分享

《石佛寺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9

 历史探奇 2021-04-13
《石佛寺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9-2035年)》出炉 七星山、老城址 文化名村全保护

石佛寺塔。沈北新区宣传部供图

《石佛寺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9-2035年)》出炉 七星山、老城址 文化名村全保护

在当地当了三十年的村支书高书记告诉记者,眼前这座纪念锡伯族西迁雕像,是全国最大规模的纪念少数民族的金属雕像。辽沈晚报首席记者孙泽锋摄

《石佛寺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9-2035年)》出炉 七星山、老城址 文化名村全保护

保护框架

日前,《沈北新区石佛寺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9-2035年)》出炉。

七星山、石佛寺城址、锡伯族“抹黑节”,甚至锡伯大饼,通通被列入规划。

沈阳目前共有3个乡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分别是石佛寺村、辽滨塔村和叶茂台村。其中石佛一村是沈阳市首个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村镇,也是辽宁省惟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在内的众多历史文化遗产被抢救和保存下来,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保护修缮,有效延续了历史文脉,为世界遗产贡献了更多的中国文化资源。

有国内完整集中的锡伯族民居

《规划》保护框架中物质文化要素部分提到,山体的具体保护对象就是七星山,石佛寺村就位于七星山脚下辽河渠首,所依存的山、水、田等自然环境保持完好,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古村落“依山而建、延水而生”的选址与布局特征。

非物质文化要素中,分为民间习俗、传统美食、传统音乐舞蹈、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活动和语言文字六大部分。

作为锡伯族主要聚居区之一,这里至今仍保留锡伯族地方物质文化遗产及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现存保存相对集中完好的锡伯民族聚落。同时村落也是中国锡伯族历史族群迁移与演化的重要例证。

当地多元文化融汇交融,锡伯族文化、辽文化、军事防御文化特色突出。

石佛寺城址、塔都在规划之列

石佛寺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有辽、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大量历史环境要素,对研究东北地区村落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规划》中物质文化要素还包含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最著名的石佛寺城址(辽代双州城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辽金时代。辽太宗修建双州城,其遗址即现今的石佛寺城址,后双州城并入沈州,称为双城县,前后共存在270多年。该城址为研究沈阳地区辽金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石佛寺塔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辽金时代,较沈阳塔湾净光无垢舍利塔晚建30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该塔为六角七层密檐式砖塔,具有典型的辽塔特征。由于年代久远,塔身大部分崩塌,现仅存南、东南、西北三面塔基及部分塔身,破损严重。

七星山碉堡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在七星山上下修筑了72座碉堡和战壕等防御工事,现存29座,是国民党军队遗留下的单位面积内数量最多而保存最为完整、质量最好的碉堡群,也是中国解放战争史的真实写照。

历史遗迹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物质文化要素中还包括推荐历史建筑6处、传统风貌建筑10处,另有牌楼、清代古井、石磨、石雕、石刻、石人、辽河古渡口、总干渠等保护对象。

早在夏、商、西周时期便有百姓在辽河畔的石佛寺村附近活动。七星山主峰北侧的石佛寺前台地上,就有青铜器时期遗址和墓葬群。

七星山的东侧还有辽代的双城县官府遗址。石佛寺则座落于七星山上,原庙建于北魏拓跋氏时期,毁于历代战乱。现在的寺院是在原址上复建的。

石佛寺村还有明代长城,境内残留长城遗址长2560米,长城残高仅余0.5米至1.5米,城墙完好率达20%以上,另现存烽火台有三座。

清代古井距今有300余年的历史,座落于七星山东侧脚下的石佛寺村北部。该井从建成至今从未干涸过。

瓮仲石人属于辽代,1993年在七星山下2.5米深的土层中挖掘取出。这尊石人手执笏板,身着海袖宽衣,系早朝上面君的文官,是由当时皇帝赐给已故双州节度使的陪葬品。

石佛寺古今历代是水陆交通之咽喉,北部辽河上有辽河渡口,可渡车马行人,可沟通沈阳与北部的交通联系,至今仍发挥作用。

保护区域分为三部分

保护区规划范围包括石佛寺一村、石佛寺二村和马门子自然村,总面积约12.23平方公里。

保护区域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

核心保护区以石佛寺文物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基础,从整体性角度考虑,将西侧村域外的马门子长城和烽火台等纳入到核心保护区范围内,总面积约237.2公顷。

规划在核心保护范围以外划定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约556公顷。将村域范围内除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外的地区划定环境协调区,面积约616.3公顷。

辽沈晚报记者闫柳

(责任编辑:陈晓岚)

来源: 辽沈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