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473.关于弱作用力的思考

 王东镇 2021-04-14

4473.关于弱作用力的思考

2021.4.14

所谓弱作用力,特指“氚”结构裂变为“氦3”结构的物理现象,是针对强作用力而言的一种说法。

所谓强作用力,特指核结构的牢固性,并没有揭示牢固性的由来。所谓弱作用力,存在同样问题。

最典型的例子是“碳14”裂变为“氧14”,“碳14”中的两个“氚”结构裂变为“氦3”结构,原子量没变(只是少了四个电子质量),元素的性质变了。

值得注意的是“氚”结构裂变为“氦3”结构不是组成中子结构的306个巨光子之一裂变为一对正负偏电荷光子,而是其中一个偏负电荷光子裂变为正负电子,也就是通过贝塔裂变实现了原子性质的改变。说明一个质子肩挑两个中子并不稳定,两个质子携手一个中子相对稳定。

所谓弱作用力是对所谓强作用力的补充和否定,应了“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这句话。

其实燃烧也是一种核裂变:原子裂变为光子的过程。阿尔法射线也是一种核裂变:释放一个“氦4”结构,转化为低端化学元素。还有爆炸现象:某些化学元素瞬间裂变为光子。

如果释放“氦4”结构的“铀235”与相邻“铀235”足够近,相邻“铀235”有可能吸收这个“氦4”结构转化为“钚239”,核聚变也不是很难。

至于“氚”结构转化为“氦3”结构为什么一定通过贝塔裂变,而不是巨光子之一裂变为正负偏电荷光子,我也不清楚,只能承认现实,承认巨光子结构非常牢固,贝塔裂变才能破坏。

“碳14”的核外电子构型是242代表一个“氦4”内核,4指表层结构有4个质子、中子对。“碳14”的14代表原子量,去掉一个“氦4”内核4个原子量,表层结构有4个质子、6个中子,10个原子量。10-8=2,“氘”结构以外多出两个中子,应该是两个“氚”结构、一个“氦4”结构。

“氧14”的核外电子构型是262代表一个“氦4”内核,6指表层结构有6个质子、中子对。“氧14”的14代表原子量,去掉一个“氦4”内核4个原子量,表层结构有6个质子、4个中子,10个原子量。6的倍数是12,余数为-2,全部为“氘”结构少了两个中子,应该是存在两个“氦3”结构。表层结构由两个“氦3”、一个“氦4”结构组成。

如果“碳14”中的两个“氚”结构只有一个转化为“氦3”结构,“碳14”就会首先转化为“氮14”,再转化为“氧14”。查《元素周期表》“氮14”没有贝塔裂变,应该是“碳14”中的两个“氚”结构同步裂变为“氦3”结构。

以上介绍了我分析原子结构的方法,仅供参考。

查《元素周期表》,并不是所有元素的“氚”结构都存在贝塔裂变,所谓弱作用力的范围是有限的,更应该深入研究。所以,我没有将所谓强作用力、弱作用力视为基本物理作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