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戴镣铐的革命先烈如何与敌人斗争?美术经典告诉你

 大狗室长 2021-04-14

革命战争年代

无数革命先辈凭着坚定的信仰

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在敌人的监狱中

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1950年

为纪念那些曾为解放全中国

献身的革命先烈

画家胡一川创作了油画《开镣》

身戴镣铐的革命先烈如何与敌人斗争?美术经典告诉你

国民党统治时期

全国各地都设有监狱

比如贵州的息烽集中营、

上海的提篮桥监狱、

南昌的军人监狱等

用于关押共产党员及爱国人士

在监狱中

革命志士身戴沉重的镣铐

却仍顽强与敌人做斗争

其中

写下《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

直到牺牲也没有被解开镣铐

1950年

画家胡一川创作了油画《开镣》

表现了解放军

营救狱中革命同志的情景

他的这一创作构思

是如何产生的呢?

身戴镣铐的革命先烈如何与敌人斗争?美术经典告诉你

△画家胡一川

原来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胡一川曾被国民党特务

以滋扰社会的罪名抓捕入狱

在狱中

胡一川不仅在

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的影响下

学习党的革命思想

还仔细观察狱友们的形象

为将来的艺术创作积累素材

我爸爸曾经跟我说过,脚镣被打开的那一瞬间,“哗啦”一声,是多么美妙,他永生难忘。他想表达的是更深层的意义,表现中国解放了,打开了拷在中国人民身上的脚镣,同时他也想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胡一川之女胡珊妮

画作的光源处理

依托的是画面中的油灯

画家用两个区域的光线

表现了光色光影的变化

身戴镣铐的革命先烈如何与敌人斗争?美术经典告诉你

为打破狭窄的狱中空间

画家选择将牢门向内打开

显现出隔壁的牢房

大大拓展了画作的表现空间

身戴镣铐的革命先烈如何与敌人斗争?美术经典告诉你

画面中出现了很多几何图形

如战士身背的斗笠、驳壳枪、

被解救者腿上的铁箍、

以及绑在镣铐上的铁砣等

让画面呈现出一种

朴实而浑厚的力量

而画作视觉中心点处的

一副被打开的镣铐

体现了作者对解放和自由的向往

是画作的点睛之笔

画面当中的一幅军旗十分抢眼

它所表达的

是一种正义

是一种胜利

还回答了一个问题

——开镣者是谁?

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身戴镣铐的革命先烈如何与敌人斗争?美术经典告诉你

之所以它成为我们中国美术史的经典,就在于胡一川先生以个人的感情,借用这个题材,体现了革命者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也体现了全国人民对自由、对解放的一种渴望。

——美术评论家刘万鸣

重庆市歌乐山下的渣滓洞集中营

也曾留下许多革命先烈

可歌可泣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

重庆市政府修缮了

渣滓洞集中营旧址

让这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身戴镣铐的革命先烈如何与敌人斗争?美术经典告诉你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发展、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

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重庆

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

在这片土地上

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信仰

培育出的红岩精神

将深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奋勇向前

身戴镣铐的革命先烈如何与敌人斗争?美术经典告诉你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开镣》画成之后

专家是如何评价的?

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徐焰

美术评论家刘万鸣一起

了解《开镣》背后的故事

身戴镣铐的革命先烈如何与敌人斗争?美术经典告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