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海庙名字起源

 养生与益寿 2021-04-14

​下海庙名字起源

               2020.11.13










     黄浦江的“浦”,在吴方言区原意是人工小河。宋代为解决吴淞江(即苏州河的上海段)的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支流水道称为浦。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

     当时,吴淞江在虹口区海门路段,南岸有一个浦,称作上海浦。与上海浦隔岸相望的北岸也有个浦,叫下海浦。

     江南河流命名有个习惯,接近源头的支流称为里或上,靠近下游的称为外或下。上海浦和下海浦,因为位置得名,上海之名是起源于上海浦的,后来建镇,叫上海。

     北岸有个浦,叫下海浦,后来几经变故,成了海门路。

     下海庙就在海门路一端。据史料记载,下海庙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那时候,从东大名路至商丘路一带全是渔村。渔民出海打渔,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有这座小庙应运而生。造神总是出于某种需要。

     后来,这一带的地名也与此有关了。比如提篮桥就是渔民手提装着香烛的篮子,过桥去下海庙烧香而得名。

     2012年,经过重修的下海庙重新对外开放,正门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辅门,大门右侧墙壁上多了"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外面看上去更加大气、豪放,更加巩固了下海庙在上海地区的佛教地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