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步笑百步很可笑?不,那是你无知

 一盏书灯 2021-04-14

五十步笑百步,真的那么可笑吗?假设你毫不犹豫地点头表示同意,那么这很可能证明了你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传统的无知。

五十步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理直气壮地地笑百步。至少春秋时期如此。

图片

为毛?这是中国传统文化。

或者说,五十步可以笑百步,背后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制基础。

伏尸百万,流血漂杵,这是如今我们对战争的印象。但起初并非如此。春秋早期,我们的祖先的战场风度,曾经无比地高贵。

有个成语叫楚才晋用。为什么要将楚晋对立呢?因为他们是冤家。春秋史至少有半部,是楚晋争霸史。一个是“衰落的老牌大国”,一个是“新兴的崛起大国”,难免。

图片

这张作战地图可见两国争霸的概貌

话说当年,两国发生泌之战(公元前597年)。战争的结果,晋军败退,楚军追赶。追着追着,晋军的战车陷入坑中动弹不得,这也正常,毕竟当年没有高速公路,晋军战车也不是大马力的越野车。

后有追兵,车子又跑不动,这可怎么办?

此时难以想象的一幕上演:楚军停下脚步,高声指导晋军修车。晋军修好车辆,跑几步又出现故障,楚军再度停下,继续高声指导。直到完全修好,这边继续撤,那边继续追。

图片

泌之战是晋楚的第二次战略决战,发生于河南荥阳北。因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战争结果楚军大胜。

楚军有意思,晋军也有意思。他们一边跑一边高声讽刺兼致谢:到底是新兴大国嘛,逃跑的确比我们老牌帝国还有经验!

是不是都很彬彬有礼?

晋楚争霸有三次战略决战。第一次发生于卫国的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公元前632年)。这次作战楚军大败,主帅子玉羞愤自杀。晋军留下了“退避三舍”的成语典故与千秋美名。晋军这次的礼貌,楚军在泌之战中用隔空指导修车作为回报;晋军呢,也没有忘怀,在第三次战略决战、鄢陵之战中,继续“报之以琼瑶”。

这次决战公元前575年发生于河南鄢陵县。

战事激烈,战线彼此交错,晋国大夫郤至三次跟楚国国君楚共王不期而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郤至难道不应该展开“斩首”行动,把楚共王击毙或者俘虏吗?

不。郤至根本没这个打算。他赶紧跳下战车,脱去小盔,然后小步快走,从楚共王跟前消失。

为毛?这是对待国君的礼节。

来而不往非礼也。楚共王立即派出使者,前去慰问郤至:刚才战事正激烈的时候,有个穿浅红色军服的人,真是君子。他看见寡人就赶紧离开,是不是已经受伤?

郤至赶紧脱去头盔给使者行礼:公务在身,不敢当面叩谢君上的关怀。请贵使禀告君上,他卑微的外邦小臣郤至,追随蔽国寡德之君作战,情绪稳定,身体很好,正准备与贵军决一死战!

两人客客气气,互相行礼,然后继续战斗。

这是打仗吗?更像体育比赛啊。没错。春秋早期的战争便是如此,都要遵从战场礼仪。这种行为并不罕见,不胜枚举,做所以特地以此为例,是因为楚国特别有代表性。

楚国一直被视为蛮夷之邦,没文化的地方。

可是没文化的地方,竟也如此讲究。

回过头来再说五十步笑百步。为什么在春秋时期这行为很严肃,一点都不搞笑?因为作战礼仪有讲究:不逐北。即不追击失败的敌军。追击也可以,以五十步为限。

啥意思?这个追击就完全是象征意义的。所以你逃出五十步便已经获得安全,非要逃出一百步,那就说明你的确格外胆小。

几个人知道这些历史细节?

那时的战场礼仪还有以下内容:不斩来使,无论他什么职位;不以阻碍,不以险要的地形为凭借,攻击敌军;不鼓不成列,敌军没有列阵完毕,不得进攻;不重伤,不攻击伤员;不擒二毛,不俘虏老人,让他回家安度晚年。

宋襄公是战场礼仪最后绝唱的悲壮主角儿。此后完全两样。《孙子兵法》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心理生态氛围。将其范围无限扩大,从作战延伸到日常生活,可能是道德不断滑坡、诚信体系崩溃的重要原因。

是不是呢?各位自行判断。但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祖上,的确曾经真正地高贵过。这说的是精神风度,并非社会地位或者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