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版《隐秘的角落》:这次,「坏孩子」们将尸体藏在了角落

 文穴阅读馆 2021-04-14

作者:Hazel

校对:LITCAVE工作室

配图:网络侵删

书名:《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2019-9

作者:[日]乙一

前段时间《隐秘的角落》热播,整整一个月各个社交平台都被《小白船》这首童谣刷屏了,「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一句一响出来,剧中那些瘆人的场景就轮番在脑海里闪过,总之很难再直视《小白船》了。

童谣被恐怖化的效果远比特效音对人们的影响来得强烈,从小跳皮筋或是玩拍手掌游戏时挂在嘴边朗朗上口的歌谣,和阴森晦暗的场景联系在一起,代入感更是让我们一下就汗毛耸立,所以很多作家喜欢用童谣来渲染推理小说的恐怖气氛,今天要分享的日本作家乙一的《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就是一本坏小孩与「小白船」的小说。

由于乙一的作品存在着以残酷和惨烈为基调和以纤柔和悲凄为基调的两种倾向,读者惯将他的两种创作风格分称为「黑乙一」和「白乙一」。

这本《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是乙一18岁时的处女作,在风格上还没有鲜明的区分,因此更像是黑白乙一的糅合,残酷与悲凄,纤柔的叙事很有日系轻小说的调调。

《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中的「小白船」是一首日本古老的童谣,名为《竹笼眼》,也是日本传统儿童游戏「竹笼眼」的歌词。童谣放在开篇,不如影视化效果那样伴随整部电视剧来得瘆人,但童谣的内容总之也是为整部小说定下了一种阴冷的基调。

注:

竹笼眼游戏:做游戏时,一人蒙着眼蹲下来扮「鬼」,其他人围着他一边唱歌一边转圈。歌声停止时,如果中间的人猜到身后的人是谁,则由身后的人顶替他扮「鬼」。

小说的标题很符合日本作家的风格,夏天和烟火,一下就让人联想到日本的烟火大会,闷热绚烂,却又以「我的尸体」,一下诡异了这场蓬发青春气息的烟火大会。

故事围绕着三个小孩展开,作为第一叙述人的「我」名为五月,年仅9岁,和好友弥生喜欢同一个男生——弥生的哥哥健,并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弥生,被弥生从树上推下摔死。

「我失去了平衡,从树枝上滑落。周围的风景如同慢镜头一样向上移去。树枝噼里啪啦地折断了,我止不住地往下掉。我撞上了一根树枝,听见自己身体破裂的声音。我扭曲成了一个奇怪的角度,发出不成声的尖叫继续下坠。我喜欢的凉鞋在空中掉了一只,我很难过。最后,我的后背砸到了那块垫脚的大石头上,我死了。

五月已经死去,此后的故事便是自她已成为一具冰冷尸体的视角叙述,从尸体的视线出发,以不瞑目的双眼看着凶手处理后事。

乙一向来擅长以这样独特的视角来使读者感到一阵恶寒,几年前我读乙一的小说《衣橱》,在结尾处,视角由第三人称突然转至凶手的第一人称,被认为是凶手的嫌疑人打开衣橱,和真正的凶手四目相对,只记得当时看到这一幕后背发凉。

《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和东野圭吾的《恶意》一样,并没有将凶手的身份作为整部小说的疑点,而是在故事开篇就交代了凶手和死者,小说想要展示并非是本格推理环环紧扣的推理过程,也不是社会派推理暗藏在凶手作案动机背后的悲哀,而是展示属于孩子的「无知的恶」。

和《隐秘的角落》里那个网友眼中的朱朝阳不同,朱朝阳的「恶」是难以一眼看透的暗藏心底的恶,他的心思缜密、布局老成,不像是单纯字面上的「坏孩子」,更像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恶人」,是无关年龄的阴沉和恶毒。

而《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中的凶手弥生,杀死五月仅仅是出于一时恼火,因为自己喜欢亲哥哥健,却因为亲兄妹的关系不可能实现,再加上自己知道健喜欢的是绿姐姐,五月却在自己最为懊恼的时候说出她也喜欢健,气恼一下就涌上头,弥生不加思考的就把五月给推下树了。

我为什么说弥生和健的「坏」是属于孩子的「无知的恶」,弥生杀死了自己的好友五月,却只担心被父母责骂,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残害的是鲜活的生命,在弥生眼中,不被责骂远比生命来得重要,而健提议把五月的尸体藏在水沟里,假装五月是卷入了最近沸沸扬扬的儿童诱拐案里,也只是为了让妹妹免于父母的责骂、让绿姐姐不难过。

在健和弥生的世界里,死亡似乎并不是生存的终点,他们甚至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

五月眼看着自己喜欢的人见识到自己死去扭曲的体态,还一次次费力掩藏自己的尸体,看着弥生和健因为怕被他人发现自己的尸体,一次次寻找新的地方藏匿尸体,最后准备在烟火大会的那一天,将五月的尸体扔弃在神社的石墙洞里。

「咚的一声,我那被草席包裹着的尸体摔到了地上。」

年仅9岁的五月,和弥生、健一样也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尽管她是已经体验到死亡的那一个,但在五月看来,死亡只是「除我之外的所有事物都迎来了清晨,除我之外的每个人都活着。」

明亮的夏天,绚丽的光如洪水般的烟火,五月只以自己在田间被拖曳的尸体,听到了烟火在空中散开的声音,看到了夏季夜空的星辰和月亮。

乙一所写的小说的结局自然不会只终于此,但读一本恐怖悬疑小说的乐趣还是在于自己看到最后的反转,所以在这里也就不再剧透了。

读到结尾,再回到小说的开头重读童谣《竹笼眼》的歌词:

竹笼眼,竹笼眼,

竹笼中的鸟儿啊,什么时候飞出来?

黎明的夜晚,

鹤与乌龟滑倒了,

背后那人是谁呢?

童谣的每一句歌词都对应着小说的情节,背后那人是谁,也只待各位读者自行去揭秘。

小说中夏季烟火的光芒如梦似幻地照亮了神社的石墙和木造神殿,恍如梦境般地光景烧灼着人们的瞳孔,在人们漫长的一生中留下印记。

随着时光流逝,那光芒也只会越发动人,明艳持久,而小说中的「恶」也如这烟火一般没有终结,也许在乙一看来没有得到解答的问题,才是让恐怖愈发警醒世人的办法吧。

你有看过乙一这部略显青涩的作品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