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测评《李美真》|一本从书名开始「劝退」读者的小说

 文穴阅读馆 2021-04-14

作者:Jay

校对:litcave 工作室

配图:Online

如果说,《李美真》哪方面使读者立即没有阅读兴致的话,书名大概是第一点。

这个平平无奇甚至落俗套的名字,让读者一不小心就会误读成「李真美」,从而可能错过了这本书。不过,这大概是作者孔亚雷的一个圈套。他似乎故意用「谐音梗」跟读者捉迷藏。

其实,《李美真》这个书名也暗示着作者的写作野心——将俗套的文字陌生化,打破固有的语法规则,用诗性思维去理解一切。所以,小说的「真名」其实是它的外文名:You beautiful truth,你这美丽的真理。

《李美真》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陷入写作瓶颈的小说家K看到一张斜眼女人的照片后,决定为她写一篇小说,这个女人被命名为李美真。那是临近传说中世界末日的日子(2012年12月21日)。在「写作」的过程中,K经历了一系列现实的巧合,发现了历史学的另一种可能性,从而悟出作为小说家面向世界的真理:如果世界是一部小说,角色的命运并不是由作者决定,而是由角色自身决定。

结局,K删除了《李美真》的稿件,当叙述消失,一切也就归于无——这是整部小说揭示的秘密,也是我们现实世界的「美丽真理」。

这是一部后现代色彩浓厚的元小说,也即「关于小说的小说」。从细节到整体先锋性都很强,但并没有因此拒挡了大众读者的进入,相反,其可读性不输大众文学。

正如小说中所说——倘若古代小说处理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现代小说处理世界与自我的关系——《李美真》处理的,则是文学与自我的关系。

书中提到「量子历学」也即「事物之间的感应学」看似荒谬,实则是一种古老的小说叙事技巧。作者不仅大胆地将作者K的生活、李美真的故事、拼凑的写作笔记三者在叙事中交替并进,还在文本间戏仿和引用其他文本达到超文本的效果,甚至用火与药解释世界的内在连续性,用各种巧合和意外去构建现实与历史的意义等,这都彰显出作者的写作野心——这是一部用「文学性」测探「世界真理为何」的小说。

从阅读体验上说,书的前三分之一阅读体验是一种煎熬。身为小说家的K喋喋不休地表达自己遭遇创作瓶颈的心境,过度关注自我同时又带几分自负。

对此,读者难免会反感。毕竟许多读者进入小说时并不想了解作者创作它如何艰辛,而对于作者而言,把自己直接变为小说主人公,甚至引用自己的前作,这一旦拿捏失衡,就会显得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但读下去以后,不妨将之视一种先锋的手法。

传统小说中,前三分之一的铺垫是为了使读者了解人物,而《李美真》则在这里塑造出一种「离间感」,让读者不得不怀疑:这真是作者才思枯竭,不自觉而为的吗?抑或是一个叙事圈套?

一旦读者对叙事者产生警惕,这部小说就瞬间爆发出无穷的趣味性。

小说家K为了写小说而卷入充满象征色彩的事件中;小说人物李美真在1900年的中国里迷茫地叙述着自己的身世;写作笔记中几乎打破文本边际的资料引用、书单、摘抄和灵感片段,还有其他小说人物的串场,这,究竟要交织出怎样一个文本世界?

传统作者在引用和互文上会有一定节制,因为「范围」意味着诠释的界限所在。无边际地跨文本,会消解诠释的可能,但恰恰也达到了最「真实」的效果:当下,不就是文本与文本之间无边际地链接着的世界吗?

小说中的叙事者K是一个孤儿,他创造了主人公「李美真」。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小说家的「上帝」创造了「你这美丽的真理」;二则叙事者K和其正在创作的小说人物李真美之间「我—你」的关系,「李」也就象征着作为主体对象的「你」。

随着小说推进,神秘艺术家J出现。J狂热地把眼下的「生活」变为艺术品,他「像相信托尔斯泰一样相信世界末日」。从作者的明示中我们不难解读,其实J是象征着耶稣的上帝,其名字「余世杰」的「余」便是「我」。

也就是说,如果叙事者K所生存的世界是一部小说的话,J便是这部小说的「我」(主体)。在小说高潮处,艺术家J安排小说家K在这次世界末日中担任诺亚方舟的船长,并且预言小说家K会因不自量力地写一部白鲸式小说而害死自己,这其实暗示了另一层「我—你」,也即创始者与主人公的关系。

在小说的世界里,小说家着掌控一切。但如果,小说家本身就处于一个巨大的虚构故事中,并且只作为主体以外、某个微不足道的角色而存在呢?这便是作者孔亚雷在小说中探索的问题。

总的说来,这部小说是一份惊喜。纵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李美真》「不接地气」,毫无中国小说的气息,或许叙事上还有点翻译腔,但并不由此而显得「见外」。毕竟,不存在天然的「中国性」。

不足之处反而是,这部小说的后现代性过于突兀,显得有点观念先行;对其他文本的引用和互文毕竟也过于庞大,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读者深思的耐性。

除非读者已经准备好多次重读,否则,很少能读出其中精妙而深远的意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