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单|考古学家如何改变我们的过去?从这8本书开始

 文穴阅读馆 2021-04-14

作者:Jay

校对:LIT.CAVE编辑部

配图:online

在我们的印象中,考古学家好比是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和寻宝者,他们游走在古代文明遗迹之间,发掘历史的碎片。

事实上,今天的考古学家很少亲身考察一些偏远地方了,他们的工作环境不再是无人之境或者遗迹保护区,更多是在实验室,和各学科的科学家一样,他们要处理大量史料和证据,通过猜想和实验,在这个领域中得出一点拓展。

《夺宝奇兵》这部电影,为我们展现了考古学家印第安纳·琼斯刺激而冒险的「考古体验」,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考古学家,是干什么的呢?本期书单,我们介绍几本书,聊聊考古学家是如何改写历史的。

首先是《考古的故事》,这本书从第一句话开始,就充满悬念:

「1922年冬天,霍华德·卡特成为第一个窥见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陵墓的人。」

考古学家似乎拥有一双超越时空的眼睛,可以「窥见」历史,他们是过去与现在的见证人。

[ 1 ] 

《考古的故事》

作者:埃里克·H.克莱因

出品方: 新思文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这本书涵盖世界上二十余个主要的考古胜地,以及重要的考古发现,我们将看到埃及法老的黄金面具,希腊帕提侬神庙里的大理石雕,墨西哥丛林中的祭献品……

这些文物将尽可能客观地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过着怎样的生活、创造过怎样的文明,其中的一些文明又为何走向毁灭。

这也是一群「寻宝者」——考古学家——的传奇故事。1872年,谢里曼为寻找特洛伊,在土丘上挖开伤口一般的大沟;20世纪60年代,以色列人亚丁带领考古队攀上马萨达陡峭的山顶,用筛子筛了约3.8万立方米的泥土来寻找文物;2010年,这本书的作者克莱因与「太空考古学家」萨拉·帕卡克凝视卫星图像,在田野中发现公元2世纪罗马「铁甲团」的兵营遗址。

书中还展示了不断进化的考古技术,比如空中勘察、激光雷达、碳-14测年法,它们让更多遗址被发现,也让文物说出更多故事。作者还站在考古学家的角度回答了普通人的常见疑惑:你怎么知道在哪里挖掘?你怎么知道某件东西年代有多久?你找到的东西归你吗?

就这样,考古的故事带领我们向人类历史的上游跋涉,并为我们带来关于未来的启示。

[ 2 ]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

作者:刘庆柱

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本书分为绪论、上编、下编。

上编是关于中国古代都城的考古发现,按照历史编年顺序,分成「早期中国」(包括「夏」)、商、西周、东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的都城考古发现;

下编是关于中国古代都城的考古研究,按照古代都城相关考古学内容,分成古代都城考古史,古代都城与古代社会形态,古代都城与古代文明的形成,古代都城城墙、城门、礼制建筑、苑囿、武库与市场及工商业等相关专题,以及古代都城中的个案研究。

[ 3 ] 

《围观考古现场》

作者:项木咄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本书用「破案式」的考古学思维,带你围观11个震惊世界的考古现场,但本书作者无意于对那些考古遗址仅作知识性的普及,而是致力于——

与读者探讨如何用考古学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文物、看待考古;

如何像考古学家一样,通过思考和实践,发现新的历史研究资料,解决历史疑难问题,印证或推翻史书中的既有结论;

如何综合各种知识和常识解决一个个复杂的学术问题。

[ 4 ] 

《历史遗留的证据》

副标题:大英博物馆之圣经考古

作者: 彼得.马斯特斯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圣经》不仅是文学经典,同时也包含许多历史记载。

这些记载真实吗?迦南、亚述、赫人等究竟是神话传说还是确有其事?《圣经》写作的时代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本书通过大英博物馆一系列馆藏文物出发,通过考古发现《圣经》记载的对比,证实了《圣经》里的记载是真实的历史。

本书也可以作为一本大英博物馆导览指南,按本书规划的路线,您可以尽览大英博物馆中与《圣经》相关文物的风采。

[ 5 ] 

《耶鲁古文明发现史》

作者: 布莱恩·费根

丛书: 读客·这本史书真好看文库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本书涵盖世界上二十余个主要的考古胜地,及重要的考古发现:埃及法老的黄金面具,希腊米诺斯宫殿里的石雕,墨西哥丛林中的祭献品……

1870年,富商施里曼手持荷马史诗,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位于希腊的希萨利克城。他坚信荷马史诗讲述的就是真实的历史故事。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施里曼终于挖出了七层被掩埋的城邦遗址。他激动地宣称,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城。

1901年,一位美国记者从大津巴布韦石圈中挖出了明代的瓷器。中国瓷器成了解密大津巴布韦文明重要的线索:13至16世纪间,南部非洲并不是一块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相反,以大津巴布韦文明为代表的非洲古文明曾辉煌一时,与亚洲有着频繁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2012年,考古学家凭借NASA的遥感技术揭开了吴哥窟的千年秘密:由池塘和水库组成的网格状水利系统,将运河中的水有条不紊地分流至每家每户。正是依靠这一令人惊叹的庞大水利工程,柬埔寨人造就了规模远胜于罗马城的吴哥窟,以及璀璨的高棉文明。

翻开本书,重现全球15大古文明的发现全过程!

[ 6 ] 

《庞贝》

副标题:一座罗马城市的生与死

作者:玛丽·比尔德 

丛书: 汗青堂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自从 18 世纪得到发掘以来,庞贝是如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每年有 200 多万人参观。

然而,从公元前 6 世纪到今天,它拥有一段令人困惑而又无比诱人的历史,长期吸引着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古典学家的关注。

本书作者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走上庞贝的街道,她像一位导游一样,带领我们参观了这座在罗马帝国早期被维苏威火山灰冻结在了时空中的城市。

从房屋、职业、政府、食物和酒到性,以及洗浴、娱乐和宗教,由表及里、层次分明地再现了当时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比尔德时刻都在提醒我们注意,「对于那里的古代生活,我们同时既知之甚多又一无所知」;她用她掌握的确凿证据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鲜活的庞贝,同时也幽默地打破了许多围绕着庞贝生出的幻想和误解,此外还为一些假说打开了新的空间。

[ 7 ] 

《古城古墓挖掘简史》

副标题:总结国外近百年来重大考古发现,验证历史以及相关想象文学的真实性

作者:郑振铎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古城古墓挖掘简史》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精炼通俗的语言,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

这是郑振铎先生在考古学方面的重要作品之一,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学术意义和可读性。

此外,本书附录还收录了朱偰的《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使本书的内容更丰富、更完善。全书约插入了160幅图,很多都是很珍贵的老照片。

[ 8 ] 

《重塑往昔》

副标题: 艺术考古的观念与方法

作者:练春海 

丛书:九色鹿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本书主要研究艺术考古的属性、研究方法、学术呈现、现实意义问题,以及在研究时应当如何取用材料等话题。

全书紧扣学界关心的热点,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讨论了艺术考古作为一个学科、研究方法所具有理论意义、文化意义、现实意义。

如果对以上书目感兴趣,你也可以来杭州参加「文穴青年」第三期活动!

主题:杭城考古之路

年轻人从事考古工作是什么体验?

「文穴青年」第三期,我们请来青年学者刘安琪,和大家聊聊她的「杭城考古之路」。


刘安琪是杭州市余杭区政府引进人才,现在就职于良渚博物院,曾经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国家公派培训。


对于她来说,考古是一个怎样的行业?在博物院工作又是怎样的体验呢?

活动流程

一、具体问答

1. 学习的经历&实习体验
2. 在博物院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3. 平时喜欢的文学&艺术


二、对青年的建议 


三、自由问答

主讲人:刘安琪

个人简介:江苏人,青年学者,杭州市余杭区政府引进人才、海外雇员,就职于良渚博物院,伦敦大学学院(UCL)考古系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与文学学士,曾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国家公派培训,主攻方向为文化遗产学、博物馆学和考古学。

活动信息


时间:2021年03月07日 14:00
地点:滨文社区(杭州市滨江区江畔云庐商铺13号)

人数:15人


报名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