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能达Hi-Matic AF2:一台相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情怀成了它唯一的卖点

 菲林有毒 2021-04-14

作为一个摄影师,出门旅行可能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了,总想拼命地带齐所有设备,什么三脚架,什么补光灯,还有各个焦段的镜头也都统统往包里塞,最终结果只能是:超重。而且根据我的经验,背了一背包的东西,绝大多数根本都用不到。

而且更悲惨的是,出门回来发现背包里的东西少了!我就经历过,上次我去欧洲玩,回来就发现居然丢了个包。我和机场的工作人员理论,居然还要收我300欧元,可我的机票才50欧元啊,这也太黑了!我一气之下就走了,包都不要了!现在想想也真是傻,那么一个包,装着我的相机和衣服,就这么说不要就不要了(主要是当时我都忘了那个包里装的是什么了)。

等回家慢慢清点完,我才发现我丢了好多东西,我最好的一个三脚架就在那个包里,而且我的美能达Hi-Matic AF2也在里面。虽然那次旅行我只用它拍了一卷柯达Tri-X,但我真的很喜欢那台相机。

所以那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对美能达Hi-Matic AF2念念不忘,直到我今年又看到了另一台美能达Hi-Matic AF2。

美能达Hi-Matic AF2是美能达生产的Hi-Matic系列相机中的最后一款。该系列首次推出于20世纪60年代初,都是小型的自动旁轴相机。Hi-Matic也是美能达第一台拥有自动曝光功能的相机。John Glenn进入太空时带的正是一台美能达的Hi-Matic相机,从此Hi-Matic声名鹊起。

从那以后的二十多年里,美能达先后推出了众多功能质量都在线的高端自动相机。但随着Hi-Matic E的发布,Hi-Matic逐渐开始走亲民路线了,价格降了下来,后来又推出了Hi-Matic F, G和G2等众多型号,都用的是 “Electro”曝光系统。

但也不是所有相机都价格低廉,也有很贵的高端机,比如比如Hi-Matic 7sII,时至今日仍被认为是美能达旁轴相机的巅峰(详见上上期内容)。

Hi-Matic 7比Hi-Matic AF早两年发布,就在这短短两年时间里,相机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自动对焦技术的兴起,一时间几乎所有的相机厂商都开始在自动对焦上发力;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改变,那就是机身材料逐渐由金属材质转为以塑料为主。所以,尽管发布时间只差了两年,Hi-Matic AF几乎完全舍弃了Hi-Matic 7上的各种手动操控的设计,除了ISO是手动设定,其他的快门速度、光圈、对焦之类的全是由相机自动控制。

又过了两年,Hi-Matic AF2发布。和第一代相比,第二代只是在logo上做了轻微的改动,还取消了对焦锁定按钮,除此之外两代几乎一模一样。

1981年,美能达Hi-Matic AF2的售价为248美元,现在的价格虽然到不了那么高,但明显在逐步攀升。如今胶片相机的价格真的是越来越高,当初我买我的第一台AF2时只花了30美元,还搭了一台奥林巴斯u1,而现如今这两台相机加起来至少得200美元。我买第二台AF2时还花了60欧元,而且就这我还是蹲了好久才捡到的一个小漏。

对AF2不要有太多期望,它的表现只能称得上是中规中矩:

镜头:一颗38mm f/2.8镜头,光圈范围f/2.8-17;

快门:镜间快门,快门速度范围1/8 秒到1/430秒;

测光:CdS测光元件;

曝光:自动曝光,范围EV 6至17,ISO范围25-400;

对焦:自动对焦,最近对焦距离1米,取景器有视差校正,并有图标指示对焦区域。

你知道徕卡吧? AF2和徕卡的共同之处就好比是我和陈冠希的关系:都是男的,而它俩都是相机。

Hi-Matic AF2的外观设计还是比较经典复古的,部分机身还用了人造革。除此之外还配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皮套。其实这个皮套真的很鸡肋,相机两侧有挂肩带的地方,要是套上皮套肩带就用不了了。所以,这个皮套唯一的作用,也就是看起来更精致更复古一点吧。

总的来说AF2的设计主要还是沿用的极简风格。AF2的过片和倒片仍然是手动的,除此之外其他的地方基本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这一设计虽然影响了拍照速度,但却更有经典相机的那种魅力。美能达还推出过AF2-M,实现了过片倒片的自动化。但由于这种早期电动结构工作起来不太稳定,所以我觉得还是手动过片版本的AF2可靠点。

虽然是塑料机身,但AF2的手感毫不含糊,而且还很轻,重量大概介于奥林巴斯Trip 35和尼康L35AF之间。 

这里得说一下,AF2设计之初的定位就不是专业级相机,没有哪个国家地理的摄影师或是新闻记者会在工作中使用这么一台自动区域对焦、最大快门速度只有1/430秒的袖珍旁轴相机。

AF2的使用非常简单,很适合摄影小白随手记录一些生活的日常。曝光有问题时相机会“哔哔”的响声来报警,而且还很贴心地把这些信息贴在了相机后面,文字还特别滑稽。失焦或超出闪光灯有效范围,会“哔哔哔”响三下;弱光下提示开启闪光灯,会“哔哔”响两声。从这一细节中也明显可以看出他的目标用户就是非专业人士,甚至是对摄影一窍不通的小白,但它真的达到了客户的期望吗?

为了体验更贴近实际,测评时我只用了非专业级的胶卷,比如柯达Pro Image 100和UltraMax 400。这些胶片才是最符合AF2身份的。装片方式也是很常见的那种,拉起倒片旋钮,后盖弹开,装入胶卷就行,然后调节镜头前面的ISO调节环来设定ISO值,继续过片,直到计数器显示数字“1”就可以开始拍摄了。

拍照操作也很常规,取景器里的框线很亮,而且有视差矫正,半按快门对焦。取景器里有两个图标,分别显示不同的对焦区域,人脸的图标是肖像模式,山的图标是风景模式。半按快门锁定焦点,之后就可以重新构图或直接按下拍摄,用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自动对焦系统利用的是红外光束测距,要是环境太亮可能不是很可靠。不过还好我在实际使用中没有遇到太大问题,即使是在大晴天拍维也纳市中心的白色雕像也还行。我从维也纳回来之后又随手拍了几张,送去冲扫,等拿到冲扫结果后我真的是很失望,表现是真的一般,只能说是复古的外形给它加了分。

我尽量去想它身上好的地方。这款相机最大的可取之处在于它的镜头。一颗38mm f/2.8镜头,4片3组,体积非常小巧,集中体现了美能达传奇的光学工艺。锐度、饱和度和对比度都很不错。彩色照片成色鲜艳,黑白照片对比鲜明。

清晰度随着对焦距离也有所不同,最佳对焦距离大概是1-5米。让拍摄对象落在在这个范围内就基本能保证成像锐利。这不是镜头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在这个范围内对焦会更精确一点。

但不得不说它的曝光系统是真的不行,这也不只是Hi-Matic AF2自己的毛病,那个年代的众多相机也都一样。从我拍摄的照片来看,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照片曝光不足。不过好在相机可以手动设置ISO,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反正要是按照胶卷的正常ISO拍的话肯定不是很理想。

我一直拿Hi-Matic AF2和尼康L35AF做比较,我以前也用过一阵L35AF。尼康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成了一种信仰,我也是真心觉得尼康比Hi-Matic AF2更优秀、更可靠,这绝对不掺杂个人情感因素。这两台相机都很出色,但在机身外壳和内部的机械结构等方面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然而,必须指出的是,AF2的手动过片设计是要优于尼康的。怎么说呢,使用美能达拍出好看的照片真的很靠技术,而用尼康拍出好看的照片则相机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自从我痛失我的第一台Hi-Matic,我一直想再买一台。不只是因为我很喜欢Hi-Matic,更重要的是它似乎代表着我的那次欧洲之旅,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个标志,有我的回忆在里面。除此之外,美能达这个品牌就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怀在里面,虽然随着公司的倒闭,它的成就和传奇都已化为云烟,但仍是我们这一代人摸不去的回忆。

其实这样一台小小的相机是很难承载我这么多期许的。不可否认,这是一台非常有意思的相机,似乎成了相机自动化历程的过渡产物,自动对焦,却要手动过片;体积不算小,甚至和一些小一点的单反差不多大;有测光,但不是那么可靠……

Hi-Matic身上这种看似矛盾的点并不意味着它的失败,只能是表明那个时代人们对相机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高,这也不失为是相机发展的一个见证。我想这台相机肯定不会让买这款相机的人失望。它很好地完成了它的工作,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即使是他们在拍自己孩子打球的时候画面有点糊,也只是会自豪地觉得是自己的孩子跑的太快了,而不会归咎于相机。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美能达Hi-Matic AF2可能会让我们耳目一新。拍出的照片清晰、明艳,但也并不是很可靠。市面上有的相机价格越来越高,但起码有值得被“炒”起来的地方,但AF2的价格虚高我就有点搞不太懂,图什么呢?就为了能够手动过片?

起码对我来说AF2并不值一百多美元。有的人可能会说:“手机的摄像头它不香吗?”虽然我素来很反感这种说法,但这次我不得不承认,他们说的确实有道理。

原文:Minolta Hi-Matic AF2 Review

译:是洋芋不是芋头

编辑:是洋芋不是芋头


微信号|TOXICHROME

从胶片重新结识摄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