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录验方研究提要  输卵管 黎志远妇科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4-14

附录 验方研究提要

输卵管通液结合辨证治疗继发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选用省级名老中医黎志远临床有效经验方(通液方)结合辩证分型(验方)治疗继发性不孕症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为中药内外结合治疗继发性不孕症提供了新的途径。方法:将114例诊断为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A组):用中药针剂混悬液(双黄连粉针剂2支加生理盐水20毫升稀释,地龙、当归、红花等注射液各2支,2毫升/支,用50毫升注射器抽取后按输卵管通液程序进行,每月以月经干净第3天开始,隔天一次,每月通液1~2次,配合中药治疗。

其辨证分为四型:

①瘀阻胞宫证,治用活血消瘀,荡涤胞宫法(药用血竭、乳没、五灵脂、制大黄、石菖蒲、路路通、败酱草等)。


②湿热蕴滞胞宫证,治用清热化痰,健脾利湿法(药用龙胆草、丹皮、泽泻、黄芩、栀子、苍术、云苓、薏苡仁、三棱、莪术、枳壳、忍冬藤、蒲公英等)。


③肝郁血滞证,治用疏肝养血,行气消瘀法(药用柴胡、郁金、香附、当归、赤芍、绿萼梅、桃仁、地龙、元胡、荔枝核等)。


④肝肾虚损夹瘀证,治以补益肝肾,佐以活血通络(药用鹿角霜、龟甲、仙茅、仙灵脾、当归、白芍、茺蔚子、黄芪、紫河车、香附、熟地、肉桂、乌药、桃仁等)。

中药经辨证择方,以月经来潮时开始服药,日一剂,每月连服15剂;西药组(用庆大霉素4万单位2支,糜蛋白酶1支)采用上述通液,时间与方法同中药,一月一疗程。



结果:治疗组78例中,已妊娠29例,输卵管已通畅待妊娠35例,无效14例,对照组36例,B组已妊娠4例,输卵管通畅待妊娠7例,无效25例。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有效率为24%,经X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输卵管通液结合中药辨证治疗由输卵管炎症所致的继发性不孕症疗效显著,对改善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效果肯定,优于运用两种单纯的中药或西药方法,显示本方法对继发性不孕症的治疗有可喜的苗头,有待进一步技术突破深入研究的价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年第16卷13期)



疏肝化瘀益气补肾法联合热敏灸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化瘀益气补肾法联合热敏灸治疗卵巢早衰(PO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以中药内服(组成:

柴胡、黄芪、当归、鸡血藤、白术、赤白芍、丹参、桃仁、泽兰、绿萼梅、茺蔚子、紫河车、鸡内金、淫羊藿、熟大黄等),日一剂水煎服,并联合热敏灸治疗,隔日一次;对照组58例,采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口服甲羟孕酮片,每天10mg,连服5天,停药3~7天,月经来潮第5天或未曾月经来潮,停经第7天开始服用倍美力,每次0.625毫克,连服22天,最后5天加甲羟孕酮片,每天10毫克,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雌性激素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 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也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48.4%和27.6%,明显率分别为77.4%和58.6%,总有效率分别为91.9%和89.7%。

结论:疏肝化瘀益气补肾法联合热敏灸对改善卵巢早衰患者血清雌性激素水平和临床症状均有明显作用,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比西药人工周期方法更有优势,治愈率更高,疗效更稳定,而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四川中医》2010年28卷12期)



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140例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选择最佳用药途径。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内服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方,每周6剂,日一剂分三次温服,行经量多时停药,1个月为一疗程,2~3个疗程,中药外敷(验方)15天为一疗程,连用4~6个疗程;热敏灸法,每日一次, 15日为一疗程(经期内停用),共治疗3个疗程;


对照组经前用10%葡萄糖250毫升,加入头孢呋辛钠2克,替硝唑2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治疗5~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慢性盆腔炎症状积分指数、评分及血液流量学指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显效率分别为56.76%和37.88%,总有效率分别为95.95%和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症状积分指数、血液流量学指数方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慢性盆腔炎的中医体质可能是气虚血瘀,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法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机理与调节免疫机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吸收,从而减少复发性有关。

发表于《辽宁中医药杂志》2011年第38卷第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