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好研习社的第六期文章] 心灵之地.mp32:29 来自美好研习社心理咨询 壹天气闷热闷热的。 风扇和空调好像都解决不了这一年夏天在空气中带来的粘滞感。 或许和层出不穷的疫情、水患、车祸有关, 又或者天灾、人祸都在运行的规律中, 而我们, 不过都是朗朗乾坤下的芸芸众生。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贰之前的文章中,曾经和大家说过, 我们的咨询中,总是逃不开四大终极关怀(D.Yalom,2014)。 即存在的四个基本事实: 死亡,孤独,无意义和自由。 自由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 同时也是这四个话题里, 唯一一个看起来比较好看的话题。 但其实, 他和其他三位没有什么不同, 同样也弥漫着焦虑和恐惧的气息。 叁今天想稍微聊聊孤独。 只是稍微。 前两日晚上, S于千里外发着感慨, 躲得了对酒当歌的夜, 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 我笑她矫情,却也理解各种因果。 没有多少人,能够真的享受孤独, 但是不妨碍我们有勇气和孤独相伴前行。 真正的孤独并不是一个人的孤寂, 其实往往,是恐惧于莫名的喧闹中, 选择丧失真实的自己。 肆在心理学中, 以克莱因为例, 认为孤独具有精神分裂和抑郁的本质, 精神分析学派也往往, 将孤独感归结为在儿童时期与母亲建立关系时, 经历的不安全感的延续。 但是,事实上, 却从另一方面忽略了孤独的重要性, 我记得余华曾经说过类似的话, 我不要再装模做样的拥有很多的朋友, 而是回到孤单中,以真正的我, 开始独自的生活。 李敖老先生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和胡茵梦的一桩公案让我对他的直男癌鄙夷, 但是从来都不妨碍他的才情和孤绝, 高中时代就深受他的影响, 不论是狱中的巨著,还是他著名的言论, 一个人如果想要一点点成就, 还是要有更多的独处的时间。 两位先生都是我喜欢的文人, 文字犀利,干净,直接, 从不拖泥带水矫揉造作。 伍我们总要有一段独自的时光, 经历一场没人理解的行走, 才真的明白, 自己和自己共处。 个人认为, 艾瑞克森因为在童年时期的独处时光, 才达成了他在濒死的状态下, 自我激活了自我的催眠, 这是他长期孤独产生的创造力。 张海音老师在一个专题里也曾经专门提到孤独的创造性、领悟性, 佛陀了了红尘间的俗事, 方能于菩提树下立地成佛; 瓦尔登湖旁的梭罗, 远离了喧嚣,摆脱了羁绊, 才成为了, 今日的梭罗。 理解孤独,就是理解我们的存在。 接纳孤独,享受孤独, 从来都是我们真正成长的里程碑。 经常有刚刚接受疗愈和成长的学生, 和我抱怨, 自从学习了之后,感觉自己孤单了。 不是被抛弃了,是懒得说话了, 或者懒得应酬了, 又或者,不重要了。 其实这就是变化, 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样的变化中, 理解并得到滋养, 不仅可以在孤独中整合自我, 还可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关系模式。 每次碰到这样的发问,我都很开心, 这正是我们的咨询中, 达成的一个最好的成绩单, 即便学生有时候顿悟,有时候懵懂, 但是我们都坚信, 我们终将在这个过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陆圣贤庸行,大人小心。 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 偶尔做些长啸, 如我们看到的兽(贾平凹)。 小时候觉得孤独, 无非是没有人陪我们玩了, 少年时的孤独, 经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直到有一年,似乎是高中阶段, 读了贾平凹先生的《怀念狼》, 那是在原版《飘》之后读的, 刚刚经历大部头《飘》的洗礼, 来到贾先生狼的世界, 彷佛自己,真的一夜长大了。 那种孤独是骄傲的,是决绝的,是清晰的, 是有使命感的,也是真正的强者, 虽然悲哀,但是他的震撼力, 足以影响多年后的我, 经常于夜里看到路上闪烁的冰冷的车灯, 怀念那些已经死去的真正的狼。 柒弱者群居,所以有了芸芸众生。 强者不言孤独, 也不需要同情和理解, 所以不断的超越, 或成了图腾, 于神坛上, 终身孤独。 或者,那只是芸芸众生的孤独吧。 捌过去伫足不去,未来不来 我是“现在”的臣仆,也是帝皇 ——《孤独国》 周梦蝶 、 后记: 本来想精神分析一下孤独,结果触动了多年前的文学情节,或许从来对于我们的四大终极关怀,都是各个时代文学家们的探索。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家都是对我青少年时期影响很深的作者,虽稍显久远,经典依旧推荐。另,行文有些赶,有些原话没有找到出处,全凭记忆,见谅。 20200711 编辑:mh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