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教学案例:关于“实验技能考试”的几点思考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今天(2014年4月19日)开始进行实验技能考试了,和以往不同是,今年自己作为一名实验考核员的身份参与了这次技能考试。今天来到了镇街中学进行实验技能测试,原本是周六休息的时间,由于考试的日程安排缘故,一天一路奔波感觉很是疲惫,也对今天的技能测试有了一定的感悟和思考:

今天来到沙河中学进行第一天的实验技能测试,一走进沙河中学的校门,第一感觉就是质朴清新,在目前优质生源纷纷涌入城区,导致乡镇中学的生源流失严重,在很多学校已经出现生源严重不足的现象。作为乡镇中学的排头兵,沙河中学能够留住优质生源,自有其独到的办学理念。今天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学生素质很高,无论是考场纪律,言谈举止,仪表仪容,就连中午考务人员和学生同在餐厅就餐,学生也是那样有序有礼,让人不得不感慨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的确有过人之处。评价一所学校是否优质,不需要看那些华而不实的各种材料,也不需要听领导的夸夸其谈,只需要看看学生的精神面貌就能看出学校的管理水平了。今天沙河中学的一天监考,就足以看到这所学校的一些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了。

在看到令人欣慰的一面之外,也可以通过今天的实验技能考试看到了令人感到隐忧的一面,那就是目前的实验技能考试到底在考查什么?

其实一谈到实验技能考试,总会引起很多思考的话题,尤其是今年的技能考试更加让人不敢恭维。

一、实验考查的不是技能而是“记忆”

对于实验的考查与其说是技能测试,还不如说是死记硬背的强化。因为在进行实验技能测试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已经知道了考查的试题内容,并且每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都是公开的,为此也就不存在什么技能的考查,只要学生进行考前突击训练,强化记忆就可以了,所以尽管都是满分,可是其中的内涵却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学生操作非常熟练,得到A等的评价是理所当然的,而有些学生尽管操作没有问题,实验数据、表格、电路图、实验结论也都正确,但是明显是靠考前这几天强化记忆才完成的,一旦考试结束或许什么都会忘记的。

今天的技能测试明显看出,女生的操作明显优于男生,这就是“听话”孩子的优势所在,可是这是实验技能吗?学生真得会从这次实验技能测试中有所收获吗?让人倍感忧心忡忡。

二、实验训练让学生稚嫩的肩膀更加沉重

由于今年实验技能测试第一次实施等级评分制度改革,学生之间的分值拉大差距,所以每个学校都在考前这两个周进行“魔鬼式训练”,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满分,可谓不惜一切代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甚至挤占其他学科的时间,加班加点,累的学生苦不堪言,原本学生对于实验操作是很感兴趣的,可是经过这两个周的“攻坚战”,很多学生已经讨厌进实验室做实验了,这是让人感到无比痛心的事情了。

另外,为了备战这次实验技能测试,老师也变得“面目狰狞”,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就被骂的狗血喷头,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地摧残。

如今学生顺利拿到了技能测试的满分,也满足了学校和教师的虚荣心,可是因此给学生留下的后遗症是无法挽救的。

三、实验条件所限只能放宽操作要求

通过这次实验技能考试,也是对学校实验硬件的一次检验。尽管目前很多学校都是所谓的“规范化学校”,可是目前的实验条件真得规范吗?这次实验测试检验出很多学校的实验器材是不合标准的,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很多凸透镜的焦距根本不是10cm,这就很难做出U=2f和U=f的实验,另外发光体仍然采用蜡烛,对于物像的大小关系其实很难从视觉的角度区分,尽管已经出现发光体二极管作为光源的改进,可是目前很多学校不具备这样的实验条件;在“测量盐水的密度”这个实验中,原本盐水的密度应该大于水的密度,可是由于天平、量筒的精确度所限,学生测出的密度在0.8—1.2之间都是可以的,其实这对于学生是不利的,尤其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还会误以为盐水的密度可以小于水的密度;另外对于一些探究性实验,原本应该测量三次才会得出普遍规律或结论,可是实际操作时,学生只做了一次实验就得出了结论,未免对待科学是及其不严谨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实验测试中还有不少,这些都是实验的硬指标不合标准导致的,这对于日常的实验教学是很不利的。

四、用一把尺子评价教师是极不公平的

今天的实验技能测试再次暴露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科的难度问题,尤其是物理、化学这两个学科的实验明显难度不同,存在很大差异,无论是操作要求还是难度,物理学科明显要要高于化学学科。

如果能够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在平日的学习中,很多学校学生进化学实验室的次数明显少于物理学科,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化学学科在平日教学中更多是进行教师演示实验,物理实验更多的是学生分组实验。可是通过这次实验测试可以发现,对于化学实验操作很多学校采用是的考前进行突击训练,而物理实验在平日就在进行分组实验,可是由于实验难度和操作要求不同,最后的结果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还是不能与化学学科相媲美。

尽管物理老师和学生已经竭尽全力进行“备考”,可是由于实验的难度不一样,最终也不会得到认可。目前这种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片面导向,已经严重挫伤了物理教师们的积极性,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教师和学生已经制约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总之,目前这种实验技能测试的方式和评价制度,已经让“技能”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最终让学生没有任何创造力,只是进行实验操作的工具而已。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曲阜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任教初中物理学科,担任物理教研组长。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在《中学物理》、《中学生报》、《数理报物理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网站初中物理栏目》、《青少年科学探究》、《好家长·创新教育》、《博览群书教育版》、《山东省教师教育网》、《教师帮》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多次为市教学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

通讯地址:山东省莱州市实验中学

邮编:261400

联系电话:13156917678

QQ:737454148

个人微信号:p737454148

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shupengchagu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