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教学反思:分析成像特点,揭示现象本质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在学习“光现象”一单元时,明线是在学习三类光现象,即: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其实暗线是在学习不同的光现象形成的像。为此,必须结合知识点将各种成像加以类比,以便从本质上揭示像的形成规律。现将三类光现象形成的实像和虚像加以总结和归类,从而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1.现象1: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1)物体上的光通过小孔沿直线传播到屏上,从而在屏上成了一个像。这个现象叫小孔成像。

(2)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似,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以及物体、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2.现象2:凹面镜成实像——光的反射


(1)当焦距<物距<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当物距=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现象3:凸透镜成实像——光的折射

(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2)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3)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二、虚像:由(反射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而成的像。

1.现象1:面镜成像——光的反射

(1)平面镜成虚像:正立等大虚像


(2)凸面镜成虚像:正立缩小虚像


(3)凹面镜成虚像:

物距<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现象2:折射成像——光的折射

(1)人看水中的景物


(2)潜水员看岸上的景物


3.现象3:透镜成像——光的折射

(1)凸透镜成虚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2)凹透镜成虚像: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