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读书随笔: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学习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后感

建议: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学习

原文: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

有经验的教师们,在第一次教新教材的课上,总是力求看到:学生是怎样独立地完成作业的。在这种课上,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过程中思考事实,得出概括性的结论(这里指的是自然学科的课和语法课)

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要做得耐心、机智)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我向你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

反思:今天和大师对话时谈到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第一次学习教材”,不由得让我想起今年暑假远程研修期间,聆听了上海历史特级教师周飞老师的讲座——“帮助学生实现完美的第一次学习”。在讲座中,周老师也谈到了关于“学生第一次学习”的重要性,

无论是今天与大师的对话,还是聆听周老师的讲座,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教育规律: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学习。

1.第一次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在平日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下现象:学生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如果对于某一个知识点出现了问题,那么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阶段,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进行纠正和强化,学生总会出现问题,这种现象的确让人感到很是头疼。

其实关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并不复杂,前教育部副部长(院士)韦钰曾经说过:长期记忆形成的生物基础是突触处生成了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实验证明,错误的概念不能被置换或是重新组织,而只是可以被一定程度地抑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学生在最初的学习时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那么学生通过复习或者补课效果也不会不理想,原因很简单,因为第一次学习没有学好,后面无法改变,只是在抑制。为此必须重视孩子们第一次的学习。

2.帮助学生实现完美的第一次学习。

既然第一学习对于学生是及其重要的,那么就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我们的孩子,实现完美的第一次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们学会独立思考的习惯,切记不要让孩子们机械记忆一些不理解的知识。要想达到这一点,就要改变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可是制约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班级授课制的传统教学方式,这无疑在制约孩子们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班级授课制目前还在实行,我们无法改变这一切现状,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切就需要用技术的手段来支撑,为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要学会用“技术改变教学”。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范例,这些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相信如果能够真正实现“教会学生学习”,那将是教育春天的到来。

寒冬已至,春天还远吗?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