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教学随笔:“机械效率”教学反思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机械效率”一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并且初步学习了“机械效率”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初步的计算,下面把本节课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梳理和反思:

得: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感觉有以下几处亮点值得进行反思总结一下。

亮点之一:联系实际引出概念

在学习“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这些基本概念之前,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想想议议”,通过计算得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通过计算学生就很容易得出三种情况下,所做的有用功都是一样的:W有用=600J,这部分功是必须做的功。

在这三种情况下,克服自身重力、桶(或口袋)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这些属于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通过计算发现,在所做有用功一样的前提下,由于第三种情况所做的额外功一样,所以采用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

有用功加额外功,叫做总功。

亮点之二:结合例题学习机械效率

第一环节:学生自学机械效率的概念

对于机械效率的概念,采用学生自学课本的形式: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如果W表示有用功;W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可以表示成: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第二环节:结合实例进行机械效率的初步计算

【典例解析】课本P87例题

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 m,它的起重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为多少?(g取10N/kg)

【巩固练习】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m。如果额外功是9600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起重机在哪些方面消耗了额外功?

解:(1)起重机提高物体的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G=3600N

    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W=Gh =3600N×4m=14400J=1.44×104J

(2)起重机做的总功:W=W+W=14400J+9600J=2.4×104J

(3)起重机的机械效率:η=W/W= (1.44×104J/2.4×104J)×100%=60%

(4)起重机自身有重力并且机械之间存在摩擦。

【直击中考】

 图示的起重机将重为的货物匀速提升10m,它的电动机做功,起重机匀速提升货物做的有用功为6×104,机械效率为48.对于实际机械,机械效率总小于100%的原因是机械效率不可避免要做额外功(或有用功总小于总功等)

失: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有用功、额外功和额外功;二是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由于“机械效率”是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学习“机械效率”,必须结合中考习题进行相应的习题训练。

措施:结合本节课的总结反思,设计采用相应的习题训练,所采用的习题主要是各地中考试题汇编,既可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可以直击中考。

    具体习题训练如下:

题型1:计算滑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类型1:滑轮、滑轮组竖直放置

类型2:滑轮组水平放置

题型2: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题型3:机械效率的测量

类型1: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

类型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类型3: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