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潘书朋:中考试题倒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六)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中考试题倒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品读2017年烟台中考物理试题所思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玉皇中学   潘书朋

2017年中考结束之后,无论是考生还是任课教师,普遍认为今年的烟台物理中考试题:新、活!正是由于试题非常“与时俱进”,才会让很多考生感觉有点“难”。其实在中考总复习阶段,老师和学生都为此作出了大量的努力,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可是为何很多考生尤其是一些优秀学生普遍感觉不适应,有的考题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就是在于我们的学生平日的物理学习方式是存在问题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机械性“刷题”模式已经不适应全新的中考命题。中考结束之后,按照惯例笔者再次认真研读了烟台中考物理试题,对照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物理》,在进行梳理反思之后,笔者深深感悟到:刷题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回归实验室才是物理教育的必由之路。

——题记

三、手绘思维导图引发学生进行高阶思维

中考原题:(2017年烟台第20题)

答案:电风扇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干电池使用过程中消耗化学能,得到电能;

太阳能热水器工作过程中将光能转化为内能.

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无论是课堂讲授、探究活动,还是资料查询,均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教师应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多下功夫。

回归课本:“学到了什么”——引导同学们学会梳理、反思和整合。

思考:每节课、每章小结是否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结构化学习,而不是碎片记忆。

教学策略:深度学习”的内涵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因为思维才是教学的核心。“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手绘“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进行结构化的学习!目前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

课改案例: 《运动和静止》和《声现象》思维导图

绘画人:张忻萌

1.《运动和静止》一节课的思维导图 

  2.《声现象》一章的思维导图

 

(未完待续)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