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抚顺新宾高句丽山城寻踪

 辽宁记忆 2021-04-14

  2016529日,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组织到抚顺新宾西部地区高句丽山城寻踪。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它创立于公元前37年,灭亡于公元668年,历时705年。与其他我国地方少数民族政权相比,持续的时间之长,高句丽政权是数一数二的。它的西邻如走马灯般地改朝换代,在这漫长的705年当中,从西汉到唐朝,总共12个王朝从兴盛走到衰亡,而高句丽却依然像东北山林间的岩石一样顽强屹立。

高句丽的历史起源于公元前82年。这一年,一个叫朱蒙的扶余国王子因为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了自己的国度,来到玄菟郡的高句丽县,以地为名,建立了高句丽国。玄菟郡位于今天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烟囱山下,高句丽县辖地包括今清原县大部、新宾县、桓仁县和本溪县东部与宽甸县北部。所以说,高句丽可谓是土生土长的东北王朝。

初期的高句丽国的建设,与我们今日兴建一座新城大同小异。公元前34年,朱蒙在今桓仁县城西南浑江西岸的“下古城子”修建平时居住的平地城,又在县城东北16里的五女山山顶修筑军事山城“纥升骨城”,作为他的都城。初期的高句丽国,不过是一城之地,还没有形成相当的规模,这时的人们用它的首都作名字,将它称为“纥升骨”。

随着地域的不断扩大,纥升骨不再拘于一城一地之间,以城为名已然不太合适。因为这个国家位于高句丽县辖区内,朱蒙就把它改作“高句丽国”,自称“邹牟王”,王族以高为姓,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高句丽族形成。但此时的高句丽国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它依附于强盛的汉朝,将自己的权力归于玄菟郡太守的管辖下。

我们这次的目标是抚顺新宾地区的两座山城。一座是杉松山城,另一座是太子山城。这次寻址,我们有幸请来了抚顺博物馆馆长肖老师给我们做全程讲解。

杉松山城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镇西北杉松村北的“城子山”上。山城地处太子河北岸,建于海拔600米的山上。山城由西城、东城、北城组成。杉松山城是三个单元构成的一个相互连接的复合式城防体系,城中有城。其城垣总长约7000米,是抚顺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高句丽山城。

西城是杉松山城的主城。城址利用不规则的半圆山脊围筑,平面呈圆锥形。因为正值春夏之际,山上的草木也长得格外茂密,我们顺着山一路向上爬,脚下及膝的青草仿佛绿色的溪流,茂盛的枝干好像引导流向的青岩。一路上,我们沉醉于这绿色的梦境之中,似乎觉得这并不是严肃而枯燥的寻址,而是一场普通的周末踏青。

走到山顶,我们看见了山城的全貌。昔日巍峨壮观的山城,经过了千年岁月的冲刷,至今剩下的不过断壁残垣。古城的建筑早已坍塌,不过幸好它的框架还在,能让我们这些后人得以一窥历史的奥秘。我们是从城的西门进的,到东城门处,肖老师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东城的结构。东门宽约2米,门前有一个小弯,类似小瓮城,用来拱卫城门。下面还有一个城,在一大沟处,是副城,也设防。门在西南面,有人工墙,马道。上面的城墙是主城,在山顶。这是一个复合城。山城的城墙就地取材由规则的石块干垒而成,石块成楔型,石块间插着碎石。
 
我们沿着古城墙往北门走,途中路过了古城的东北角台。角台的建筑也是由楔型石块干垒而成。在角台处的地面上出现了十余个半地穴式的坑,肖老师说是高句丽居所,俗称高丽坑。城址现存东墙、南墙、西墙及北墙,周长1100米。古城的遗址虽在,其中的繁华就只能由我们想象了。我们用了三个小时走完了杉松山城,感觉受益颇多。

肖老师介绍说:从地势城垣构筑情况看,杉松山城应是先筑西城,然后根据防御需要,又增筑了东城和北城,但北城和东城修筑得简易草率,或许作为辅助使用,或许工程尚未完竣。

下一站我们到了太子城。太子城因濒临太子河畔而得名。然太子河一名的由来,又同战国时代的燕太子丹遣荆轲刺秦始皇,而后避祸于辽东衍水的历史有关。该城是一座高句丽山城,只是太子城一名在当地已长期使用,故将此座高句丽山城以“太子城”一名沿用至今。

太子城位于新宾县下夹河乡太子城村北。太子城建在老母猪岗向东南伸出的山岗上,是一个具有北面陡坡和东南两面峭壁的马鞍形山岗,这就在三个方面切断了山城和周围平地的连接条件。山城北、东、南三面又有北太子河和小夹河提供了外围防御屏障,犹如天然护城河。山城南墙下即今太子城村。


肖老师介绍说:太子城内由东,西两城构成。有内城墙,内城门。东面有烽火台。我们从太子城的北门进,北门出。北门也是瓮城,平面呈马鞍内收,是山城交通和排水的主要通道。山城内现已种满了庄稼。

山城的南墙是矮墙,随着地势逐步降低,城墙亦趋增高。以土石混筑。现墙已不见石块,肖老师说,山下太子村里大部分村民家的院墙的石块就是这南墙上拆下来的。

在山城东坡上南北走向构筑一条石墙间隔出内城。墙基以巨大石料垒砌,以土石混筑。烽火台在山城东面是山城地势最高的地方,由土石堆筑,外砌壁石。在明朝时加以修建,外有青砖。明辽东边墙经过这一区域,故烽火台明代都曾沿用。烽火台同内城墙相结合起到防御设施。一旦敌方破城,可据内城固守,烽火台便可居高临下辅助防守。烽火台既是山城的防御设施,又起到居高报警的作用,同时也是俯瞰全城可以指挥作战的将台。

太子城建筑材料有用于内、外壁的扁方锥体楔形石,长方体或近于长方体的石料和用于构筑墙芯的不规则形石料。其中头大尾细的扁方锥体楔形石主要见于内城墙,加工精细。外城墙的石料多为长方体或近于长方体。

城内遗物主要是板瓦和筒瓦,板瓦背面皆细密布纹,瓦正面则主要饰绳纹。筒瓦皆素面,瓦色鲜红。城中陶片不及瓦类丰富,十分稀少。

高句丽国中期之前所辖区域多大山深谷,没有平原,没有湖泊,人们居住在山谷里,喝涧水长大。因无良田,虽勤劳耕作,粮食总是紧缺。也许是艰苦的环境培育出了坚韧的民族性格,这让他们在面对强隋举国之力的侵略,尚能顽强抵抗,不至倾覆。

一天的探寻活动愉快地结束了,我们对高句丽的历史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关于高句丽的历史及建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感谢文保团队,感谢肖老师。

我个人有一感想和大家分享,我们能做什么:

1:团队的宣传: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让人们了解高句丽的历史及山城的过去和现在,更好的保护遗址。

2:历史的记录:用照片和影像记下山城建筑的同时。向人们介绍山城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人们关心,关注它的存在,热爱它的外延。把现状展现给大家。

3:文物的保护:遇到山城上松动的青砖,石块不要轻易地踢掉。不带走古遗址的一砖一石。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环境的保护:自己随身携带环保袋,垃圾随身带走。


文章所有图片均为文保志愿者拍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