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族故事源远流长

 辽宁记忆 2021-04-14


    操一口纯正的东陵地区口音,兴致勃勃地讲起了满族历史。偏好这口儿的听众们意犹未尽,掌声笑声阵阵响起,送给端坐太师椅上的主讲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肇恒昌老先生。这是周末发生在沈阳天地满族博物馆里的动人一幕。原来,肇老师是在给市民讲解满族形成史,满族姓氏规律和满族民间故事。
   虽然满族形成的历史在座的人有所了解,但肇老师还是讲出了自己的见解,特别是满族姓氏的由来。满族原始姓氏按照满语翻译成汉语,都是两个字以上的,如钮祜禄氏、瓜尔佳氏……随着历史的发展,满族与汉族文化不断融合,满族也取了单字姓氏,如爱新觉罗氏为老姓儿,演化出肇姓,金姓。因为爱新有金子的含义,进京的爱新觉罗氏多取金姓。而满族的先祖是肇祖原皇帝,沈阳的后人就取肇字为姓。也有因文化不普及,取赵字为姓的,概因音同吧。当然,满族姓氏产生的原因很多,肇老师讲的很好,这里不便赘述。
   肇老师是《沈阳东陵满族民间故事》省级传承人,当然要讲满族故事。一个是“眉清目秀”,讲的是英俊的小伙子与漂亮的化人蜘蛛精目秀相爱的故事,歌颂了青年眉清敢于冲破阻力,追求美好爱情的执着力量。一个是“隐身坎肩”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能贪得无厌,不劳而获。故事里充满了浓郁的满族风情,展现了满族人民勤劳质朴的优秀品质。
  巍巍天柱山,滚滚浑河水,簇拥着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陵寝——福陵,不远处的满堂满族乡是清代守陵人的世居之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满族同胞传承着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有着本地生活经历的肇老师,用地方口音讲本地本民族的故事,听起来尤感亲切,有种接地气的感觉。自始至终,两个小时下来,肇老师面带微笑,侃侃而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心地和善的老者,一位对自己的民族史充满自豪感的满族后裔,一位热心于传承民族文化的忠实使者。
   交谈中得知,令人遗憾的是,肇老师传承的沈阳东陵满族民间故事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继承人,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普遍难题。望着年事已高的老者,真希望继承人快些到来,将民间口头文学继承下来,毕竟传承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