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辽南----黄瓦窑、娘娘山山城之行

 辽宁记忆 2021-04-14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到辽南,所以本月文保队发出13日辽南考古通知后,第一时间报名,大概你越是熟悉的地方越是想有更多的了解吧。本次活动目的地是海城黄瓦窑旧址和岫岩娘娘山山城遗址。
   
在了解黄瓦窑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下中国陶器的历史,我们平时所说的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器和瓷器区别一是使用材料二是烧成温度,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温度一般在700-1100度左右,而瓷器需要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大都在1200度以上。陶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阶段,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而琉璃瓦的出现是在陶和瓷之间的南北朝时期,是在陶的烧制基础上涂上色彩鲜艳的釉面再进行烧制而成,从元代开始在皇宫建筑上大规模使用。
   
而我们的第一站,是位于海城析(si)木镇缸瓦窑村岩山脚下的黄瓦窑旧址。文保队特别邀请了鞍山博物馆的李馆长为我们此行的专家讲解。在清代,为宫殿、陵寝烧制建筑构件的琉璃窑只有两家,一处是为北京故宫、陵寝烧窑的赵窑;另一处就是黄瓦窑,为名符其实的清代官窑。相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到金元时期一直为烧制民用普通构件之处。到了天命六年(1921),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准备在辽阳建东京城,需要大量琉璃构件,将此处征为皇家官窑,专门为皇家宫殿陵寝所用。所以说黄瓦窑历经了清朝的建立、兴盛和衰败,在1940年停工。在60年代烧窑密方彻底失传。黄瓦窑的创始人侯振举在许多史料中均有记载,因其烧造琉璃瓦督建皇家建筑有功,曾受三朝皇封,世袭八世,直到清末。黄瓦窑在2004年考古挖掘,发现官窑5座,现已重新埋入地下,被庄稼覆盖。但在地上,随处可见零碎瓦片,有黄釉、绿釉、还有带龙鳞等图案,让你相信在几百年前这里繁荣的烧制生产场景。我问了李馆长选择这个地点的原因,他告诉我们说,要生产琉璃瓦需要几个要素:土、水、木。黄瓦窑背依的岩山上有白土区和红土区提供了丰富的土源,山上有大龙湾、二龙湾两处水流,山上树木茂盛,得天独厚。唯有与京城路途遥远而令琉璃瓦价格昂贵,有一块琉璃瓦一两银之称,因需将上乘琉璃瓦专供给皇家。在窑址附近的当年房屋称官厅,现为私人住宅,从房屋到院墙均随可见当年的琉璃构件。李馆长又带我们到了岩山半山腰一处窑址,告诉我们通过此处出土构件证明了此处窑址为距今1000多年前的金元时期的无釉陶器窑址。


     
析(si)木镇的析(si)字读音只在康熙字典里才能查到,而析(si)木在古时是星座的名称,通过镇内其他旧址可证析(si)木镇在青铜时代就有了一定的人文历史,因此目前正在申请国家级历史名城,祝能早日如愿!
   
从黄瓦窑出来车行15分钟就到了析木镇上的铁塔。虽名为铁塔,却实为六角七层砖塔。整个塔造型较小,高约10余米。析木中心原为古城,在汉代及辽金时期古城较为繁华。因辽代笃奉佛教,建城即建塔,建塔即有寺,原址附近曾有铁塔寺,现寺早损毁,唯塔尚存且斑驳历历。铁塔与朝阳北塔、辽阳白塔极为相似,均为同期建筑。
   
午餐后我驱车到达了第二处目的地:岫岩满族自治县杨家堡村的娘娘山城旧址。是一座建于隋唐时期的高句丽军事防御山城。
   
高句丽民族始建于公元前37年,在公元668年被唐朝灭国,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政权。据史料记载,晋、隋时期,高句丽族人割据辽东,在岫岩境内构筑山城20多座,娘娘城是其中最大的一座。为高句丽宰相盖苏文之妹盖苏贞所占据,因而被称为娘娘城。距今已有1400多年,分内城、外城、瓮城三部分。李馆长带我们沿外城墙拾城而上,目睹了这座目前规模最大的高句丽山城遗貌,山城由数十亿块楔形石垒砌而成,难以想象当年高句丽人用了多久的时间才完成这么宏大的工程。外城墙间隔几百米有外探出的马面,供及时观测敌情所用。山城四周设有东、西、南、北、西南5个门,谷口为正门,是主要进出口,宽3米,进深4米,两侧门门基大条石至今保存完好。城南端设有点将台,北城墙制高点上设有烽火台。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在东门前行200米我们到了娘娘庙遗址,庙早已不在,但我们看到了部分清同治和光绪年间所留碑文,因时间关系未能细辨。在山城脚下我们还看见了1962年安东(现丹东)所立的山城文保碑,李馆长告诉我们说在1992年岫岩满族自治县才正式划归鞍山管辖,之前确归安东管区。而鞍山接管后第一件事就将岫岩的玉石王挪至鞍山玉佛苑,成为鞍山市的独特景观。
    
娘娘城山城现损坏严重,城墙外层都已剥离尽致,内层楔石碎石坦露。尤其是1958年娘娘水库的修建,更是用尽了山城的外层墙石,而周围百姓更是争相车运私用,让山城再无原貌!直至1981年娘娘城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才有专人管理。
      
在山城之巅,远望历史山河,为千年基业而震撼!为无知损毁而扼腕!而我们一行文保队员,以学史为兴趣,以保护为目的,更以传播为已任!感谢李馆长等专家们的传授,感谢文保队的精心安排!我们终将在这条文保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