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文保志愿者营口之旅感受(二)

 辽宁记忆 2021-04-14

徐圣涵:作者系十二岁辽宁文保小志愿者团队成员

    岁月漫漫上下五千年,夜漫漫不知经历多少风雨,潺潺流水不知流淌过多少人的鲜血,营口之行就此展开。

     第一站我们到了美术陈列馆参加营口文保志愿者团队成立大会,脚步刚踏进美术馆一丝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但我却没有怎么看因为我对于会议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在听讲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关于遗址保护的重要意义,“保护就是最大的开发,有保护好了才能开发”并且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知识,清代的最后一位皇帝是溥仪,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代表是李鸿章,第一站的活动在一张合影后结束了。

      第二站,我们去的是营口博物馆,那里共有三个展厅,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度量衡展厅,在这个展厅里我发现清代的度量衡居多,并且逐渐在发展,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清代的度量衡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营口是一个港口城市,在港口做贸易的时候,需要用度量衡的地方多,所以才越来越发达。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满洲国时期的营口分行旧址和金牛山遗址。

      此次营口之行让我认识到了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要做好一名合格的文物保护志愿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