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口老建筑的历史与今天 (一)

 辽宁记忆 2021-04-14

营口老建筑的历史与今天  (一)         

          —— 记老文保志愿者刘永春讲述营口老建筑故事

   4月春意盎然,滨城桃红柳绿,在这春天“wifi”信号如此强大的季节里,也催促着加快营口文化遗产保护团队志愿者们“加油”、“充电”的脚步,因为一名合格的文保志愿者既要有稳定的人文学识,更要有踏实的专业基础。

   记得,3月5日在文物保护志愿者成立大会上,给我们志愿者们留下深刻印象、提起最多的是老文保志愿者刘永春老师的发言,刘老师以展示老建筑照片形式,通过前后对比,给我们讲述了文化保护的亲身经历,至今大家意犹未尽。于是我们有幸邀又邀请到刘永春老师继续为大家继续讲述营口老建筑的故事。

   历史沧桑,故事悠长,两张老照片先把我们带到马关条约签约的地点日本春帆楼和李鸿章避难的营口清林馆。引出了签约前翁同龢和李鸿章的较量,身份地位学识官场的对立,也许才是真正甲午战争的内耗,但是谁对谁错也无从判断。

    巧合的是我们在博物馆三楼开会研究着清末官员和营口老建筑的关系,而二楼展出的是《无倦居》主人张丽女士的扇面展,里面就有翁同龢亲手书写的扇面。二楼三楼并不远,但历史的车轮让我们恍惚百年……

   从刘永春老师收集的老照片,知道营口的清林馆唯一剩的就是门牌号,而老故事的讲诉者他以过七十岁还要每天骑着自行车在营口大街小巷留意营口老建筑的变化,依然坚持着他老文保志愿者的习惯。

     当年远嫁外地的那个姑娘——张丽女士,三十年后自己开车出资远行一千七百多公里,带着毕生心血收藏,就为提高营口人民文化艺术素质……

    真的想由衷的感谢刘永春老师和张丽女士,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传递着文化传承的力量,也印证了那句话“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营口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会加倍学习努力,因文保之路任重道远!

 会议地点:博物馆三楼

无倦居扇面展:博物馆二楼

文案:冯庆华

参加人员:阎海、刘永春、谭龙、张丽

李泽江、王继鹏、冯庆华、袁丹、王丹

何金阳、李璐、袁晓明、黄琦、何英钰

孙天斌、腾秀坤、李秀敏、高义东、李欣雨、刘凤、王苗

记录:王苗

时间:2017年4月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