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文保志愿者应尽之责!

 辽宁记忆 2021-04-14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辽东都指挥使司指挥闵忠修建沈阳城,主要用于抵御北部蒙古族、女真人的骚扰。明代沈阳城建成后,城墙周长9里10步,高2丈5尺,城墙外设有两道护城河,第一道宽3丈、深8尺,周长10里30步;第二道宽3丈、深8尺,周长11里有余。城墙四面各设一座城门,东门为“永宁门”;西门为“永昌门”;南门为“保安门”;北门为“安定门”。城内为明朝军队驻军。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沈阳城北侧安定门更名“镇边门”,加固后的北门军事防御能力更强。此后的十几年间,在后金与明代的数年征战中,沈阳明代城墙除北门外,几乎全部被毁坏。

     后金时期皇太极登基后,在明朝“沈阳中卫”基础上,着手改造沈阳城。《盛京通志》记载,改造后的沈阳城,城墙高3.5丈,宽1.8丈,女墙高7.5尺,周围长9里332步(一步为5尺),四面垛口651座,城楼8座,角楼4座;护城河宽14.5丈,周围长10里204步。

      有关专家分析,大约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或者十一年(1626年),在修筑东、南、西三面城墙时,便将明朝“沈阳中卫”的4座城门改为8座城门。当时,努尔哈赤尚在人世,且居住在沈阳城内中轴线北端,因此,明朝“沈阳中卫”的北门(镇边门、九门)并未封堵。那年月的沈阳城8座城门,仅仅开辟了8个门洞。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之后,皇太极全面修缮沈阳城时,才将8座城门修葺一新,使之具备后金乃至大清国都的规模和气势。

     盛京城八门的名字沿用努尔哈赤为辽阳东京城确定的旧名称,德胜门(大南门)、福胜门(大北门);天佑门(小南门)、地载门(小北门);抚近门(大东门)、怀远门(大西门);内治(小东门)、外攘门(小西门)。

     这样一座清代第一都城,在清朝灭亡以后,也慢慢的失去了昔日的风采,由于城市的不断变化,城墙和城门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了,建国以后就很难再寻盛京城墙的遗迹了,目前我们仅能够看到的就是盛京城角楼遗址和盛京城德盛门瓮城遗址,其实在小北门附近还保留有一段残存的盛京城墙体遗址,只是这段墙体遗址位于两座建筑当中,不易被人发现,不像角楼和瓮城遗址那样引人注意,作为盛京古城所遗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历史遗迹,去年这段墙体被沈阳市政府列为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录,由于这段古城遗址一直隐身于一家旧物收购站当中,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在繁华的中街商圈内还有这样一段珍贵的历史建筑,这段墙体目前残存长25米左右,厚约半米,高3米左右,前些年专家说这段墙体为明清沈阳城的结合体,就是墙体里面为明代沈阳城墙体,清代在明代古城的基础上包砌外表,所以从墙体古砖的体积来看既有明代城砖也有清代城砖,是很珍贵的历史文物,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历史遗迹!

     9月17日文保志愿者在古城区域内走访调查的时候,听说由于旧物收购站所在的位置(古城墙体遗址的位置)影响市容市貌,城管部门限期要对这里进行市容改造,收购站的经营者正在清理现场,盛京城墙遗址虽然被列为沈阳市历史优秀建筑,但到目前为止这处遗址并没有挂牌或者有醒目的字样提示这里是重要的历史遗迹,收购站经营者在古城墙体上搭建了彩钢大棚,如果城管部门对这处遗址不了解,有可能在拆改途中就会对历史建筑遗址产生破坏,一旦古建筑遗址受损对于我们沈阳古城的历史来说就是一种破坏。

   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文保志愿者很是担心这个历史遗址的命运,在现场将这件事情向沈阳市文物局做了汇报,市局领导很重视我们的汇报,当即责成区文管部门第二天现场查看,与城管部门协调沟通。9月18日在文保志愿者的带领下,区文管部门的负责人和考古部门的专家来到现场,经与城管部门沟通协调,城管部门答应暂时先不进行对这里的拆迁改造,等区里拿出相应的保护方案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改造措施,得到这个消息文保志愿者们都很高兴,毕竟为了能保留下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民间的文保志愿者也付出了很多的艰辛,有了这样的答复,也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很多的历史古迹其实没有得到好好的展示,我们民间文保力量希望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宣传和保护这座古城做出自己的应尽之责。

部门文字和图片引用于网络 

感谢文保志愿者战志云飞提供的线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