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沈丹甲线(2)刘家河-秋木庄

 辽宁记忆 2021-04-14

   上文说到我们从刘家河站下车,穿过镇子的街道来到刘家河隧道洞口开始徒步走这段接近20公里的甲线。在进刘家河隧道之前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本在隧道口上方的那块“刘家河隧道”的石匾没了,取而代之是在隧道口左侧的一块铁牌,起初我们以为也就是掉了换了一块铁牌没当回事。

此段线路的走向和主要隧道名称

隧道左侧的铁牌以及隧道具体信息


    本段线路共有九个隧道, 占整条沈丹线修筑隧道总数量的三分之一 ,第一个经过的刘家河隧道全长544米,进入隧道是先上坡,到隧道中间处下坡,所以在隧道这边是看不见那边的,在里面走有一种后面日落前面日出的感觉,先看着后面亮光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地平线;前方从地面出现一道光,越走越亮直到 出了隧道才重见天日。出了刘家河隧道之后,看见隧道这边的匾也没了,同样也是在左侧放置了一块铁皮牌子。从此处基本可以推断整个沈丹沿线所有隧道上方的石匾应该是全部拆下来了,至于拆下来的石匾是怎么处理的,我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消息。


终于从阴冷隧道内走了出来

隧道另一侧上方的石匾已经拆除

在网上寻找到的原来上方的石匾 看不出具体年代

刘家河隧道修筑期间照片


   出了刘家河隧道之后,乙线还在和甲线并行,沈丹高铁从上方经过,铁路向西南转了个弯,出现了一块被山包围着的盆地,两条铁路笔直的伸向前方像围墙一样的山前,就在山的最低处位置,可以看到一条不长的隧道就在眼前,此时此刻要是隧道里出来个火车拍就漂亮了。。。向着隧道的方向走去,中途路过了一段小铁桥,一看铭牌也是明治四十三年在东京造的桥。继续向前走到隧道路附近的时候,听见后方乙线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一列HXN3牵引的火车从乙线驶过,这是本次徒步之旅我们最后一次看见还在运行的火车。。。

走到乙线上看看

沈丹高铁的桥就在上方 一列新CRH5G飞驰而过

这是沈阳到长甸的4325次列车

天气干净些是个好机位

回望一下来时的路 也是个拍火车的好机位

东北秋季中的大自然颜色很多

HXN3机车牵引的货车


    我们要穿越的第二条隧道是瓦房屯隧道,甲乙两线的隧道并列呈现着两种不同的修筑风格,甲线的隧道修筑于1910年左右,洞口全部石头砌筑,洞口内为下部为石头砌筑上部为红砖砌筑。乙线的隧道修建于1943年左右,整体为混凝土浇筑的隧道。我们要穿越的甲线瓦房屯隧道全长302米,是个笔直的隧道所以洞内并不是很黑,出了隧道之后,甲乙线从此分开。甲线拐向西南秋木庄方向,乙线向东南过细河去长虹站。

瓦房屯甲乙线的两个隧道挨在一起 只是高度不同

瓦房屯乙线隧道

瓦房屯甲线隧道

出隧道之前线路一直在上坡

瓦房屯隧道另一侧被树包围着


    我们觉得也走得有点饿了,就在能看见乙线铁路桥的地方吃点喝点,我们吃喝的这段时间里,乙线没有一列车经过那座桥,所以只能望着桥干瞪眼。补给完了向前走不远就是85米的秋木庄二号桥和126米秋木庄隧道,秋木庄隧道是个弯道隧道,离远看隧道内漆黑一片其实并不是很长。出了隧道之后就是秋木庄一号桥,诸位若是没看过去年我写的秋木庄的文章的话我再补充个知识,秋木庄这两座铁桥的的钢梁都是1910年英国制造的,两座桥的桥墩也和其他桥不一样,秋木庄两座桥的的桥墩在外部看全是用石头砌筑的,桥墩的面积从下至上呈现阶梯式的递减, 是两座极有时代特点的桥。可惜就是没有车经过,去年赶上车经过但是距离太远。。。

在休息处观望乙线的桥 一直没有车经过

秋木庄二号桥和碉堡

秋木庄二号桥和前方的秋木庄隧道



隧道内是个弯道

出了隧道就是秋木庄一号桥和原秋木庄站

在一号桥的另一层观察铁桥的桥墩和隧道西口


找个跟老照片差不错的角度拍照片

秋木庄这两座桥都是很有特点的


    拍完秋木庄一号桥之后我们进入了秋木庄村子里,村里存留了几户满铁时期的铁路住宅,最有特点的还是那户有三角飘窗的房子,保存程度也是最完好的。我们回到铁路来到秋木庄乘降所的站台上,站台上那棵银杏树的树叶一片金黄,据说这棵树是当年秋木庄建站的时候种下的,根据老照片看这里一百年前并不是秋木庄站内,这个车站从去年年底后就再也没停过车,什么时候恢复客运还不得而知。





老照片中秋木庄站房的位置现在什么都没有

站台上的银杏树满是金黄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