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夫和蛇

 吴主任 2021-04-14

吴主任,你好。 

我想咨询的问题是:我的性格是否需要改变。

我的性格是:柔软、懦弱,由此引发出的大概可以称之为的善良。 

善良的举例:最近头发做软化,反反复复做了三次都没有成功,当然也只收了一次钱。在做最后一次的时候,看他们忙来忙去的,虽然心里知道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但还是忍不住想再给他们一次钱。不是我多有钱哈,就是看不过去。当然他们也没收这份钱,但我的亲密战友对我这个想法很生气。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主要就是看不过去了。 

柔软、软弱的举例:有时候挺像是《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厄本。

这个性格给我带来的烦恼是:1,让我自己很纠结。2,也吃过一些亏。所以请问我的性格是否需要刻意的改变下。 

谢谢吴主任,期待你的回复。

________________

我记得大学时,偶尔不想吃食堂,但也只能吃点便宜的餐厅,大学附近的餐厅人均也不高,然后有个朋友习惯性地在餐厅里喜欢对服务员,呼来喝去,颐气指使,严格扮演了“上帝”的角色。

说实在的,这令人尴尬,浑身不自在。虽然我们还是穷学生,身上也没几个钱,但没必要这么为难劳动人民。

对一些收入不高的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态度,大致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基本修养。我看过一个更粗暴的意见,说从一个人对餐厅服务员的态度就可以断定其人品。

因此在我看来,你混淆了一些概念。你举的这个例子并不能说明你柔弱、懦弱,是一种大度吧。我也没看出你有什么问题,性格上有什么需要改变的。

至于你说,吃过一些亏。很含糊,谁没吃过亏。

善良这个词太大了,很难定义。在“蠢即是恶”的情况下,我们很自然会对善良充满纠结。小时候大家都学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吧。农夫无疑是善良的,但是这种善良导致的后果实在太严重了。故事再展开,如果农夫把一条毒蛇带到家里去,害死了全家人呢?类似的事情实际上一直都在发生。那么,农夫到底是不是善良的?

我们大致可以想象,在村子里农夫的人品必定是备受好评的,毕竟连一条毒蛇都救。

我认为多数人都有同理心都有怜悯之心,不同程度差异而已。从这种主观感受上谈善良的意义不大。农夫必定是个高度有同理心之人,但这样的人却可能让自己和亲人遭殃。

人性本恶还是本善,这个问题不对。人性很复杂,人有阳光积极的一面,也有阴暗消极的一面。在极端环境之下,人性之恶显露无疑。在某个国家曾经有过大量父子相互举报的道德沦丧事件发生。又或者在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你若置身其中,会怎么做?在和平的环境下,实则很难体会,激发不起你内心的恶,只会困惑,为何有些人邪恶得不可思议。

或许在同样的环境里,我们只会更邪恶。

不自由的环境当然可能在某个时期吃喝不愁,今天的宠物吃着不便宜的狗粮,还有人给洗澡。人如果只求不饿死,还有这么多破事吗?自由的环境让人活得更有尊严。相反,若私有产权被肆意破坏的环境,看似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心灵早就被各种邪恶的算计扭曲变形了。嫉妒之火见不得别人好。大企业被罚,人民群众不都弹冠相庆吗。

但也不用悲观,我从来不对人性乐观或者悲观,人性就那么回事。游戏规则改变人类行动,形势比人强。我对未来不悲观,是因为几十年来经济发展开启的形势比任何个人都强。具体解释不展开,目前大家看到的一些不满,大概算是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说回善良吧。若想在人际关系中获得他人喜爱,我们最好保持善良,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跟善良的人交往。一个不善良的人,很容易在生活中暴露。但善良需要有理性的加持,我们的善意不要伤害到自己,尤其不要连累他人。在行动之前要充分衡量最糟糕的后果。这方面可能不是意愿问题,只是认知问题,如果农夫能充分认识到毒蛇大概率会咬死自己可能就不会那么干了。

假设农夫过来问,你说这毒蛇我救不救,我会说,不妥,醒过来会咬死你的。我的工作就到此为止了,能做到的最大的善意就这样了,如果我去干涉去阻止农夫,我不觉得这是“善”。谁知道呢,人家农夫或许有本事和蛇成为好朋友。并且这样的农夫,今天你干涉一次,后续他还会干蠢事。

善良与内心无关,和行动相连。实实在在帮助他人,是善。芒格说,让别人知道更多,也是一种善举。很多行为可能你在道德上鄙夷,甚至有强烈的干涉欲望。但人家若能自己负责,不侵害他人,至少不能说不善良。

上篇:怎么找到你心目中“最合适的”那个人

推荐:21岁的他被舆论吓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