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柑橘褐斑病高发季,防治不力,全园沦陷!

 昵称58325624 2021-04-14

褐斑病是柑橘上一种发病早、侵染时间长、危害重的真菌性病害,最早2月即可现病,一直持续到10月左右才会逐步消停,在感病高峰时,从点片发生到全园沦陷仅需一周。

近年来,良种杂柑扩种很快,而像沃柑、茂谷柑、爱媛38等本就对褐斑病高感,这也使得该病呈现出愈演愈烈之态。

褐斑病,能放毒

图片

柑橘褐斑病病原菌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

资料来源:《福建省柑橘褐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 李亚》

柑橘褐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真菌,具体来说是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在侵入树体后,可产生寄主专化性毒素——ACT。

图片

褐斑病叶——典型的尾须状的病斑

图片来源:卢文彝老师

ACT毒素的主要作用位点是敏感宿主的细胞质膜,在毒素释放1小时后,叶片电解质流失明显,导致质膜凹陷,当毒素累积到一定浓度后,开始内侵,使叶脉坏死,因毒素会沿着叶脉扩散,田间常见尾须状的病斑。

上春梢,毁幼果

图片

资料来源: 中国天气网广西站

4月开始,柑橘褐斑病开始进入高发期。

一方面,此期气温趋于稳定,阴雨天又偏多,在降雨或相对湿度骤变时,孢子随空气传播;一旦孢子释放,可通过风力传播,在气温20℃左右、叶片湿润的条件下,仅需6小时就能完成感病。

图片

另一方面,已展叶,但尚未革质化的春梢属于敏感组织,最易被褐斑病侵染。树势过旺或过弱均会影响当前春梢老熟程度,而这类叶一旦发病,病斑会迅速扩展,且极易脱落,重发病果园,当年春梢叶片可全部落光,只剩下上一年梢上的少数叶片。

图片

图片来源:种桔者说

除去春梢外,幼果也是褐斑病的主要侵害器官。刚落花的幼果即可被侵染发病,病斑很小,针头状,黑褐色,凹陷明显,整个果面均可发生,受害重的幼果,一般很快脱落。

图片

病果即便是未落,后续也会在膨果期时,果面浮现出灰白色木栓化微隆起的痘疮状病斑,之后提前转色,果面受损,风味欠佳。

关键期,抓紧防

以护梢保果为主线。

一来,是对于春梢老熟程度低的,抓紧喷磷钾源库促熟,缩短高感期,并完成向功能叶片的转化,减少生理落果的发生。

二来,是在谢花后抓紧用药保护,可选择代森锰锌、氟腚胺、啶酰菌胺、异菌脲、腐霉利、赢极(75%肟菌·戊唑醇干悬浮剂)等,若幼果转绿慢的,应避免用三唑类药剂,恐影响稳果。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