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本科二年级优秀作业展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0年秋季学期设计评图周

 wenzhiyi 2021-04-15


“创意空间(建筑系馆/美术系馆/ X-Lab)”是二年级上学期后八周设计训练,以建筑系馆等多元学习交流场景的设计为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体验进行创意,同时满足多元化学习交流的使用需要,将这些彼此间存在关联和差异的创意空间进行协调组织。可供选择的地段为清华校内4个地段,其中选取地段一与地段二的学生可进行合作设计。本课程负责人为王辉,指导教师有许懋彦、王路、单军、夏晓国、邹欢、饶戎、张利、刘念雄、王辉、程晓喜、青锋。

-部分作业展示-

图片

图片

设计人:闫霄玥

指导教师:许懋彦

闫霄玥:根据X-Lab的功能特点提出“聚x散”的概念,在格网化的结构体系中,通过东南立面的严整和西北立面的层层退台呼应对地段特点,呼应设计概念。


图片图片

设计人:王岩灏

指导教师:许懋彦

王岩灏:这个设计从功能和场地出发,将X-Lab分为工作和休闲展示2个体块,考虑了周边建筑,并根据场地沿河以及存在高差的特点,做出调整并学习了园林化的布局方式和景观植物处理。


图片

图片

设计人:刘今

指导教师:王路

刘今:设计从场地出发,考虑地段东南角与西北角不同的功能分区及人群流线,希望在场地中置入一条路径贯通两角。根据景观及功能需求,东北南三侧选取较规整立面开窗形式,西侧设计多重折线格栅。路两旁空间依照教师与学生功能区的拓扑关系,配合师生教学、生活工作延续展开。


图片

图片

设计人:刘启桐

指导教师:单军

刘启桐:设计为位于美院和艺博之间的工业设计系系馆。为了兼顾校园建筑气质和创意,流动的空间,我选择对规整的体块进行切割,楼板墙体楼梯处理则都强调雕塑感。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设计人:罗庆云

指导教师:单军

罗庆云:设计尝试在清华书院制推广的大背景下设计一座书院,通过三进联通的主院创造串联水木清华与近春园的游线,进而以稍小的院落削减体量并创造被自然环抱的讲学环境。


图片

图片

设计人:郝天泽

指导教师:夏晓国

郝天泽:设计一方面希望减少与六教的冲突并呼应主楼轴线,因而利用退台和下沉营造低姿态;另一方面创意源于交流,故用坡道连接核心空间,形成连贯有层次的公共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人:苗基芸

指导教师:夏晓国

苗基芸:灵感源自美术系馆独特的展览模式,以一条连续折线向上的坡道贯穿而成,激活并分割公共空间,并通过放大坡道尽端,使其成为过渡公共与功能空间的活动区域,加以表皮的竖向划分,赋予每条坡道不同的故事,塑造具有叙事感的空间。


图片

图片

设计人:关翔宇

指导教师:邹欢

关翔宇:从蒙德里安的风格派作品中学习,完成场地的规划,同时在建筑部分的两个“魔方”中,延续场地的起伏感和流动性,追求“从环境中生长出的建筑”。


图片

设计人:温子鉴

指导教师:邹欢

温子鉴:建筑的要义在于引领未来。受蓝天组的灵感和工作方式启发,设计从功能体块出发,有功能的空间被赋予独异的形体,基于方位和流线被组织成为建筑形体;形体每一处棱角被反复斟酌,最终反映为钢框架结构的合理性。


图片

图片

设计人:刘奕江

指导教师:饶戎

刘奕江:设计围绕功能性应对展开。功能空间被划分为主动探索和被动使用两类,前者置于多样、丰富的空间,后者则置入更为规整高效的空间。


图片 

图片

设计人:陈弘轩

指导教师:饶戎

陈弘轩:设计基于坡道的流线组织研究,以全长430米的环形坡道连接多个错层空间,在提倡互动性和可达性的同时缓解了看与被看的等级关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人:肖茗瀚

指导教师:张利

肖茗瀚:本设计通过南侧的缓坡、穿越建筑的“桥”以及空中花园实现与校园环境的沟通,将功能空间置于“一”字形板楼内,以求得专教空间的灵活布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人:黄诗瑶

指导教师:刘念雄

黄诗瑶:建馆是一个学生间相互沟通的地方,故方案基本形为一个无隔墙阶梯;同时在建筑各处设置自然景观,让同学和老师都能在忙碌间隙亲近自然。


图片

图片

设计人:袁圳鑫

指导教师:刘念雄

袁圳鑫:本建馆设计名为“街与家”——在街上交流,有家可归属。将街道概念引入建馆,主街、次街依据原有道路延伸,形成“外街”—“内街”—“家”的序列,适应不同的功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人:张祖月

指导教师:王辉

张祖月:平行时空可能是与当下空间处于不同时间的过去或未来的空间,也可能是处于同一时间的不同存在空间,正如人在系馆中的活动兼具历时性与共时性。各个空间像是横向展开的平行宇宙,人们可以在各自的空间内各行其是,亦可以通过如时空隧道一般的渗透空间实现多场景的转换与多类人群的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人:杨珺淇、刘沛扬

指导教师:王辉

杨珺淇:六教到美术系馆,而具体的表现为由直到曲的过渡。而建筑系馆和美术系馆中间的下沉广场也可作为过渡空间和街道的融合,加强了两个学院的联系与交流。

刘沛扬:设计从空间的距离化和间隔化概念出发,以雅典卫城为基本原形,在连绵而上的基础流线上加入不同尺度的方盒子来承担具体功能使用。营造出人们拾阶而上,一路视角切换,专教、评图空间、教室等在眼前依次展开的空间体验。


图片

图片

设计人:曲仲扬

指导教师:程晓喜

曲仲扬:设计从专教单元出发,通过单元重复排列形成秩序,并围合出中心庭院。对砖材、铁件的细节处理试图在遵循材料本性的同时形成二者之间的张力。


图片图片

图片

设计人:王丹、谢彦童

指导教师:程晓喜

王丹:设计尝试在一个完形中创造出丰富有趣的空间,通过掏挖出三个不同的光景来满足采光需求,同时围绕着光景进行功能空间的排布和交流展览场景的创建,让人们在光下与艺术邂逅。

谢彦童:建筑系馆设计围绕教学、办公、展会等主要功能展开。其中,专教空间作为最有特色的活动场所被至于中部,并尝试通过异质化路径对不同使用者的流线做出区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人:王雪涵

指导老师:青锋

王雪涵:本作品“隐于市”是为景观学系设计的系馆,其概念源自“大隐于市”,希望景观学系师生能够在一处自然之境学习与工作,潜心治学,心无旁骛。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人:夏安琪

指导老师:青锋

夏安琪:本作品“Roaming(漫游)”是X-Lab的创意空间设计。总体形态上看,建筑体块用廊桥串起并形成一道东西向的峡谷。希望学生能够漫游于廊桥,在不同的视点亲近自然、收获宁静;在峡谷式的内向空间中更多地交流、迸发灵感。

供稿:史黎姝、刘依明

编辑:许宁婧

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