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潘兰香的随笔《春蚕语丝》(外一篇)

 黄石新东西 2021-04-15

春蚕语丝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下班经过小学校,路边卖蚕的,卖桑叶的人,一声吆喝便勾住了孩子们的魂。  
原以为童心市场早已被网络,游戏攻城略地,可看见那些蹲在地上专注地数蚕买桑叶的孩子,我暮气横生的心似乎像蚕儿蠕动,被桑叶养活了。  
春雨如烟氤氲,一个又一个的日子,仿佛被缠绵的雨丝结成了茧子,我的心也渐渐蛹化。又在qq空间里看到侄女欣欣养的春蚕图片,弟媳妇说她为喂养这些蚕儿完全不顾形象翻墙爬树采桑叶,一个母亲,为了女儿,亦如春蚕吐丝,爱,缕缕相连,绵绵不绝。孩子,喂养的不只是蚕,而是一颗童心,是对春天的期待,是对生命的挚爱。我的思绪竟由此而抽丝了……我的童年毫无光彩,养蚕倒与如今的孩子如出一辙,与哥哥们一起养蚕的年纪大约也如学校门口那些孩子们相仿,二哥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块巴掌大的纸,密密布满蚕籽,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小心翼翼地放进棉衣里贴在胸口处暖着,暖着,慢慢的,蚕籽萌发出了黑点,然后从里面爬出一点一点如微尘般的小生命。我们将它们安置在一个纸盒里。我和哥哥们都欣喜异常,村子那棵小桑树常常是被揪得光秃秃的,采回的桑叶一片片擦干净,然后把蚕宝宝一条条放在鲜嫩的绿叶上。  
每天放学回来,清理蚕粪,残梗,喂蚕,蚕宝宝在我们精心伺候之下,茁壮成长。日复一日,读着蚕咬桑叶,读着春天的小诗,读着生命的期待……终于有一天,蚕儿吐丝了。我们用金黄的麦秸秆支在盒子的一角,蚕儿款款吐丝,渐渐地,渐渐地,把自己包裹在朦胧的纱帐内,如月华笼轻纱。春蚕到死丝方尽,蚕从吐丝开始,便不再食桑叶,日日夜夜地吐,吐尽生命的全部。蚕儿们以生命来报答春天的馈赠,葬身于自己的丝茧。  
然而,结茧并非生命的终结,从茧壳里爬出的一只只白蛾子,宣告生命的另一种形态。蛾,静静地伏在纸上产蚕籽,完成生命繁衍的神圣使命之后,静静地死去……那是春天的遗言,那是爱的种子,那是有灵性会吐丝的生命。  
生命的期待,留给下一个春天。  
有一个成语:作茧自缚。说的是人,不是蚕,蚕经过蛹化,羽化,破茧重生。人,不一样,予取予求,得陇望蜀,爱恨纠结,欲如深壑,人被自己吐的丝缠住了,剪不断理还乱,然后便葬身其中了!  
人,有时候,真的不如一条蚕,不知蛰伏,更不知涅槃,一生在自己织造的厚茧里找不到出路与光明。  

春韭绿  

春雨绵绵,老家西院的菜畦里渐渐绿肥红瘦。最吸人眼球的是那一畦覆了一层草木灰的韭菜地,碧油油的韭菜在春雨沐浴之下更显翠色欲流。母亲笑眯眯地说:“再等几天,韭菜更肥嫩一些,包饺子,做春卷给你吃。”一瞬间,似有一缕清香沁了心脾,我禁不住的唾液潜溢了。  
脑海里浮现宋代理学家刘子翚对春韭怜其清香之气,他在《园蔬十咏·韭》云:  
肉食嘲三九,终怜气韵清。  
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  
人的口腹之欲不仅需要浊气甚重的肉食,更需要有一些清香气韵的食物激浊扬清的。  
过了一周,细雨无声。买好春卷皮子,一大早回去。在菜畦的泥地里感受着这春天无边的绿意,不禁想起杜甫的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篮子里春韭,莹莹的绿凝着雨露,幽幽地释放一股淡淡的泥土气息。  
整个上午,我和母亲在厨房的南窗下包韭菜馅的饺子,包韭菜馅的春卷,抬眼窗外,园子里的蔬菜,在蒙蒙雨雾里更显得绿意盎然。煮熟的饺子,皮薄馅香,煎炸的春卷,酥脆可口。母亲说:“剩下的冻好了,你带回家慢慢吃。”这一刻,我心里有十分的满足,春天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那一份如春阳般温暖的亲情。

潘兰香,学了医,却做着学医之外的梦。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