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裘盛戎《断密涧》赏析

 cxag 2021-04-15

(摘自《京胡艺术网》)

        京剧《断密涧》亦叫《双投唐》、《双带箭》,是隋唐时代李密在瓦岗寨占地称王,逐渐失去人心,无奈他遣散士卒与王伯党投了唐王,后来他又杀了公主逃走,李、王二人皆被乱箭射死的一段故事。
         30年代末,名净金少山与贯大元二位先生经常合演此剧。至40年代中期,金少山因晚年气衰嗓音不如从前,这样繁重的唱功戏确实难以胜任,该剧就由裘盛戎和贯盛习二位接替演出了(指铜锤花脸领衔演出)。

        裘老师演出的《断密涧》,是在他父亲裘桂仙亲自传授的基础上,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加以革新,创造把唱、念、做,打熔于一炉,演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所以,裘老师在创建裘派艺术时,此剧便成为一出颇有影响的剧目了。该剧是一出以铜锤花脸和唱工老生合演的对儿戏。亦是唱工难度大,嘎调高腔多的花脸戏。剧中主人翁李密拔高的嘎调唱腔中就有:“从空降下雕翎箭”、“降唐的事儿我把心拿稳”、“夫唱妇随饮开怀”、“宫娥彩女齐杀坏”、“李密打马朝前闯”、“李密入了天罗网”等6句7个嘎调高腔。金少山当年公演此剧时,运用了5个嘎调高腔,而裘老师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思想感情需要,破格使用了7个嘎调,这在京剧铜锤花脸行中,确是空前之举。

       在该剧第四场戏里,开始李密不愿去见正在行围射猎的唐世子李世民,经王伯党多次劝说,李密无奈,只得上前跪拜,向李世民行了君臣之礼。这时李密有一段[西皮二六板]转[西皮流水板]的唱段,表达他恼怒、悔恨、犹豫、忍耐等复杂的思想感情。唱词是:“李密闻言无定准,背转身来自思忖。当初在那瓦岗多逍幸,称孤道寡亚似过朝庭。到如今屈膝来归顺,时衰运败跪其人。罢罢罢!暂记在孤的心头恨,叮咛言语记孤心。回头便对贤弟论,孤王我言来你细听分明:只要那唐童他不记孤的恨,我情愿屈膝跪他人。王贤弟与孤你就忙把路来引,有罪的李密臣见君。”
        裘老师当年与著名琴师贾贤英先生(原为金少山的琴师,于1945年后曾为裘老师操琴),在原来该唱段的基础上,他们又重新设计了高亢强烈、低回委婉、起伏跌宕、刚柔相济的唱腔,既能突出人物的感情,又充分发挥了裘老师特有的演唱艺术,显示了裘派艺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该剧中一个代表性的唱段。颇为观众赞赏。

        这段唱腔前两句是15板,而其中运用胡琴伴奏的垫头(小过门)就占去了4板。第三、四句的唱腔是12板,“过门”又占去了4板半。这4句唱腔是中速的节奏(比原板快,比流水慢),共计27板,其中的胡琴过门共占去9板之多,尚有18板。就在这18板当中,裘老师扮演的李密却唱出了4句32个字的唱腔,显得特别紧凑俏丽。为适应人物当时的内心感情变化节奏,在演唱这4句唱腔时,他时而连句,时而剁句,时而把语句分开行腔,这种唱法,术语称是“耍着板”唱的。如:“李”字出口先让过字头,接着用提溜儿劲儿加小颤音予以装饰,唱出“密”字后往下落腔,稍一稳定接唱“闻”字向上迂回行腔,归韵的同时唱出“言”字,再运用揉劲儿把“无”字在上腭、鼻腔间巧妙的一转,紧接着唱出了“定”字,稍一停顿沉气行腔,“准”字吐出后,向上一个弧形的巧腔收住,借以表现李密犹豫不决的感情。以上这7个字的唱腔连同胡琴过门共是8板。而在第三句里:“当初在那瓦岗”这6个字的唱腔,却用了不到3板,就表现出人物仍在思念他在瓦岗为王的情景。仅以上述之例,足见裘老师他们对该段唱腔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
        裘老师对剧中的李密,在念白方面的艺术处理也是相当成功的。如剧中的李密第一次出场时,尚在瓦岗寨上自立为王,念出“国乱民荒,天星不顺,归他邦”的引子,其念法就不同于一般的念法。他在念前8个字时,是平腔平调,在沉重的语气中着重强调“民荒”、“不顺”4字,他用唇音突出“民”字,运用咽腔、胸腔共鸣位置并带有虎音的声腔念出“荒”字,表现李密此刻尚有忧民之感。然后他强调喷口念出“不”字,接着“顺”字出口后归韵,进入鼻腔,借以表现人物在埋怨老天不遂他的心愿。紧接着“归他”二字出口直冲霄汉,然后迂回地往下落音,一个转腔后,强有力地念出“邦”字,真有山穷水尽十分凄凉的气氛。使观众通过这个“引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剧中的李密此刻忧心忡忡的思想感情。
        剧中第四场戏里,李密、卫伯党已经决计放弃瓦岗寨投唐。不料途中拾得李世民的箭、雁,因箭杆上面有字,李密急忙念道“李世民百发百中”。裘老师念这7个字时,是根据人物当时的思想变化精心设计的。他以急促的语调念出“李世民”3个字,接着把节奏放慢再念:“百发百中”。前3个字念的声音较重,后4个字念的声音较轻,他这是借急促、重音来表现李密拿到箭、雁却不知是谁的,待他念出“李世民”后已经明白了,念后4个字时,他就用轻音、慢念的手法来体现李密是在边念边思索,考虑下一步的对策。因为李世民曾单人独骑探过瓦岗寨,被李密捉住了,后来又被当时李密的军师徐勋、魏征二人暗中释放,并随同李世民一起下山投靠了唐王。今日李密拾到李世民的箭、雁,于是他暗想:对此箭、雁应如何处理才好?轻声慢念,正是为了把这一细节体现给观众,使观众感到人物的思想感情真挚、深刻。另外,裘老师扮演的李密,从走台步方面也是非常考究的。李密第一次出场时,仍身为瓦岗寨上的西魏王,他头戴草王盔,上面插挂雉翎、孤尾,身着金龙蟒袍,犹如海外天子。因此走的台步,第一是步子迈得大;第二是脚抬得高、亮出靴子底,往外踹脚后跟;第三是台步走得慢,借以体现人物的身份,看上去颇有气魄。等李密摘掉了王盔,脱去了蟒袍,换上箭衣马褂、鞑帽,与王伯党解散了瓦岗寨下山投唐时,走的台步也随之改变:一是步子走的比以前小了些;二是不那么高抬脚了;三是速度也比以前的台步走得稍快了(当然,要服从剧情发展的节奏),这就准确地体现了李密仍然留恋他那海外天子的生活。如此细腻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并为以后李密投唐,再次谋反奠定了思想基础。等李密、王伯党随着[纽丝]的锣经,打马前行时,再看他走的台步,一是速度比以前更快了;二是步子小了,并且挺身立腰,使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李密是骑马行路,所以他走的台步与不骑马时,又有很大的区别。仅以上这几种结合剧情人物台步的走法,则把李密所在的不同环境、层次鲜明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令人叹服。李密投唐后又起反心,当他“杀宫”时,裘老师扮演的李密,无论是砍杀宫女,开开宫门对外巡视,还是出宫后抖髯逃走的亮相等舞蹈动作与表演、他都交待得明确,清楚,手眼身步和人物的感情与锣经配合得准确合拍,其身段大方好看,人物真实活灵活现,紧扣观众心弦。
        最后有李密与唐将的一组“小开打”。裘老师对这组“小开打”的处理也是独具匠心的:按照文戏风格的处理手法,只是比比划划略表示一下敌我双方交战场面而已。而裘老师要求必须演得逼真:戏中的唐将要手持长枪,对准李密真扎真刺;戏中的李密手持宝剑、马鞭真砍真挡,每一招式都有目的,双方的兵器都有交待,无论手上、脚下都很见功夫,真是丝丝入扣,配合默契,为武打增添了真实感情,为全剧增光添彩。总之,裘老师在京剧花脸行中所具备的唱、念、做、打全能的才华和高深的艺术造诣,是值得我们后一辈人学习、继承和发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