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正文............................................................. 然而,这样的名词解释虽然看上去标准,但终究冷冰冰的,没有一点情感。那有情感的解释又是什么样的呢? 看看老知青们是怎么回答的: 五十年前我们扛着行李“上山下乡”,自然地当上了“知青”。 如今,我们两鬓泛白,却不知道如何言简意骇地回答孩子们的好奇: 什么是“知青”? 什么是“知青”? 本来算不上是一道难题,可是,问一百个“知青”,却会有一百种不同的回答。 ——这就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在还不懂得如何生活的时候,已经开始需要料理自己。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在还不懂得种地是咋回事的时候,已经扛起农具下了地。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在还不懂得起码的建筑常识的时候,已经脱坯、打垒、盖上了房。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在还不懂得骡子与马的区别的时候,已经喂猪、养兔、甩着鞭儿赶羊上山冈。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在还不懂得“顺山倒”号子的时候,已经抡起大斧伐木进山林。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在还不懂得大火厉害的时候,已经顶着大风冲火海。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在还不懂得世故人情的时候,已经凭着朴素情感当起了“愣头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在还不懂得戒条森严的时候,已经投入了稚嫩而热烈的初恋。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在还不懂得思念之情常常要压抑的时候,已经开始自己折磨自己。 什么是“知青”? 说来也不过就是那些城里在特殊年代上山下乡的一群小年青。 他们在该读书时,没书读。 他们在该结婚时,没房子。 他们在该生育时,没指标。 他们在找工作时,没文凭。 他们在谋发展时,没实力。 有人说,“知青”是无知、无能、无力、无奈的代名词。 有人却也说,“知青”是有情、有义、有担当的“铁”的含义! 发达了的“知青”,不无矜持地陈述:“那是一段人生难得的宝贵练历。” 名人了的“知青”,不无深沉地揭示:“那是一场耐人回味的人生体验。” 富豪了的“知青”,不无得意地表白:“那是一次人生拼搏的热身训练。” 洋化了的“知青”,不无悔恨地发现:“那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亵渎和浪费。” 下岗了的“知青”,不无懊丧地埋怨:“那是一辈子不如意的开始。” 数百万人青春的宝贵年华啊,已经逝者如斯,想起来,各有各的境遇,各有各的理解。 什么是“知青”? 说得明白、说不明白现在都无大碍,“知青”的孩子们一点也不赖,有着自己的生活时代。 花甲已近的老“知青”啊,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有个交代。 从繁华城市向穷乡僻壤的行走,也算是文化的迁徙! 从暖巢可栖到风雨世间的磨练,也算是人生的机遇! 从年轻心灵到成熟理性的变化,也算是心路的历程! 从孑然一身到成家立业的结果,也算是生命的大概! 我们亲近过江河、大地,我们享受着亲情、友谊,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因为我们“知青”本来就没有把多少奢求留给自己! 什么是“知青”? 如果这是一个学术课题,就让社会学家去研究。 如果这是一个政治命题,就让政治家去考虑吧。 留给我们自己的只应该是: 无论历史,给予过我们怎样的幸与不幸、荣光或苦痛、激昂还是悲伤,它都会过去,它已经远去! 珍惜如今,积极地面对每分每秒。乐观地看这世间的纷纷扰扰,淡写那人生的有聊无聊! 因为,我们是知青! 什么是知青?这估计是最有情感、最有温度的回答,也是老知青们最赞同的回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