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概论 | 疏散出口、疏散门、安全出口-区别及概念

 葛涛1982 2021-04-15



石峥嵘:依火灾风险等级划分、疏散路径确立原则,可以确定疏散出口、疏散门、安全出口的概念及要求,这是建筑防火入门的基础!

依据火灾危险程度,可以将建筑各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分为危险区域、次危险区域、室内安全区域、室外安全区域。疏散路径的确立,应确保风险逐级降低,以“危险区域”→“次危险区域”→“室内安全区域”→“室外安全区域”为基本原则。以此,我们可以确定疏散出口、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定义:疏散出口是疏散路径上一个区域疏散至另一个区域的出口;疏散门是设置在疏散出口上的门;安全出口是危险(次危险)区域通向室内、室外安全区域的出口,以及室内安全区域通向室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参考专题:

从火灾风险等级,看疏散路径确立原则!

概论|消防安全疏散路径!

概论|火灾风险等级·危险区域-划分原则及意义!

第一章 风险区域划分·疏散路径确立原则

一、风险区域的划分原则:

风险逐级降低,是划分建筑内外各区域火灾风险等级的基本原则,依据火灾危险程度,可将建筑内外各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分为四级:

1. 危险区域:包括室内功能房间等。

2. 次危险区域:包括疏散走道等。

3. 室内安全区域:也称为相对安全区域,包括防烟前室、疏散楼梯(间)、避难层、避难走道、符合疏散要求但需通过同一建筑中其他室内安全区域到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和平台等。

4. 室外安全区域:包括室外地面、符合疏散要求并具有直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和平台、符合《建规》第6.6.4条要求的天桥和连廊等。

二、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

1、疏散路径的确立,应确保风险逐级降低,以“危险区域”→“次危险区域”→“室内安全区域”→“室外安全区域”为基本原则。

2、在疏散路径上,风险只能逐级递减。

疏散路径的确立,以规避风险为基本原则,疏散路径的风险只能递减,不能从次危险区域进入危险区域(示例:疏散走道不能通过房间疏散),禁止从安全区域进入危险或次危险区域(示例:禁止从前室区域向疏散走道疏散)。

注: 风险逐级降低,包含越级降低,比如从危险区域(房间等)直接疏散至室内安全区域或室外安全区域等。

三、参考专题:概论 | 火灾风险等级·危险区域-划分原则及意义!

第二章 疏散出口

疏散出口,是疏散路径上一个区域疏散至另一个区域的出口,除避难层转换和上人屋面转换等特殊情形外,通过疏散出口连通的不同区域,应确保风险逐级降低,这是基本原则!

常见的疏散出口如下:

一、疏散路径上,向相对安全区域疏散的出口:

1、危险区域向次危险区域疏散的出口,比如房间向疏散走道疏散的出口等;

2、危险区域向室内安全区域疏散的出口,比如房间向前室疏散的出口,房间向疏散楼梯间疏散的出口等;

3、危险区域向室外安全区域疏散的出口,比如房间直接向室外安全区域疏散的出口等;

4、次危险区域向室内安全区域疏散的出口,比如疏散走道向前室疏散的出口疏散走道向疏散楼梯间疏散的出口等。

5、室内安全区域向室外安全区域疏散的出口,比如疏散楼梯间或前室向室外安全区域疏散的出口等。

二、疏散路径上,前室、疏散楼梯等的出口:

疏散路径上的前室、疏散楼梯等,虽然同属室内安全区域,但风险等级仍然有别,其出口也是疏散出口,比如:前室向疏散楼梯间疏散的出口,疏散楼梯向首层前室疏散的出口,首层前室向室外安全区域疏散的出口等。

三、疏散路径上,避难走道、避难层等的出口:

1、危险区域通过避难走道疏散的出口,包括危险或次危险区域向避难走道前室疏散的出口、前室向避难走道疏散的出口,避难走道向疏散楼梯间疏散的出口或直通室外的出口等。

2、疏散楼梯间在避难层的转换出口,包括疏散楼梯间通向避难层前室的出口、前室通向避难层的出口;经避难层转换后,避难层通向疏散楼梯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