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至昌宁高速公路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咨询意见
(汇报稿一、咨询审查组织及工作情况 1
二、《工可》研究的主要结论(摘录) 1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二)交通量预测结果 2
(三)技术标准 3
(四)推荐路线方案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4
(五)建设规模 5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
(七)实施安排 8
(八)经济评价 8
三、咨询意见及建议 9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二)交通量预测 10
(三)技术标准 11
(四)建设方案 12
(五)工程地质勘察 32
(六)投资估算 43
(七)资金筹措 43
(八)实施方案 44
(九)本阶段需要补充完善的资料 45
一、咨询审查组织及工作情况
受昌宁县交通运输局简称咨询简称单位稿20年4月30日形成咨询初步意见。
2020年4月10日和2020年5月14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两次组织专家现场调研,对重要工程和路线方案进行了核实,并初步了解了相关情况。编制单位根据现场调研情况和咨询初步意见,对《工可》进行了补充研究,于2020年6月9日提交了《永平至昌宁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资料(送审稿云南省县方案初步意见进一步核实完善,稿
二、《工可》研究的主要结论(摘录)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是实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保障。
2、是云南明确跨越发展方向、实现三个新战略定位的客观需要。
3、是完善云南省西部高速公路网结构,满足区域交通发展的需要。
4、是开发利用沿线资源,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5、是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基础保障。
6、是落实精准扶贫要求,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
7、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政治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二)交通量预测结果
《补充资料》对交通量分析预测进行了修正,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2-1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辆/日,标准小客车)
路段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2039年 2044年 永平枢纽—永平南立交 8101 13651 19276 22952 25093 永平南立交—厂街立交 7639 12873 18170 21631 23648 厂街立交—水泄立交 7211 12150 17138 20394 22291 水泄立交—耇街枢纽 6831 11511 16224 19298 21089 耇街枢纽—漭水立交(共线段) 11592 19533 28068 33731 37043 漭水立交—昌宁东立交(共线段) 12541 21133 30363 36486 40067 昌宁东立交—昌宁南枢纽(共线段) 13577 22878 32829 39422 43277 全线平均 9642 16247 23153 27702 30358 根据上表预测结果,项目建成15年和20年后,2039年和2044年本项目全线平均交通量分别约为2.7702万辆/日、3.0358万辆/日;整个项目2025年至2044年,年均增长率约为6.22%。
在路线交通量预测的同时,通过对互通立交附近交通出行特征的分析,对部分交通小区按照人口、经济指标进行局部细化,预测转向交通量。预测末年互通转向交通量预测结果见下图:
图2-12044年互通转向交通量预测结果示意图
表2-2主线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技术指标值 段落 永平至耇街枢纽K0+000~HK60+825 耇街枢纽至昌宁HK60+825~K91+250 1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 2 设计速度 km/h 80 100 3 路基宽度 m 25.5 26.0 4 行车道宽 m 4×3.75 4×3.75 5 里程长度 54.44 37.6 6 圆曲线最小半径 最大超高8% m 250 400 7 最大纵坡 % 5 4 8 最小坡长 m 200 250 9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形 m 3000 6500 凹形 m 2000 3000 10 停车视距 m 110 160 11 设计洪水频率 路基 1/100 1/100 特大桥 1/300 1/300 其他桥涵 1/100 1/100 12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 公路-Ⅰ级 13 地震动峰加速度系数 g 0.15 0.15 14 隧道建筑界限净宽 m 净-10.25 净-10.75 15 服务水平 级 三级 三级 (四)推荐路线方案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路线起终点、走向:路线整体由北向南布设,起于永平县博南镇南侧平坡村,顺接云龙至永平高速止点,并设十字枢纽与G56大保高速相接。路线向南至永平火车站东侧,设隧道下穿大瑞铁路,路线沿银江大河选有利地形布线,经厂街乡东、水泄乡东、至永平和昌宁两县交界四级利河,路线继续向南沿耈街河升坡布设,经耈街西后,预留与“弥渡-昌宁-链子桥”高速公路接线条件。后路线转向西南布设,设特长隧道(5480m)穿过耈街西南侧阿干梁子,经新厂后山、蚂蟥箐,至澜沧江东岸乒乓寨村西北侧,设特大桥(6×40+1380+5×40悬索桥)跨越澜沧江至莽水镇南侧澜沧江西岸水井山,后继续升坡,经河尾村至小丫口,后向西南继续升坡,设(L=3100m)隧道穿过朱家田至打桩田,后经小浪塘路线左转向南沿栗柴河布线,经小水井、扁尾村至兰家寨,路线避让村庄密集处沿村庄东侧绕行至三莫山,后向南跨过昌保高速止于九甲东侧乌龟凹附近,止点桩号K91+250,设双T型枢纽互通式立交与在建昌保高速K18+600处相接,并预留昌宁至施甸高速接线条件。路线全长94.943km(长链3.693km)。
主要控制点:永平县城、厂街乡、水泄乡、耇街乡、莽水镇、昌宁县城。
此外,项目同步建设立交连接线共21.6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7.04公里、二级公路14.59公里。
表23连接线一览表
序号 互通名称 工程名称 公路等级 长度(km) 设计速度(km/h) 路基宽(m) 备注 1
永平南互通 永平南连接线 一级 2.29 60 20 2 厂街互通 厂街连接线 二级 2.53 40 10 3 水泄互通 水泄连接线 二级 4.02 40 10 4 耇街枢纽 耇街连接线 二级 2.2 60 10 5 漭水互通 漭水连接线 二级 5.84 40 10 6 昌宁东互通 昌宁连接线 一级 4.75 60 27 合计 21.63 (五)建设规模
本项目路线全长92.04km,桥梁长45.39km,隧道长24.23km,桥隧比为75.64%。全线共设8处互通式立交,其中枢纽3处,服务型互通5处,共设置6条配套连接线,连接线一级公路7.04km,二级公路14.59km。
表2-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备注 一、基本指标 1 公路等级 级 高速 2 设计速度 km/h 80、100 路基宽25.5米、26.0米 3 设计末年交通量 辆/昼夜 25821 4 占用土地 亩 9123.43 (1)水田 亩 1267.67 (2)草地 亩 (3)旱地 亩 1356.7 (4)林地 亩 1619.18 (5)灌木林 亩 912.74 (6)基本农田 亩 1973.71 (7)宅基地 亩 509.89 (8)老公路 亩 148.33 (9)经济林 亩 1335.21 5 拆迁建筑物 (1)砖混房 m2 339927 (2)砖瓦房 m2 135971 (3)土瓦房 m2 101978 (4)简易房 m2 33993 (5)坟 个 196 6 拆迁电力、电讯线 (1)高压输电线 杆/公里 201/43.2 (2)电力线 杆/公里 735/92.4 (3)电讯线 杆/公里 1015/104.9 (4)电缆线 杆/公里 79/9.5 (5)光缆 杆/公里 63/14.4 7 估算总金额 万元 2168346.5389 8 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23558.7412 二、路线 9 路线总长 km 92.04 10 路线增长系数 1.2768 11 圆曲线最小半径 m/处 720/1 12 最大纵坡 %/处 4/1 三、路基路面 13 路基宽度 m 25.5、26.0 14 土石方数量 9728.323 (1)挖方 1000m3 8464.67 ①挖土方 1000m3 3045.447 ②挖石方 1000m3 5419.223 (2)填方 1000m3 1263.653 (3)平均每公里土石方 1000m3 105.697 (4)路基每公里土石方 1000m3 461.495 15 混凝土排水圬工 1000m3 109.806 16 支挡与防护工程 (1)挡墙 1000m3 235.315 (2)骨架护坡 1000m3 156.513 (3)植草防护 1000m3 25.752 (4)锚杆框格梁防护 1000m3 458.899 (5)锚索框格梁防护 1000m3 356.259 (6)主、被动防护网 1000m2 47.637 17 特殊路基处置 (1)软弱土地基处理 km 1.345 (2)路床换填 1000m3 489.455 18 沥青混凝土路面 km 22.884 (1)行车道及硬路肩 1000m2 559.828 (2)路缘石及拦水带 km 32.040 四、桥梁涵洞 19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 20 桥面宽 m 25.5/26 21 (1)特大桥 m/座 9875/9 其中:技术复杂特大桥 m/座 1930/1 6×40m+1480m+5×40m悬索桥 其中:技术复杂特大桥 m/座 810/1 6×40+(100+180+180+100)刚构桥 22 (2)大桥 m/座 34965/90 其中:技术复杂大桥 m/座 2460/4 连续刚构桥、钢混组合梁桥 23 (3)中桥 m/座 550/7 24 涵洞 道 79 五、隧道 25 特长隧道 m/座 10595/2 26 长隧道 m/座 10395/6 27 中隧道 m/座 2040/3 28 短隧道 m/座 1200/3 桥隧比 % 75.64 主线,含立交区主线桥 六、路线交叉 29 互通式立体交叉 处 8 30 通道 处 10 31 管线交叉(渡水槽) 处 2 32 天桥 处 7 七、沿线设施及其他工程 33 安全设施 km 92.04 34 服务设施 (1)服务区 处 2 (2)停车区 处 2 (3)停车观景区 处 2 35 管理监控养护设施 (1)高管段(监控分中心) 处 1 (2)收费站 处 6 (3)养护工区 处 2 (4)隧道管理所 处 10 (5)变电站 处 10 (6)加水站 处 2 36 连接线 公里 21.63 (1)一级公路(路基宽27m) km 4.750 (2)一级公路(路基宽20m) km 2.290 (3)二级公路(路基宽10m) km 14.590 37 改移地方道路 km 13.091 38 改移河沟 公里 4.25 39 简易施工便道 km 77.2 40 复杂施工便道 km 81.7 41 施工便桥 米/座 170/17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本项目推荐线主线全长92.04km,全线桥隧比75.47%。其中永平县境内48.44km,昌宁县境内43.6km(其中37.6km与规划“巍山-昌宁-施甸”共线)。总投资估算2168346.5389万元,平均每公里23558.7412万元,建安费1563589.0234万元,占总投资的72.11%。
2、资金筹措
本项目推荐方案建设资金拟申请拟交通运输部补助、云南省政府补助、地方政府补助、项目业主自筹和拟申请国内商业贷款解决;初步拟定项目资本金约占总投资(扣除建设期贷款利息后)的20%;申请国内商业银行贷款约占总投资额(扣除建设期贷款利息后)的80%,后期以收取车辆通行费偿还。
(七)实施安排
本项目拟于2021年初全面开工,2024年底竣工,建设期为4年。
(八)经济评价
表2-4经济评价汇总表
评价指标 国民经济评价 财务评价(税后) 社会折现率(8%) 基准折现率(6.0%) 评价指标 净现值NPV(万元)
494905 286545 内部收益率IRR 10.14% 8.97% 效益费用比BCR 1.287 1.018 投资回收期N(年) 21.48 33.81 从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在建设费用增加10%、效益下降10%的不利情况下,本项目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21%,高于8%的社会折现率,表明该项目国民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好。
从财务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在费用增加10%、效益下降10%的不利情况下,本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低于财务基准折现率,表明本项目财务抗风险能力较弱。
从贷款偿还能力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可于运营期内还清贷款,表明项目具有一定的偿还贷款的能力。
三、咨询意见及建议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工可》从7个方面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咨询认为:拟建永平至昌宁高速公路位于滇西的大理州永平县、保山市昌宁县境内,是《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实施方案》地方高速公路项目中的第52条,是滇西北去往滇西南的便捷通道,亦是两县、两州市之间实现互通互联,构建“滇西循环”,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高效率的交通运输服务需求的重要通道。
项目的建设对实施云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推动滇西旅游全面转型升级,推进“滇西一体化”,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落实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部署、建设“交通强国”基础设施,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项目拟于2021年开工建设,届时我国应已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必要性中有关“落实精准扶贫要求,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生活水平”的论述是否合适,建议核查修改。
(二)交通量预测
《补充资料》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规定,广泛收集了项目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资料,采用“四阶段法”预测拟建项目未来各特征年交通量。《补充资料》预测结果,拟建项目建成初年(2025年)主线全线加权平均交通量为9642pcu/d;设计交通量预测末年(2044年)主线全线加权平均交通量为30358pcu/d。
咨询认为:本项目交通量预测方法基本符合编制办法相关规定,基础数据较为齐全,分析方法基本正确。
建议对以下问题进行核查和补充修改:
1、交通调查资料中建议补充区域相关路网历史年份的交通量及构成情况,以满足交通流特性和趋势分析的需要。
2、按编制办法要求补充项目区域相关运输方式的调查与分析章节。
3、将各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综合交通运输历史数据更新至2019年,并相应更新经济增长率、交通增长率的预测。
4、第18交通小区(腾冲)未来年份客货车交通量增长率预测值远低于其它交通小区,建议核查。
5、耇街枢纽段的交通量预测应按《补充资料》推荐的K+H+K方案分路段预测,同时应分别预测落地耇街北互通和耇街枢纽互通的转向交通量。
6、对于变化较大的不同起点止点方案和走廊带比较方案,其路网结构和交通运行里程差异均较大,对交通量也将产生直接影响。建议补充走廊带、不同止点和发生较大变化的比较方案交通量预测,以满足工可基础资料要求。
7、根据《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实施方案》,云龙至永平、大理至保山段至昌宁、至保山等公路项目直接关联其中,昌宁至保山高速公路与本项目南北平行关系,较大的交通分流关系,且于昌保高速,区域规划路网发生了变化项目为“互通”增项目,可《资料》未对昌保高速量予以分析预测仅了方案可《资料》项目终点区域分析预测不尽全面、客观,其预测结果不可靠,应结合本项目终点方案及不同起点方案,统筹项目终点、起点方案的确定至昌宁
《补充资料》从本项目在路网规划中的定位、项目沿线地形条件和路网衔接的连续性、均衡性等方面,对设计速度的采用进行了补充分析论证,补充了共线段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分析论证,并对车道数、路基宽度等重新进行分析计算。
咨询认为:《工可》《补充资料》推荐本项目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永平至耇街枢纽段设计速度采用80km/h、路基宽度25.5m,耇街枢纽至昌宁段(与弥渡至昌宁高速公路共线)设计速度采用100km/h、路基宽度26.0m,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基本合理,原则同意《工可》推荐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车道数、指标和荷载标准,其余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相关规定。
应结合核实完善后的上速度、车道数等采用的合理性。
1、建设条件
(1)区域内城镇规划、产业布局、资源分布
拟建项目位于大理州永平县城、永平厂街乡、永平水泄乡,保山市昌宁耇街乡、昌宁莽水镇、昌宁县城等规划及经济发展布局内。沿线有厂街乡铜钴矿开采区、水泄乡铜钴矿开采区、耇街乡禁止开采区等矿产资源。
咨询认为:《工可》在路线方案选择时,考虑到了与沿线城镇规划、产业布局、资源分布相协调,采取“近城不进城”原则,采用设置立交及连接线与城镇及经济开发区联系的方案,是适宜的。下阶段,应与县区相关规划部门联系协调,落实具体的城镇、产业布局、开发区规划,深化路线方案比选,选择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方案。
(2)区域内环境敏感点
本项目影响区内分布着金光寺省级保护区、保山昌宁澜沧江县级保护区及各饮用水源水库。
咨询认为:《工可》推荐路线方案避让了区域内主要环境敏感点,昌宁澜沧江县级保护区路线以隧道方案通过,对保护区的影响较小,但未对饮用水源水库作说明,建议补充保护区管理部门对路线方案的书面意见,重点核查路线区域内的饮用水库情况,确保路线方案可行。同时建议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尽快组织编制本项目环境评价专项报告,以确保影响可行F线、M线和K线共8个方案,其中K线线为贯通方案,F线为止点接线比选方案,A、B、C为澜沧江大桥桥位走廊带比选方案,D、E方案为昌宁县过境走廊带比选方案,M方案为小水井至昌宁南接昌保高速段的局部路线方案
咨询认为:F线与K线完全处于不同的路线走廊带,将F线拟定为止点接线方案,不合理。建议调整路线方案比选论证层次:F线为路线总体走向的东西走廊带比选方案,A线、G线、G1线为四季利河至昌宁段走廊带比选方案,I线、I1线方案为止点接线比选方案,方案比选方案路线方案咨询意见以上层次予以
为尽量减少互通立交建设对已通车的大保高速的干扰,减轻施工保通压力,建议根据《云南省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实施方案》中项目建设安排,结合云永终点互通比选a、对于本项目止点,I线和I1线为沿昌宁县西侧过境的方案,K线为沿昌宁东侧过境方案,县城规划沿东南侧发展,K线东侧的方案更符合城市规划发展;三方案地形地质条件相当,但I1线和I线所经区域地表水系、泉点发育,受充水断层和暗河影响,水文地质条件较差;K线建设里程16.25km,较I1线短6.1km,较I线短8.664km,K线具有优势;K线枢纽立交所接的红木寨附近,地形条件和昌保高速线性条件较好,接线以及出线条件相对较好,I1线受昌保高速既有隧道影响,接线条件较差,立交规模大,I线亦受昌保高速隧道影响,以及山高谷深的地形条件影响,立交规模大;K线工程投资31.79亿元,较I1线减少15.82亿元,较I线减少22.02亿元,投资最低。本项目K线的红木寨止点优于I1线沟寨止点和I线温炭河止点。
b、对于出线的组合方案,K+昌保改扩建8.3km+CL2组合方案虽出线方案的CL2方案建设里程较CL1短5.125km,工程投资最低,但需对昌保高速改建8.3km,工程实施难度较大,且全路网建设里程60.55km最长;I1+CL2组合方案虽总建设里程适中,投资适中,但受昌保高速既有隧道影响,十字枢纽立交设置困难,交通转换条件较差;I+CL3组合方案虽出线的CL3方案建设里程最短,较CL1短6.11km、较CL2短0.985km,但总建设里程较长,桥隧规模较大,投资规模最大,枢纽立交设置条件亦较差。K+CL1组合方案虽CL1出线方案建设里程最长,但总建设里程最短,桥隧规模适中,枢纽立交设置条件相对较好,无需对昌保高速进行共线段改扩建,投资规模相对适中。K+CL1组合方案在四个组合方案中较优。
综上分析,本项目终点方案中,考虑昌宁()链子桥接线方案,本项目终点昌宁()链子桥与昌高速共线需改扩建的下,,本项目终点位置红木寨合理的鉴于该节点位置终点枢纽互通立交按或十字型上均可行,本项目终点枢纽互通总体工程规模基本可控咨询
《补充资料》根据路线起止点、走廊带、控制性工程研究结果,结合本项目路线方案主要制约因素,在路线研究过程中,共布设了B线、C线、D线、E线、H线、H1线、M线和K线共8个方案,其中B、C为澜沧江大桥桥位比选方案,D、E方案为昌宁县过境段比选方案,H线为耈街至新厂段比选方案,H1线为耈街过境段比选方案,M方案为小水井至昌宁南接昌保高速段的局部路线方案
(1)B线、C线与K线方案比选
B线、C线与K线方案结合结合城镇规划,沿线地形、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桥梁施工运输条件、以及项目影响区的断层、地热分布情况的澜沧江特大桥桥位比选方案。
B线:路线起于东木龙,向西设(L=6020m)隧道穿过石头地山梁至大寨子,后路线向西设隧道穿过新厂后山,经大岭岗至平坦寨西北侧山梁,设(8×40+1000+6×40m)悬索桥跨过澜沧江至马鹿塘,后路线沿澜沧江西岸升坡经大裂地、大洼、河尾、蚂蟥箐、至于朱家田,该段路线长27.349km。
C线:路线起于东木龙,向西设(L=5480m)隧道穿过石头地山梁至阿路河上游沟口附近,后路线向西设隧道穿过新厂后山,经新厂南侧,设连续隧道穿过新厂西侧山梁、千田岭岗,至交寨山梁,设(7×30+1260+9×30m)悬索桥跨过澜沧江至薄刀山,后路线向西南升坡经大洼、河尾、蚂蟥箐、至于朱家田,该段路线长24.277km。
K线:路线起于东木龙,向西设(L=5480m)隧道穿过石头地山梁至阿路河上游沟口附近,后路线向西设隧道穿过新厂后山,经新厂南侧,设连续隧道穿过新厂西侧山梁、千田岭岗,至乒乓寨对面山梁,设(7×40+1380+6×40m)悬索桥跨过澜沧江至莽水镇南侧水井山,后路线向西南升坡经河尾、蚂蟥箐、至于朱家田,该段路线长21.868km。
《补充资料》结合建设里程、桥位处地形、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热)影响、工程规模、投资较省等方面综合比选,推荐采用K线方案。
咨询认为:B线方案虽澜沧江特大桥桥梁规模最小(主跨1000m),但建设里程较K线长5.48km,桥梁昌宁岸地形较差,施工相对困难,且路线以隧道通过地热异常区和矿产压覆区,对方案均有一定程度影响,同时投资估算最高;C线方案虽澜沧江特大桥桥梁规模适中(主跨1260m),但昌宁岸主塔位置岩层薄弱,对主塔安全不利,且路线以隧道通过地热异常区和矿产压覆区,对方案均有一定程度影响,同时建设里程和投资估算均高于K线方案。K线方案虽澜沧江特大桥桥梁规模最大(主跨1380m),但鉴于K线方案具有建设里程最短,桥位处地形地质条件相对较优,对地热区和矿产压覆区影响最小,投资最省的优势,原则同意推荐K线方案。
(2)D线、E线与K线方案比选
《工可》对漭水镇至昌宁县过境段拟定了D、E和K三个比选方案。
D线方案:起于漭水镇南侧水井山附近DK75+240处,路线向西升坡经河尾村至马家寨,后沿S228走廊带布线,经长田村、高寨至小龙潭,后路线左转向南升坡经观音山、龙上村东侧、兰家寨附近接上K线,止点桩号DK92+165.569。路线长16.926km。
E线方案:起于漭水镇南侧水井山附近EK75+240处,路线向西南升坡经河尾村设(L=2800m)隧道穿过山梁至大洼子,路线转为下坡经干塘子、龙上村至兰家寨附近接上K线,止点桩号EK90+070.483。路线长14.83km。
K线方案:起于漭水镇南侧水井山附近K75+240处,路线向西南升坡经河尾村至小丫口,后设(L=3100m)隧道穿过朱家田至打桩田,路线转为下坡经小浪坝路线左转向南沿栗柴河南侧布线至兰家寨附近,止点桩号K89+240。路线长14.0km。
《工可》结合建设里程、地形地质条件、工程规模、拆迁、地方政府意见等多方面因素工程规模、等多方面因素工程规模等多方面因素
《工可》结合建设里程、地形地质条件、枢纽立交设置条件、征地拆迁、工程规模等多方面因素同意
6、推荐方案概况
《补充资料》推荐本项目路线方案为K+H+K线方案。
推荐路线走向:路线整体由北向南布设,起于永平县博南镇南侧平坡村,顺接云龙至永平高速止点,并设十字枢纽与G56大保高速相接。路线向南至永平火车站东侧,设隧道下穿大瑞铁路,路线沿银江大河选有利地形布线,经厂街乡东、水泄乡东、至永平和昌宁两县交界四级利河,路线继续向南沿耈街河升坡布设,经耈街西后,预留与“弥渡-昌宁-链子桥”高速公路接线条件。后路线转向西南布设,设特长隧道(5480m)穿过耈街西南侧阿干梁子,经新厂后山、蚂蟥箐,至澜沧江东岸乒乓寨村西北侧,设特大桥(6×40+1380+5×40悬索桥)跨越澜沧江至莽水镇南侧澜沧江西岸水井山,后继续升坡,经河尾村至小丫口,后向西南继续升坡,设(L=3100m)隧道穿过朱家田至打桩田,后经小浪塘路线左转向南沿栗柴河布线,经小水井、扁尾村至兰家寨,路线避让村庄密集处沿村庄东侧绕行至三莫山,后向南跨过昌保高速止于九甲东侧乌龟凹附近,止点桩号K91+250,设双T型枢纽互通式立交与在建昌保高速K18+600处相接,并预留昌宁至施甸高速接线条件。路线全长94.943km(长链3.693km)。
主要控制点:永平县城、厂街乡、水泄乡、耇街乡、莽水镇、昌宁县城。
咨询原则同意《工可》和《补充资料》推荐的路线走向、起点方案、终点位置
(3)《工可》拟定的一般路基、边坡、排水等的设计方案基本可行,建议补充论述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
(4)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适宜的。主线路面面层结构采用总厚度78.6厘米(4+6+8+0.6+40+20)的设计方案基本合理。建议下阶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结构方案比较和优化,择优选择。
(5)本项目推荐方案主线共设106座桥梁,共长45390米。推荐线主线特殊桥梁有悬索桥、连续刚构、钢混组合梁桥,常规桥梁采用20米、30米、4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连续梁桥,推荐线特大桥、特殊桥梁详见下表。
表5.1推荐主线方案特大桥、特殊桥梁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中心桩号 河名或桥名 桥长(米) 孔数及跨径
(孔×米) 结构类型
上部结构 备注 1 K6+090 大河边特大桥 1210 30×40 T梁桥 2 K14+545 柿子塘特大桥 1090 54×20 T梁桥 3 K15+805 三家村特大桥 1090 36×30 T梁桥 4 K35+970 草库路特大桥 1150 57×20 T梁桥 5 K48+950 850 10×40+(85+150+85)+3×40 连续刚构+T梁桥 6 HK52+385 1420 47×30 T梁桥 7 HK67+135 590 7×40+(50+80+50)+3×40 连续刚构+T梁桥 8 HK71+175 500 3×40+(70+110+70)+3×40 连续刚构+T梁桥 9 K72+305 810 6×40+(100+180+180+100) 连续刚构+T梁桥 10 K73+955 澜沧江特大桥 2190 10×40+1380+10×40 悬索桥 ①《补充资料》提供了澜沧江桥位路线方案比选,进行了K线、B线、C线澜沧江特大桥比选。
K线为主跨1380m钢桁梁悬索桥方案,该方案桥梁全长2190m,跨度布置为(10×40)+(1380)+(10×40)m。主缆中心距为28.5m,主缆垂跨比为1/10。B线为主跨1000m钢桁梁悬索桥方案,该方案桥梁全长1610m,跨度布置为(9×40)+(1000)+(6×40)m。主缆中心距为28.5m,主缆垂跨比为1/10。C线为主跨1260m钢桁梁悬索桥方案,该方案桥梁全长1990m,跨度布置为(12×30)+(1260)+(12×30)m。主缆中心距为28.5m,主缆垂跨比为1/10。
原则同意设计推荐的K线悬索桥方案,该桥跨径较大,应结合桥位选择、线位标高、地质等,是否有减少跨径的可能,建议下阶段研究比选。
B、C线位的澜沧江特大桥均采用大跨悬索桥方案跨越,昌宁岸锚碇开挖边坡较高,建议增加斜拉桥和拱桥方案进行可行性比选。
②K47+650马鞍山大桥
方案一为21×40m预应力混凝土T形连续梁方案,该方案桥梁全长850m。方案二为主桥85+150+85m连续刚构桥方案,两岸引桥为40m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该方案桥梁全长850m。
设计推荐采用方案一21×40m预应力混凝土T形连续梁方案,该方案高墩个数较多,不尽合理,建议下阶段作大跨钢混组合梁、刚构桥多方案比选,择优选用桥型。
③K72+305易木梁子特大桥
桥型方案为主桥100+2x180+100m连续刚构桥方案,永平岸引桥为6x40m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该方案桥梁全长809.98m。
易木梁子特大桥桥跨布置基本合理,该桥设计仅提供一个桥型方案,应补充桥型方案进行比选。
④常规T形桥梁
设计提供的常规T形桥梁K9+475桥、K19+780桥、K38+525桥桥型、桥跨布设原则基本合适,考虑到本项目地震烈度较高、断裂分布较广,建议断裂带附近桥梁采用简支T梁结构,或其它抗震能力较好的桥梁结构;下阶段,应结合地形、地质、技术经济、施工条件进一步优化桥梁方案,力求经济合理。
⑤其它所有的特大桥应补充相应的桥型布置图,宜配上工程地质纵面。
⑥本项目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受地质构造、断裂、不良地质的影响较大。下阶段应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合理拟定桥型方案。
⑦《工可报告》涵洞只提供了“工程数量表”。建议补充涵洞、通道布置一览表,明确小型构造物的布置桩号、跨径、功能等。
(6)《工可》拟定了隧道设计标准,对衬砌结构、洞口、防排水等设计进行了。
②建议项目建设安排
③耇街北互通、耇街枢纽和永平南枢纽应补充完善转向交通量预测结果。
④下阶段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对互通立交选型作进一步比选论证,以确保互通立交满足交通转换功能需求,总体工程规模经济合理。8)下阶段应核实分离式交叉、通道、天桥其设置位置是否恰当,设置数量避免遗漏,以满足当地群众出行的需要。
(9)应根据前后衔接高速公路
(10)连接线工程
全线设置永平南、厂街、水泄、耇街、漭水和昌宁6条连接线,全长共21.63公里。其中:厂街、水泄、莽水连接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路基宽10.0米;耇街连接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10.0米;永平南连接线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20.0米;昌宁连接线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27.0米。
咨询认为条连接线的设置是必要的应根据预测交通量及相关规划论证连接线技术标准的采用连接线长公里补充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意见以确保连接线布设合理
(五)工程地质勘察
1、工程地质勘察总体评价
《工可》阐述了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发育情况,对各路线方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简要评价,对各路线方案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比较,地勘认为A、B、C、D线工程地质条件较相应K线差、B线工程地质条件较相应K线差异性不大,综合比选后推荐K线方案。
咨询认为:《工可》对项目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阐述基本合理,总体上基本满足工可阶段勘察规范及路线方案设计要求。但鉴于项目走廊带内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复杂、前半段滇西红层软岩分布广泛、软岩段滑坡群或顺层潜在不稳定边坡段与危岩崩塌及堆积体发育,软(弱)土、侏罗系J及白垩系K等滇西红层软岩性质特殊等情况,工可地勘对路线穿越的断裂性质、规模、位置及其工程影响,对大型或典型不良地质(大型滑坡或滑坡群、危岩崩塌及堆积体、软岩顺层边坡)、特殊性岩土(软土、红层软岩)的阐述重点不突出,对工程可能遭遇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或风险阐述不明确,应进一步核实明确,为路线方案确定提供必要的地质基础依据,避免下阶段因地质差异大而引起路线方案重大变化。
2、地质构造与地震
《工可》对项目区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区域地质构造体系及断层发育情况,说明了区域新构造运动的三个基本特征。本项目位于澜沧-耿马地震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为Ⅶ度区)、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0.45s。
咨询认为:项目处于澜沧江大断裂及次生断裂区域,地质构造复杂,项目区内无全新世活动断裂发育、可忽略发震断裂对工程的影响;路线主要穿越3条区域性断裂、水泄-龙华段线路近距离平行F192公朗弧形断裂展布,但《工可》未说明区内断裂性质及规模、断裂带宽度、路线穿越断裂带的位置里程及其工程影响等情况,建议地勘以列表形式进行补充完善和明确,明确澜沧江大断裂主干断层位置及其对澜沧江特大桥工程的影响,为路线方案确定提供地质基础依据;下阶段加强路线穿越断裂位置及其附近重大工点的地质勘察,按相关抗震规范要求设防。
3、控制性工点
(1)特大桥
本项目设置有K、A、B、C线上的澜沧江特大桥控制性工点,及K线上K6+090大河边特大桥/30×40m、K14+545柿子塘特大桥/54×20m、K15+805三家村特大桥/36×30m、K35+970草库路特大桥/57×20m、K48+950李家寨大桥/10×40+85+150+3×40m、K52+360洋地河特大桥/68×20m、ZK54+010耉街河特大桥/34×30m、YK55+305大石房河特大桥/47×30m、K72+305易木梁子特大桥/6×40+(100+180+100)m、K64+305大桥/3×40+55+100+55+3×40m、K67+345大桥/3×40+50+80+50+3×40m、K91+455右甸河大桥720(50+80+50)+30+(50+
80+50)+8×40m等重要工点。
工可地勘提供了K线K73+940澜沧江特大桥(6×40+1480+5×40m/全长1930m/主桥1480米双塔单跨悬索桥/两端均为隧道锚)勘察说明及地质平面纵面图,以及A、B、C线澜沧江特大桥(比较方案)地质纵断面;应对K线及同等深度比选的各比较线上地质条件复杂的特大桥、大桥核实及补充桥址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岸坡稳定性等相关说明,为特大桥、大桥方案的可行性提供必要的地质基础依据。
根据工可地勘提供的K线澜沧江特大桥工点地质资料,桥址区地形杂乱并处于澜沧江库区内而存在库岸再造,地层岩性为古生界(Pzhm)花木岭组的变质岩、岩层破碎,其中小里程永平岸为变粒岩、大里程昌宁岸为片麻岩;地勘说明“桥位区内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桥址区地层稳定、分布连续,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场地属一般抗震地段,评价该场地基本稳定,适宜建设”,其总体评价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但鉴于特大桥距离澜沧江大断裂较近(约3km)并处于澜沧江库区范围内(常水位1230m),工可地勘应进一步核实及补充明确桥址岸坡及库岸稳定性,以确保K线澜沧江特大桥方案合理可行;同时应补充A、B、C比较线澜沧江特大桥的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库岸稳定性,补充A、B、C线与K线澜沧江特大桥桥址的地质比选论述,为路线方案及桥址方案推荐提供必要的基础依据。
(2)特长隧道
本项目设置有K线大麦地特长隧道(K56+020~K63+515/7495m,ZK56+100~ZK63+565/7465m)控制性工点、朱家田隧道(K77+780~K80+880/3100m)重要工点,隧址区地质构造发育、地层岩性较复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一般~较差;工可地勘提供了K线大麦地特长隧道工点地质资料。
咨询认为:本项目隧道工程规模大,大麦地特长隧道穿越多条断裂及多组地层岩性、后半段红层软岩发育,隧址区内地质、水文条件较复杂,但未穿越活动断裂及地表水体,工可地勘明确了“场地属一般抗震地段,总体评价该场地基本稳定,适宜建设”,咨询认为该隧道总体工程风险可控,可以进行隧道建设;但鉴于隧道穿越3条区域性断裂、红层软岩工程性质特殊,总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对隧道围岩开挖及稳定不利,存在出现较大涌水突泥、软岩大变形等地质风险。建议工可地勘应进一步核实隧址区地质构造、大涌水突泥、红层软岩大变形等地质风险,并补充说明;下一阶段工作中加强对隧址区构造、地质、水文的勘察及其工程影响评价。
4、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本项目工可地勘成果显示,项目区滑坡、危岩崩塌、潜在不稳定边坡、等不良地质发育,特殊性岩土主要为软(弱)土,对公路工程有不同程度影响;地勘提供了K线、耇街连接线、C线的《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地段表》。
咨询认为:《工可》对沿线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进行了简要说明和列表说明,总体上基本满足工可阶段公路勘察规范及路线方案要求;建议工可地勘应进一步核实K线、同等深度比选的各比较线上的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发育情况,核实及补充对侏罗系J白垩系K红层软岩、止点段上第三系N半成岩及膨胀土与煤层的工程性质分析及其对公路工程、路线方案影响的评价,为路线方案比选提供必要的地质基础资料和依据。
5、路线方案地质比选
工可地勘结合地调成果及区域地质资料,对C、D、E、M线与K线进行了地质比选论述,明确了“K线工程地质条件优于C线、K线与D线E线的工程地质条件相当、M线工程地质条件优于K线”的地质比选结论;地勘对A、B、C线澜沧江特大桥桥址区地质条件进行了论述,但未比较各自地质条件的相对优劣,提供了“K线、C线澜沧江特大桥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B线次之,A线最差”的地质比选结论,仅从工程地质角度推荐K线方案。
咨询认为:工可地勘提供的各路线方案地质比选论述不充分或不尽清楚,未比较A、B、C线澜沧江特大桥各自桥址区地质条件的相对优劣;建议地勘宜以列表形式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控制性工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风险)”等方面进行地质比选论述。在“核实滇西红层软岩分布及其对隧道围岩与挖方边坡稳定的影响,核实滑坡、崩塌岩堆及顺层软岩边坡与潜在不稳定边坡分布及其工程影响,核实A、B、C、K线穿越3条区域性断裂及破碎变质岩带及其工程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K线与各比较线的地质比选论述,以符合实际地质情况、为路线方案比选提供较全面可靠的地质基础依据。
(1)寨子头-澜沧江特大桥-小丫口段(K线与A、B、C线)
K线(K55+340~K77+700):K线展线于澜沧江两岸并以澜沧江特大桥跨越澜沧江;永平岸表土为2~6m残坡积(Q4dl+el)硬塑状粉质黏土,昌宁岸基岩多裸露,下伏基岩为前寒武系花木岭组(Pz?hm1)灰褐浅灰色的强~中风化片麻岩、变粒岩,浅部强风化层2~5m、岩层较破碎。桥址区附近无断裂通过、未见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两岸地质条件好,岸坡稳定。
A线(AK55+340~AK76+940):A线展线于澜沧江两岸并以澜沧江特大桥跨越澜沧江;永平岸表土为2~6m残坡积(Q4dl+el)硬塑状粉质黏土夹碎石,下伏基岩为侏罗系砂泥岩(J2h红层软岩段挖方边坡稳定性较差、澜沧江大桥全~强风化岸坡稳定性较差);昌宁岸表土为1~10m残坡积(Q4dl+el)硬塑状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前寒武系花木岭组(Pz?hm1)灰褐浅灰色的强~中风化片麻岩变粒岩、风化层较厚而对挖方边坡及隧道进出口段仰坡稳定性较不利;浅表岩层风化强烈破碎,强风化层厚约10~15m、昌宁岸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两岸地质条件较复杂、澜沧江特大桥永平岸岸坡稳定性较差。
B线(BK55+340~BK84+640):B线展线于澜沧江两岸并以澜沧江特大桥跨越澜沧江;永平岸表土为2~6m残坡积(Q4dl+el)硬塑状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白垩K侏罗系J砂泥岩(红层软岩段挖方边坡稳定性较差)及澜沧江特大桥桥址区的前寒武系花木岭组(Pz?hm2)灰褐浅灰色强~中风化变粒岩;昌宁岸表土为1~3m残坡积(Q4dl+el)硬塑状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花木岭组(Pz?hm1)灰褐浅灰色的强~中风化片麻岩、风化层较厚而对挖方边坡及隧道进出口段仰坡稳定性较不利,浅表岩层风化强烈破碎,强风化层厚约10~15m。桥址区附近位置无断裂通过;桥址区未见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岸坡较稳定,两岸地质条件较好。
C线(CK55+340~CK81+040):K线展线于澜沧江两岸并以澜沧江特大桥跨越澜沧江;永平岸表土为2~6m残坡积(Q4dl+el)硬塑状粉质黏土,昌宁岸基岩多裸露,下伏基岩为前寒武系花木岭组(Pz?hm1)灰褐浅灰色的强~中风化片麻岩、变粒岩,浅部强风化层2~5m、岩层较破碎。桥址区附近无断裂通过、未见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两岸地质条件好,岸坡稳定。
工可地勘K线与A、B、C线地质比选:K线较C线地质条件较好,C线,A线最差
咨询认为:该K线与A、B、C线段为跨越澜沧江的比选路段、澜沧江特大桥为比选的控制性工程,C线距K线线位较近、B线及A线距K线线位较远。各线均展线于构造剥蚀浅切割低中山及沟谷地貌区,K线多沿山坡平缓地带及山边展线,C、B、A线多沿山脊展线。A线澜沧江特大桥跨越澜沧江大断裂主干断层、特大桥两岸分别处于澜沧江大断裂的上下盘(不在同一盘)、小里程永平岸为红层软岩而岸坡稳定性较差,故A线澜沧江特大桥桥址区地质构造及地质条件对特大桥工程不利,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其它比较线相对最差;而K线与B、C线的澜沧江特大桥均处于澜沧江大断裂的同一盘(上盘)、两岸岸坡均处于变质岩带(变粒岩片麻岩)、岩质相对较硬,其中B线澜沧江特大桥两岸地表覆盖土层及强风化层较厚10~15m、距离澜沧江大断裂相对K、C线较近而受断裂影响相对较大,工程地质条件相对K、C线较差;C线与K线地质条件总体上基本相当,但C线小里程永平岸山脊下靠澜沧江的下方凹坡地形较杂乱、岸坡稳定性相对K线较差。
因此,咨询原则同意地勘推荐K线方案,建议工可地勘应进一步核实K线小里程永平岸右侧(南侧)岸坡与大里程昌宁岸左侧(东侧)岸坡的稳定性,确保推荐的K线方案的澜沧江特大桥岸坡稳定性较好、工程确实可行。
(2)酸芭树至三莫山段(K线与D、E线)
K线(K75+240~K89+500):该段K线横穿低中山及沟谷沟谷地貌区、地形起伏不大、多以桥梁和隧道形式通过。山坡表土厚2~3m残坡积硬塑状含砾黏性土、冲沟内表土为3~5m冲洪积可塑黏性土夹碎石,下伏基岩为花木岭组(Pz?hm)灰褐浅灰色片麻岩夹变粒岩、前奥陶系(AnOs、AnOd、AnOx)灰褐杂色片岩夹变质砂岩和上第三系(N2S)灰黄色砾岩、砂岩、粘土岩夹褐煤,下第三系珠山群组(Ezs)紫红、褐红色巨砾岩夹砂岩及泥岩;故该段地层岩性复杂、工程性质各异、路堑边坡及隧道进出口仰坡稳定性较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为较好~一般,属基本适宜类。
D线(DK75+240~DK92+165.569):D线展线于南北向山脉及沟谷地形地貌区。澜沧江西岸岩性多为石英片岩、微晶片岩,属硬质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路线多处冲沟发育,且其深度、宽度不均,雨季时,可能发生泥石流、崩塌等其他地质灾害,对路线影响较大。
E线(EK75+240~EK90+070.483):E线展线于南北向山脉及沟谷地形地貌区。澜沧江西岸岩性多为石英片岩、微晶片岩,属硬质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路线多处冲沟发育,且其深度、宽度不均,雨季时,可能发生泥石流、崩塌等其他地质灾害,对路线影响较大。
工可K线与D、E线方案地质比选:D、E线与K线的地质条件基本相当。
咨询认为:该路段的K线与D、E线均为大角度穿越地质构造线与山体和沟谷、地层岩性单元等,故K线与D、E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等条件基本相当;咨询基本同意地勘得出的“从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工程影响的角度来看,K线与D、E线方案无优劣”的地质比选结论,建议设计从路网规划、工程造价等其它方面综合比选后确定路线的推荐方案;但鉴于工可地勘对K线与D、E线的地质比选论述过于笼统或针对性差,建议工可地勘在核实K线与D、E线各自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分布、及其工程影响的基础上,以列表形式从各地质方面完善比选论述。
(3)止点段(K线与M、N线)
K线(K84+640~K41+800):K线横穿低中山沟谷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下伏基岩为前奥陶系(AnOs、AnOd、AnOx)灰褐色杂色片岩夹变质砂岩和上第三系(N2S)灰黄色砾岩、砂岩、粘土岩夹褐煤,以及下第三系珠山群组(Ezs)紫红、褐红色巨砾岩夹砂岩及泥岩;路线多处冲沟发育,且其深度、宽度不均,雨季时,可能发生泥石流、崩塌等其他地质灾害,路线多以桥梁、路基形式通过,对路线有一定影响。
M线(MK84+640~EK91+760):M线展布于河流侵蚀及堆积盆地地貌区、地形起伏小,路线主要以桥梁通过(局部为路基),无不良地质发育,特殊性土主要为软土,对桥梁无影响。
N线(NK88+540~NK92+660):
该段路线横穿低中山沟谷地貌区,沿线地面高程在1635~1880米,地形起伏不大。本段内下伏基岩为上第三系(N2S)灰黄色砾岩、砂岩、粘土岩夹褐煤和下第三系珠山群组(Ezs)紫红、褐红色巨砾岩夹砂岩及泥岩。山坡上覆厚约2~3m残坡积硬塑状含砾黏性土、冲沟内上覆厚约3~5m冲洪积可塑黏性土夹稍密碎石。区域内山坡上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0米,埋藏较深,对一般路基无影响,但对隧道有影响。本段路线多以桥梁和隧道形式通过;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属适宜类。
工可K线与M、N线方案地质比选:M线较K线地质条件较好,无N线地质比选论述及结论。
咨询认为:该段K线主要展布于山边及山脚段,而M、N线则展布于山间盆地内或盆地边缘,故地形条件上K线相对稍差,但M、N线大部分段处于第三系(N2)半成岩或第四系更新统(Qp)土层分布区,具有膨胀土及软(弱)土等特殊性岩土的发育条件,而K线无特殊性岩土发育,故K线工程地质条件总体上相对M、N线较好,咨询原则同意设计推荐的K线方案;但工可地勘得出的“从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工程影响的角度来看,M线优于K线方案”的地质比选结论不尽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建议工可地勘应在进一步核实K线与M、N线各线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分布及其对工程影响的基础上,以列表形式补充完善K线与M、N线的地质比选,为设计及路线方案比选提供必要可靠的地质基础依据。
(4)银江河稻田至止点段(K线与F线)
工可地勘仅提供了F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段评价,未提供K线与F线的地质比选论述和地质比选结论。
咨询认为:K线与F线为不同走廊带及不同止点的定性比选方案,地勘应根据设计情况及路线方案比选需要,补充必要的地质比选论述和结论。
5、工可工程地质勘察具体意见
(1)本项目地质条件复杂,现阶段未发现影响路线方案的重大不良地质,未设置重大工程,工可地勘成果总体上基本满足工可阶段路线方案设计要求。
(2)项目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但工可地勘对沿线断裂在地质平面图中的标示不明确(仅标示为F)、无断层名称;地勘应进一步核查明确沿线断裂名称、性质、宽度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范围等,核实澜沧江大断裂的主干断层及其与澜沧江特大桥桥址的位置关系,为设计提供可靠地质基础依据。
(3)工可地勘仅提供了K线与C线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的分布情况,未提供A、B、D、E、F、M、N比较线沿线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的发育情况,对重要工点、区域性断裂、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地质复杂路段的地质调查及勘察深度不足,应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4.24条“对控制路线方案的越岭路段、区域性断裂通过的峡谷、区域性储水构造,当通过资料收集、工程地质调绘不能初步查明其工程地质条件时,应进行工程地质勘探”的规定,建议地勘对地质复杂、软岩及岩溶等不良地质路段加强地质调查、辅以必要的勘探或物探等工作,核查沿线大型滑坡或滑坡群、崩塌堆积体、顺层软岩挖方段潜在不稳定边坡等不良地质,核查各线软(弱)土、膨胀土/高液限土、红层软岩等特殊性岩土分布段落及性质、工程影响等,为路线方案推荐提供地质依据,避免遗漏影响路线方案的大型地质问题而导致下阶段出现方案上的重大变化。
(4)沿线红层软岩分布广、部分路段挖方或填方较大,建议工可地勘以列表形式对长大段顺层软岩深挖路堑边坡、斜坡段及软土段高填路基的地质条件及稳定性情况进行说明,为路线方案比选提供较全面的地质基础依据。
(5)应补充各路线方案中重大工点的地质资料(如比较线澜沧江特大桥等),明确重大工点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建设适宜性、澜沧江特大桥桥址岸坡稳定性、可能遭遇的工程地质问题或工程风险评价等内容,为路线方案确定提供必要的地质基础依据。
(6)地勘对路线方案地质比选的阐述总体上基本合理,建议地勘在核实沿线大型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发育情况及工程影响的前提下,注意沿线滑坡及崩塌堆积体、软岩顺层边坡大长段发育情况及其对路线方案比选的影响,补充完善A、D、E、F、N线与K线的地质比选论述。
(7)建议在重大长隧道工点(如大麦地特长隧道)地质资料中补充隧道涌水量计算、软岩大变形、涌水突泥风险评估等相关内容,为长隧道方案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避免后期出现路线方案或工程造价上较大变化。
(六)投资估算
本项目推荐线主线全长92.04km,全线桥隧比75.47%。其中永平县境内48.44km,昌宁县境内43.6km(其中37.6km与规划“巍山-昌宁-施甸”共线)。总投资估算2168346.5389万元,平均每公里23558.7412万元,建安费1563589.0234万元,占总投资的72.11%。
1、《补充资料》未对投资估算进行补充,应根据相关咨询意见,核实规模和工程方案,修改完善投资估算编制云南省交通运输厅16〕921号)规定办理。
(七)资金筹措
本项目推荐方案建设资金拟申请拟交通运输部补助、云南省政府补助、地方政府补助、项目业主自筹和拟申请国内商业贷款解决;初步拟定项目资本金约占总投资(扣除建设期贷款利息后)的20%;申请国内商业银行贷款约占总投资额(扣除建设期贷款利息后)的80%,后期以收取车辆通行费偿还。
建议结合财务评价
2、本项目澜沧江特大桥和特长隧道等控制性工程,是制约项目建设工期的关键,应做好详细施工组织计划,尽早安排重点控制性工程开工,确保项目工期如期完成。
3、本项目按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实行公开招标,选择具有相关资质和同类项目经验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实施,把工程质量和工期落实到实处。
(九)本阶段需要补充完善的资料
1、根据《补充资料》各方案情况,完善工可阶段地质勘察专项报告。
2、应根据《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实施方案》并结合本项目不同终点方案及昌宁(柯街)至链子桥高速不同起点方案,完善交通量分析预测。
3、全面梳理路线方案走廊带和备选方案的比选论述。
4、结合相关意见,核实里程规模、工程方案和估算数量,编制投资估算,落实资金筹措方案,核实相关评价内容。
云南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2020年6月14日
本资料由80后技术员分享,80后技术员是一名地道的工程技术人员,欢迎业内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
更多精彩专业资料分享/工程软件服务请关注头条号/抖音号:80后技术员
永平至昌宁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意见(汇报稿)
I
2020年6月14日
45
2020年6月1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