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是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辞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 通常北方在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在腊月二十四。
为何南北过小年相差一天,民俗学家解释: 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 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 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 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小年,“辞灶” 除夕,“接灶” 也有正月初四迎灶神的说法。 灶神是谁?
灶神是中国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 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 颛顼是三皇五帝之一,他的儿子黎,又叫祝融,传说是火神,祭祀为灶神。
《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 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 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
还有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
神农氏的“火官”、为“黄帝作灶”的“苏吉利”、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
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 并有糖瓜粘灶王嘴巴的习俗,寓意: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涨姿势了吧!!!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 古传腊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 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 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 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 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 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 一般胶东地区的灶王爷画由五个部分构成 : 1.老黄历:说的是一年的农历节气。 2.文财神:比干,对称陪侍有六个童子,展示出“招财童子至,利市仙官来”的对联。 3.“灶君府“:有灶王夫妇分别坐在聚宝盆两边,两边对称,有四位侍女侍男,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 4.武财神:关公关二爷。 5.两边的是八仙。
大家都准备好开始过小年了吗? 灶王像、灶糖都备齐了吗? 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 遵循着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 这样过, 更有年味儿喔~ ① 祭灶王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祭灶”。 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祭灶仪式结束后, 小朋友们才可以吃灶糖喔~ ② 扫尘土 祭完灶后,年味儿越来越浓了。 腊月二十四日是"扫房日",家家户户要彻底打扫室内,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扫尘土习俗与灶神也有关系。 趁着腊月廿三,灶神上天,人们就把灶经堂打扫干净,等到灶神大年三十回来,看到灶经堂里面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贴上自己的新画像,自然十分高兴。 “尘”与“陈”谐音,旧一年的穷运、晦气统统被扫地出门,开开心心过春节! 亲,您那里何时过小年?有何风俗?请写留言吧 说明:部分漫画来自一溪绘图《灶王爷过新年》、潍坊杨家埠年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