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年来了!灶王爷是谁?灶马是马吗?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哪天是正日子?

 一堂国学 2021-04-15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十九对联贴门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二十三,北方人祭灶王,家家户户包饺子,过小年,我们老家则有吃“杂面汤”(一种用黄豆面、小麦面和鸡蛋搅拌做成的面条)的习俗,并有民谚:

“灶王老爷本姓张,一年一碗杂面汤”。

01 小年是哪一天?

《易经·复卦》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北方民俗认为,灶王爷腊月二十三归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工作,七日后,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返回人间。

因此,北方过小年一般是腊月二十三。

北方人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不会存在质疑,但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民俗差异较大,南方有二十四过小年的风俗,这是为何?

民俗学家解释: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增福财神灶王爷

所以,在古代,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02 灶王爷是谁?

灶王爷,又称灶神,其原始崇拜与火神有关

《礼记》、《淮南子》、《说文》等典籍里将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三皇五帝之一的炎帝(“火德之神”)、颛顼、上古传说“火官之神”祝融、为“黄帝作灶”的“苏吉利”等都说成是灶神。自春秋至秦汉魏晋南北朝,灶神的形象及祭灶的时间都发生了变化。

《淮南子·氾论篇》称"炎帝作火而死为灶。"

《事物原会》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

颛顼是三皇五帝之一,他的儿子黎,又叫祝融,传说是火神,祭祀为灶神。

《国语·郑语》说:“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

《后汉书·阴识传》记载,西汉宣帝时,有一孝子——阴子方,某年腊日早晨,他正在灶台旁烧火做饭, 灶神显灵了,于是赶忙下跪感恩,并将一只家养的黄羊宰杀祭祀。此后,阴子方接连发财,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豪,后来这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盼望发财的老百姓就效仿阴子方腊日祭灶。南朝《荆楚岁时记》中,有腊日“以豚酒,祭灶神”,并注明源自阴子方祭灶致富的传说。

后来,张单,张宙等张姓名人故事的传播,诞生了民间灶王爷,尤其是明末清初《封神演义》的传播,商朝镇守渑池城的张奎和高兰英夫妇,因为忠义有节,死后被姜太公封神为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并为民间最为认可和祭拜。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酉阳杂俎·诺皋记》云,“灶神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张单或张宙),经商致富,但自此富贵不仁,终日花天酒地,休了原配(转卖他人),移情风尘,败尽家业,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张生死后,他的妻子很不忍心,便每年在灶头设香案祭祀,为了遮掩真相,佯说是祭祀灶神。

一说是,张生死后,大庙不留,小庙不收,成为孤魂野魄到处游荡。玉帝看他可怜,由于同姓的缘故,便封了他个灶王官。

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向玉帝汇报这一家的一年 表现。于是,民间就有了“小年”辞灶,并有糖瓜粘灶王嘴巴的习俗,寓意: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03 祭灶习俗

对火神的崇拜,诞生了祭祀火神和灶神的习俗。

在先秦时期,祭灶选择在夏天,因为灶神的前身为“火神”,夏季五行属火。

而且祭祀火神是国家级别的,后来火神与灶神合二为一,国家祭祀改为民间祭灶。

《论语·八佾》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意思是说,与其向奥神祈佑,不如向灶神祷告。

“奥”是奥神,在屋内的西南角,比灶神的地位要尊贵,但灶神因为能够“上天言善事”,并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所以根据世俗思维,老百姓就渐渐忘记了奥神这位“官”,而每年都会去讨好灶神这位“管”了。

民俗有腊月二十三小年“辞灶”,除夕,“接灶”,也有正月初四迎灶神的说法。

宋代的林同诗云:

祀灶令人富,相传阴子方。

安知田至孝,非在荐黄羊。

这首诗说民间祭灶与西汉的阴子方祭灶致富的传说有关。前文已述。

宋代的范成大《祭灶诗》说:

古传腊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

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

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

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

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

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辞灶”或“祭灶”。

辞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灶马”备料。

辞灶时,还要把关东糖(麦芽糖做成的糖瓜、糖球)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人们相信,这样灶王爷就能在玉帝那里“美言”了。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辞灶仪式结束后,小朋友们才可以吃灶糖喔~

辞灶次日(一般为腊月二十四)是"扫房日",家家户户要彻底打扫室内,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扫尘土习俗与灶神也有关系。

趁着腊月廿三,灶神上天,人们就把灶经堂打扫干净,等到灶神大年三十回来,看到灶经堂里面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贴上自己的新画像,自然十分高兴。

“尘”与“陈”谐音,旧一年的穷运、晦气统统被扫地出门,开开心心过春节!

04 灶马不是“马”!

灶神有坐骑——“灶马”

灶神上天言好事,坐骑称为“灶马”。

《日下旧闻考·风俗》曰:“ 燕俗,图灶神鋟於木,以纸印之,曰灶马,士民竞鬻,以腊月二十四日焚之,为送灶上天。

关于“灶马”的由来,与一种生活在锅灶附近的昆虫有关。

唐代《酉阳杂俎》说:灶马,状如促织(蟋蟀科,又名蛐蛐儿),稍大,脚长,好穴于灶侧。

由此可见,灶马就是一种大蟋蟀。

成语“蛛丝马迹”中的“马”就是指这种大蟋蟀。

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也。

正所谓爱屋及乌,老百姓在灶神崇拜过程中,把这种大蟋蟀看作是灶神保佑,丰衣足食的征兆。

齐白石笔下的“灶马”

05 灶马年画的构成

印有灶王爷的木板年画,民间简称为“灶马”。

一般胶东地区的“灶马”年画由五个部分构成 :

1.老黄历:说的是一年的农历节气。

2.文财神:比干,对称陪侍有六个童子,展示出“招财童子至,利市仙官来”的对联。

3.“灶君府“:有灶王夫妇分别坐在聚宝盆两边,两边对称,有四位侍女侍男,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

4.武财神:关公关二爷。

5.两边的是八仙。

小年这天,家家户户纷纷把守候了一年的灶神好吃好喝的送走,生香供奉,烧纸祈福,糖瓜粘嘴,期待灶神能在玉帝那里有个漂亮的年终总结汇报。

大家都准备好开始过小年了吗?

灶马年画、糖瓜、供品都备齐了吗?

民俗年,才更有年味儿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