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安靠冠名】工信部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报告 这三点需注意

 起点锂电大数据 2021-04-15

摘要:起点锂电大数据记者将报告中提到的重点信息进行盘点,以飨各位读者。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调研报告》简介)(下称“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蓄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并对动力蓄电池退役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起点锂电大数据记者将报告中提到的重点信息进行盘点,以飨各位读者。

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超280万辆 动力电池累计配套量超过131GWh

工信部数据显示,发展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超过280万辆,推广规模居于世界首位。

从车辆类型来看,乘用车,商用车分别占总产量的70.4%、29.6%;从动力类型来看,纯电动占总产量约78.5%,插电式混合动力约21.5%;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广东、上海、北京、山东、浙江保有量位列全国前五位。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自然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我国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已超过131GWh,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从配套类型来看,磷酸铁锂、三元电池分别占比约54%、40%;从车辆类型来看,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中三元配套占比分别约71%、17%,磷酸铁锂配套分别约23%、78%,插电混当汽车中磷酸铁锂、三元配套占比分别为33%、53%;从外形设计来看,方形、圆柱形、软包占比分别约78.7%、20.6%、0.7%。

在动力电池需求领攀升的同时,电池原材料行业投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2017年,我国正极材料产量达32.3万吨,磷酸铁锂产量为6万吨,负极材料产量达14.6万吨,隔膜销量13.6亿平方米,电解液产量为10.2万吨。

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必要性

动力电池大量退役后,若处置不当将在安全、环境、资源等三方面带来较大影响。具体来看:

安全层面:首先,动力电池的额定电压较高,易造成人员触电事故;此外,电池在短路的情况,会引起正负极燃烧,带来燃爆隐患;最后,电解液直接在空气中挥发,对人体有害。

环境层面: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镍、钴等重金属未经专业回收将造成重金属污染;电解液溶质LiPF6系有毒且易潮解物质,造成水污染。

资源层面:随着动力电池累计配套量的不断增加,整个产业对锂、镍、钴等资源的需求也将更加旺盛,如回收不及时或未回收,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甚至无资源可用。

目前的回收现状及趋势分析

工信部统计表明,“十城千辆工程”推广期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共计产生退役动力电池约1.22GWh,主要集中在深圳、合肥、北京等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较大的城市。

当下,企业退役电池回收主要来源于研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新能源退役电池较少。从综合利用经济性方面来看,磷酸铁锂更适用于梯次利用,但目前三元电池累计退役量占比较高。

2018年以来,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政策,督促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构建回收体系。目前,北汽新能源、广汽三菱等45家企业已设立了3204个回收服务网点,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中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地区。

而由于当前动力电池退役量较少,梯次利用大部分处于试验示范阶段,主要集中在备电、储能等领域。北京匠芯、深圳比亚迪、星恒电源等企业在退役电池寿命评估、系统集成及电池单体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效率偏低、电池寿命及一致性评估等技术不成熟问题依然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废旧电池再生利用已有一定规模,并实现了产业化,以湖北格林美、湖南邦普、广东光华、浙江华友钴业等为代表的企业已具备规模化再生利用能力。(点击查看被工信部“点名表扬”的六家电池回收企业

面向未来,工信部预测,2020年我国退役电池累计约25GWh,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大的地区;此外,随着个人用户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主体,退役电池的回收将逐步转向以个人用户为主。

小结

客观来看,动力电池行业锂金属回收率不高、多种电池回收处理兼容性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但工信部表示,再生利用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正在加快研究制定,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刻不容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