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赏析|卫东诵读 秦观《踏莎行》宋词16(原文 赏析)

 邈思遐想 2021-04-15

图片



图片

踏莎行

(原文 赏析)

[宋]秦观

诵读:卫东

朋友你好,我是卫东。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赏读的,是婉约词派代表作家秦观的作品《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轼门下有四位学生最受他的赏识。苏轼自己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也就是说,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都是在世人还未了解他们的时候,苏轼就已经发现了他们的才华,并予以提拔和帮助,因此,他们四人也被后人称为苏门四学士。其中,黄庭坚的诗歌和书法造诣较高,秦观则以词著称。
 
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是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因为别号淮海居士,后人也叫他淮海先生。他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因为新旧党争,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的才华,却是苏轼和王安石都非常赏识的,著有《淮海集》和《淮海词》等作品。
 
秦观对宋词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感伤词将晏殊、欧阳修以来的抒情模式进一步拓展,并形成巨大影响;而且不同于晏、欧的富贵典雅,晏几道的悠缈没落,柳永的浅俗低唱,秦观的婉约词更多地表现出下层文人普通的悲剧命运和沉痛感受,文笔凄美,因此被许多有共同命运和感受的文人所赞赏。刘熙载说:“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清代诗人王士祯则怀念秦观说:“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这首《踏莎行》是秦观的代表作之一。词中描绘了春寒料峭时,词人独居于梅花盛开的驿站,看到远处的云雾迷蒙,使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让渡口隐匿不见。终日的漂泊,已经让他渐渐了悟到,他望断天涯想要寻找的桃花源,其实根本就无处寻找。只有此刻夕阳西下,杜鹃啼血,声声叫着“不如归去”的人生才是真实的。远方友人书信中的温暖关怀本该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可对于旅途中的词人来说,却平添了深深的别愁离恨。词人不禁问自己,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不就好了吗,为什么偏偏要流到遥远的潇湘去呢?我们总以为近处没有风景,一定要到远方去。到远方去,可是路途中的寂寞孤独苦,又有谁能明了呢?秦观的词,把这种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境界”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分别。“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秦观的词中,驿站因他而孤,斜阳因他而暮,情和景的交融,十分紧密,是典型的“有我之境”。但也正因为秦观在景物中倾注了太多的个人感情与色彩,因此被后辈李清照批评。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说,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也就是说,秦观专注于表达情感,而缺乏实实在在的故事和人物,因此虽然艳丽至极,但缺少贵气,非大家之态。苏轼也曾经因为秦观的词中多儿女情长,柔媚幽婉,而套用他《满庭芳》词作的首句,戏称他为“山抹微云君”。
 
无论是无我之境,还是有我之境,都只是认识和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能在感情之外融入理性,抽离地看待世界,自然是好,但如果人间缺了情而只剩下思,则必然变得无趣许多。也许情中有思,思中有情,就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吧。卫东祝你晚安!

撰稿:熊晓晓
本期配乐剪辑自:
张福全《古树扭风》
罗启瑞《无声尽悠扬》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