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廉威赫赫,宇宙间气

 孟溪ProbeT连山 2021-04-15
——龙述永州打卡记
刊发日期:2021-04-15 语音阅读:

□敖炼

打卡地点:零陵

打卡时间:东汉建武24年(公元48年)

1571922_chenchao_1618402195446.jpg

伯高公真像

天下龙姓皆以龙伯高为始祖,能作为一个姓氏的始祖,其道德功业必定是彪炳千秋的。

根据《龙氏族谱》及史书古籍记载,龙伯高是国内外龙氏有谱可查的公认的共同先祖。龙伯高葬于零陵后,历代龙氏后裔在此祭祀不绝。

龙原本是舜帝的一个大臣,负责纳言,后来渐渐演变成为姓氏。宋代邵思编写的《姓解》,是一部关于姓氏来源的书,其中关于龙姓的来源,是这么说的:“龙姓,舜纳言龙之后,龙本舜臣名也。”后来郑樵在其《通志·氏族略》中也说:“龙氏,舜臣也。龙为纳言,子孙以名为氏。”龙氏的先祖是舜帝的大臣,舜帝葬于九嶷山,而龙伯高也葬于离九嶷山不远的零陵,仿佛在舜帝去世两千多年后,冥冥之中,龙氏先祖又派后裔来零陵陪伴守护舜帝。

龙述(公元前1年——公元88年),字伯高。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东汉建武初,龙伯高以学者首任山都(今湖北襄阳县西北)长,于东汉建武24年(公元48年)任零陵郡(今湖南永州市)太守,为政有德,名传千古。东汉章和2年(公元88年),以89岁高龄卒于零陵,葬于零陵城西北司马塘。

龙氏先祖原籍河北钜鹿(今巨鹿县)人,后来迁徙至京兆。龙伯高父先仕公,有四个儿子:长子伯高,次子伯湘,三子伯海,四子伯意。龙伯高作为长子,身先表率,品学兼优,孝悌于家,忠贞于国,是弟弟们的榜样。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在给侄子的一封家信——《诫兄子严敦书》中赞美龙伯高的品德:“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由于这句评价经典得当,后世之人但凡提及龙伯高,总要引用到这几句话,可见龙伯高的形象在后人的心中已经是“敦厚周慎”的化身。马援还在这封信中说道:“效伯高不得,尤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意思是不能学习到龙伯高的全部优点,至少也可以学到他谨慎的品格,就像画天鹅不像也至少像只鸭子。

正因为马援的高度评价和极力引荐,建武24年(公元48年),汉光武帝刘秀擢升龙伯高为零陵郡太守。龙伯高成为零陵设郡以来的第三位地方长官。

东汉初,全国有十三刺史部,湖南属于荆州刺史部,下有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零陵郡辖有十三县,当时的管辖面积除今日的永州市外,还包括周边的广东、广西、郴州、衡阳、邵阳的一部分,面积比现在的永州市大不少,是南方的大郡,可见光武帝对龙伯高的信任和重用。龙伯高上任之前,光武帝下诏书说:“尔官山都长龙述,廉公是饬,敦厚堪型,用擢零陵太守、二千石。零陵山阢五岭,地控百蛮,人多剽悍,俗难苗夷。惟尔公忠克沛,膏露于禹甸;惟尔廉威自化,刚劲于尧封。于戏!保厘厘大邦,封疆攸寄。秀凝寝戟,闾里务载其清宁;春荷锄犁,兆庶欲安于耕凿。则女红不害,而农事无伤,蓄积有素,灾害无虞。尚勤尔职,以称朕意。”诏书充分表达出对龙伯高治理零陵郡的期盼和要求。实际上,龙伯高果然不负光武帝所托,将零陵治理得有条不紊。康熙年间的《永州府志·循良》说龙伯高“在郡四年,甚有治效”。

由于历史久远,龙伯高的生平记载多已失传,到宋代时,仅有千古贤名流传,而不详其事迹,所以他如何治理零陵,做了哪些事情,已经不得而知,宋代杨万里的《伯高公祠堂记》就记载道:“问此邦之父老以伯髙之政,则皆不能言矣。”老百姓只知道龙伯高是“吾郡贤太守也”。

官方史书如《大清一统志》记载龙伯高“在郡四年,甚多治效”,是说龙伯高在零陵做了四年太守,而史载龙伯高以建武24年(公元48年)到任,以东汉章和2年(公元88年)卒于零陵,中间相隔四十年。何以只在零陵做了四年太守的龙伯高,在四十年后又归葬于零陵呢?龙伯高以89岁高龄寿终正寝,在汉代是极为罕见的。可惜龙伯高留下的事迹太少,只剩坟冢记录于史籍,只留清气充溢于后世。

1571915_chenchao_1618402214043.jpg

杨万里《伯高公祠堂记》

1571918_chenchao_1618402229152.jpg

伯高公像赞(资料图片)

人们对龙伯高的纪念,主要体现在创作诗文、保护坟冢、修建祠堂等方面。

后人都赞美龙伯高的品行,早在东汉时,与龙伯高同时代的马援就盛赞龙伯高:“孝悌于家,忠贞于国。清明临莅,廉威赫赫。朝廷褒功,田野咏德。宇宙间气,独公先得。俨然遗像,千载仪则。”

到了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在《伯高公祠堂记》中结尾称颂龙伯高:“愚溪之委兮,潇水之末流。有蔚其山兮,遵大路之右。陬玉立万碧鲜兮,造昭回而修修。居者勿剪兮过者式,东京使君兮惠我以嘉德。旄倪俯偻以明祀兮,谓使君即吾翁。此邦孰非翁之子孙兮,不宁唯诸龙。荷杯兮桂酒,手舞康年兮为翁寿。飒然精灵兮翁来归,何以候司兮,光风泛芙蓉之旂。”

宋代永州知州徐自明称赞龙伯高:“班孟坚赞称燕齐之祀与周并传,得非太公召公之德,实磅礴于人心,故其传久不泯,与左氏载皋陶庭坚不祀,哀其德之不逮,民之无援,然则称迈种德而民怀者非耶?东都龙公以谨厚闻于世,马伏波以之教诫子弟。建武择守于焉,取斯迨今,云仍之贤,犹有存者,天之报施善人,不诬矣。”

宋张埏说:“有盛德必百世祀,由汉距今千有余岁,名卿士大夫功业坎天地,见于丹青多矣,未有子孙嗣续不替,丘垅岿然,祠宇显设,如龙伯高,庸非盛德所致乎?”

明代零陵人易三接《寻龙伯高先生墓而吊之》:“北郭萧萧君在兹,敬将名德托新诗。伏波不妄生前誉,作郡犹悬异代思。古树寒塘石碣在,山城烟火墓田夷。千年旧治留余裔,今日方开汉守祠。”

明代陈东《题龙伯高墓》诗:“此邦昔日树旗旄,声望于今北斗高。为访名山埋骨处,思齐空觉我心劳。”“廉威阡下人千载,南面还临司马塘。荒塚岿然勤仰止,斜阳回首独彷徨。”

清代零陵人谭光鼎《龙伯高墓》诗:“廉威片碣志封阡,抔土能留汉代贤。祠宇讵依司马永,姓名先藉伏波传。无边丘垅埋荒草,几处村墟冷墓煙。蘋藻独留遗裔在,善人食报岂徒然。”

清代常宁人郭宪章《题伯高公墓》诗:“东汉遗风缅伯高,至今墓道扫蓬蒿。首丘倘使归乡土,血食何由响涧毛。敦厚有余留宇宙,廉公守约愈英豪。伏波万里垂家诫,效法曾旌愿汝曹。”

龙伯高去世后,葬于零陵司马塘(今零陵区徐家井办事处新建村商业城旁司马塘路13号巷)。龙伯高的墓历代都有变迁,但大体位置没有变化。《零陵县志》记载:“龙伯高卒葬城北,祀名宦墓。在城北一里,时人名曰'廉威阡’子孙焉。立祠于司马塘上,故址犹存。”“墓在零陵城北司马塘,立有石坊,上楣刻'谨饬名儒’四字。”永州地区的古墓,除了舜帝陵,舂陵侯墓之外,龙伯高墓应该是较早的先贤坟墓,历来受到重视和保护。

明清时期,地方官员极其看重龙伯高墓,屡次加以修缮保护。明代时,龙伯高墓周围修建了民宅,这一点在明代杨继时撰写《龙伯高先生墓志》中就有记载:“问墓旁地,已入民间有数主矣。”于是杨继时“遂出囊金复之”,还命令当时的百姓“勿得剪伐侵葬”。杨继时写此文时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十年后,到了万历三十一年(1603),坟墓还没有得到完全保障,于是梁谆又命人重新修复,撰写《东汉伯高龙公墓记》,记载了当时的情况:“顿见奸人停棺于其上,盗砍坟树数株,而草木蓊郁,居民环匝,上有坟墓,下有亭宇,其中神道塞焉。低徊视之,则蹊径形迹犹存。于是促命恳辟,复故甬道,东至西横五丈,南至北长二十八丈,竖立界限,治诸肆侵者以法。”

由于战火及其他原因,今龙伯高墓址处仅存古墓碑两块,一为明万历年间通判杨继时立,碑面文字已经风化侵蚀,隐约可读其文字:“皇明万历……判永州事零陵钱塘杨继时顿首”;一为清光绪十年(1884)永州府儒学刘源淏立,碑文为“大清光绪十年甲申岁夏四月谷旦,东汉零陵太守龙公伯高先生之墓,永州府儒学浏阳刘源淏后裔田重立。”

宋代已经开始修建龙伯高祠堂,纪念龙伯高的德政。杨万里曾在零陵担任县丞,撰写了《伯高公祠堂记》,记载了修建祠堂的始末。当时距离龙伯高的时代已经过去千年,所以他在文章中说:“夫自建武至于今千余年矣,莫详伯高之事,宜也。就使能言,可据依耶?然知与不知皆曰贤,则其政非有以得乎民,当不如是其久且深也。”老百姓不知道龙伯高在零陵做了哪些事,但都知道龙伯高是先贤,大概得民心者才能流芳千古,历代对龙伯高的赞誉和怀念有增无减,可见其影响之大。

宋代以后到明代期间,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管理祠堂,以致“风雨剥蚀,墻垣倾圮。”直到明嘉靖年间,才有后人复新祠堂,当时也叫三贤祠,祭祀龙伯高,以召公信臣、胡公寅配享其间。

明末清初,兵戈四起,祠宇荒废,成为坵墟。清代时,祠堂也几经兴衰。清雍正十二年(1734),时永州知府姜邵湘重建龙伯高祠堂,祠成,并撰文纪念:“于汉见伯高龙公政事之休美,心向往之。舟车所至,溯濂溪之源流,凭吊司马、次山之故址,与伯高先生之遗泽,觉其流风余韵,犹有存者。”

清咸丰九年(1859),太平军窜逃至永州,祠堂与附近民宅尽付一炬。同治十一年(1872),湖南攸县宗人湛霖公出资重建龙伯高祠堂。光绪十二年(1886),又添修雨亭两厢,巍然壮观。

龙伯高在永州子孙绵远,流风遗泽,至今不衰,今永州市新田县有龙家大院,宗族谨遵祖训,崇德重礼,繁衍兴盛,体现了龙伯高的盛德。宋代已有龙氏族谱,“民国”十一年零陵龙氏新修族谱,其中《家训十则》:敬祖先、敦孝悌、睦宗族、肃闺门、和乡邻、崇节俭、勤职务、习诗书、尚廉耻、完国课,也是为了能使后人“寓目惊心,潜移默化,庶几人尽善良,我祖敦厚之风永守弗替矣。”

龙伯高能被世世代代的永州人景仰、祭奠,不仅在于他治理零陵有功,更在于他的德行蜚声千秋。事业因时代久远,可能会渐渐遗失记载,以至湮没无闻,而德行却能因时间的沉淀而抽象升华,昭彰日月,传之万年。

1571920_chenchao_1618402296317.jpg

龙氏族谱(资料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