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28岁:打开了三个心结,我要进入下一人生阶段了

 小猫倩倩 2021-04-15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十分激动的。今天就像是2018年从国网辞职的意义一样,我要开始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了,并且有这么多读者朋友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

最近刚刚过完28岁生日。28岁对我来说是个特殊的年龄,妈妈28岁生下了我,到目前为止我活了“一轮”了。接下来迎接的是“新生”。

再有2个月我就步入社会5年了,在此期间,我经历过四次心态的变化:2016-2017年,打工人心态;2018年,个体户心态;2019-2020年,个人工作室心态;2021年,准确来说是最近一个月,我终于把自己调整为创业者心态了我希望能够在这一阶段做出一点成绩,并且再过几年达到“企业家心态”。

这一段时间修心,我取得了三个突破性的进展——放下“精英主义”、不在意外界声音、告别金钱焦虑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这三个“心态”上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影响,以及未来我的计划是什么。

1

放下“精英主义”

一年前,小七老师说我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倩倩只和比自己厉害的人交朋友,一天看不起这个人看不起那个人的。什么时候你能放下这个偏见,收入会比现在提升一个大台阶。”

他说的没错。以前的我,看到有的认知水平不高的人收入比我高,我会想“这有什么呀,主要是我不屑于做这件事,我想做的话也能做到的”;看到有一些写的非常浅的文章有非常多的点赞、有评论夸作者,我会想“为什么这样的内容都有人看啊”;工作事务中遇到一些能力不是特别突出的人跟我配合,我会想“不是吧这你都不会”。

因为只是心中所想,我并不会真的跑到对方面前这么说,我一直都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似乎对我生活也没什么影响。

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大意是当你带着偏见去看待一件事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从中学习的机会。”


我最近才开始深深认同这个观点。

我现在圈子中关系比较近的创业者朋友,有两位是年收入千万量级的,一位是过亿的。他们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每天自由时间上下班,甚至有时只去公司半天。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制定战略上,业务大多交给项目负责人打理;其余时间他们就在到处物色合适的人来做合伙人,或是项目负责人。这些项目负责人往往能力非常强,并不需要老板千叮咛万嘱咐,就能把业务做的非常好。也就是说,他们并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做业务,只制定目标和方向,而公司却在近乎自运转。

我们公司的经营模式,核心业务是我和合伙人负责的。我不大喜欢把时间花在沟通上,所以会自己先把业务跑通,然后把每个环节做成SOP,给到团队成员去执行。过去两年,我们用的都是这种模式,好处是他们很少出错,交付给客户的是一个符合期望的结果;坏处是由于SOP是我写的,团队的天花板就是我,他们也很难超过我。

我和这些朋友交流,他们说,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他们本来就适合这个工作并且,他们都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有很多事自己做不到,所以招一个能做这件事的人来完成。

我开始放低姿态,去和一些我曾经“看不上”的人真诚请教(以前我只会向比我厉害的人请教),询问他们做到我没做到的那些事是怎么实现的。有些人我认识许多年了,一直都只是客气而已,并不熟,我以为人家只会敷衍我,没想到当我真诚地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也都非常真诚、非常实在地跟我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没有半点保留,其中的一些观念和方法论甚至打破了我的认知。

而且其中不少人都跟我说,“倩倩,我没想到你会来问我这些,我真的很开心,一直都不知道怎么找机会跟你聊天,总觉得会打扰到你。”

那一刻,我的震撼之情无以言表。

我开始观察身边为什么有的人相貌平平、资历平平,但是大家都喜欢他,是他的哪些做法让大家产生这样的感觉;观察我家的阿姨和之前来试岗的阿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一向挑剔的我完全没有“监工”的想法,她有哪些特质让人觉得“靠谱”;去观察那些粉丝数不高但是粘性极强的作者,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以前我觉得放低姿态、向人请教是一件羞耻的事,既然不是厉害的人有什么好请教的。但是现在我深深地、打心底里佩服他们。

当我转换心态的时候,身边人的优点像金子一样涌现在我眼前。

我以前一直用SOP来管理,潜意识里是因为我不放心、不信任别人能做好,觉得要把自己的能力复制给团队成员,按照我的来,他们才不会出错。现在我认为,也许并不需要把每个人改造成另一个我,只需要用好他们的特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就好了。

因为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所以放下了“精英主义”。


2

不在意外界声音

我在2017-2018年做自媒体账号,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粉丝快速增长期。现在我在全网有80万关注者,其中60%都是那两年积累的。最近两年,除了公众号还在坚持写(但已经变成一个周记本了),其余平台基本已经进入了歇业状态。

因为比起“被关注”带来的甜头,更多的是我不能够忍受的事。

比如,会有我不认识的人捏造事实写文章来黑我,明明看起来漏洞百出的内容,却有人信以为真;比如,有时候跟其他大V某些观点不和,我自认为并没有冒犯到对方,莫名其妙就被对方挂起来撕;比如,有的从没见过面的人自称是我的同学,“爆料”一些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过的事。

在他们眼里,我丑陋、内心阴暗,在网络世界展现出来的一切都是伪装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

这些信息让我心里非常非常难受。但我没办法去反驳,因为如果要自证清白,我就需要暴露更多的个人隐私信息。本来被泼脏水只是对方单次、单方面的挑战,如果回应了,就会进入拉锯战,事态越来越大,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但“不回应”不代表“不在意”,不回应只是一个理性的解决方案。

有一段时间做噩梦,梦到有很多人在骂我、诅咒我,吓得从半夜惊醒。

还有一些只是个人风格变化,会有粉丝说“你变了,我取关了”;如果风格不变,也会有人说“翻来覆去就只会写这些东西,没意思,取关了”。

这些星星点点的负面信息汇聚在一起,给我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折磨。我觉得创作带来的痛苦已经大于乐趣了,所以不想再继续写了。

只有公众号是唯一“都是正面反馈”的地方,低谷时有人安慰我,我做一件新的事只是刚刚开始,大家就都在鼓励我说我一定会成功的,我真的做到了大家会为我感到开心。所以只有这里没有停更,其他平台都慢慢都荒芜了。

不创作的时间,我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经营企业上。

我们团队只有三种业务,后来减到只有两种,但是每一种都做到极致。公关业务线我投入了90%的精力去做,甚至都没有跑商务,仅靠客户转介绍,我们从一个集团的一个部门,扩展到成为大客户8家子公司的供应商。我们目前收入80%以上也来自于这条业务线。写作训练营没有去做投放,靠口碑转介绍和自然报名,偶尔发一下推文,每一期都会有同学抢不到名额。过去两年,也的的确确有帮助不少同学通过写作赚到钱。

但身处在互联网行业,变化是在所难免的。

这一天终于到了。我们主做的文字平台式微,新媒体的大战场转移去了视频阵地,我也得跟着走。

而熟悉一个新平台规则的最快方式,就是自己做起来一个号。

我想把现在的公关业务迁移到视频平台,但我必须得签约一批号,理解这个平台的机制,找到我们能解决客户需求的价值,才能去售卖这个服务。仅仅靠“中间商赚差价”的模式是几乎没什么利润可言的。我们现在的核心竞争力是写手的内容、号段,还有策划一体化服务的能力,我要把他们一起移过去。

内容产业中,传播的底层逻辑是相同的。大家要做的事,无非是把以前写的文章,变成更适合短视频和长视频的文案或脚本。

但从想法到落地之间,总得有个人先去探索,得做这个号。

所以我现在已经破灭了“不做号”的幻想。无论是我们继续做公关业务,发展MCN或者是把教培业务线搞起来做课程,只要想从公域平台拿流量,做号,逃不掉。

最近很喜欢《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的这三张图(近期好喜欢引用这本书啊):

当你为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的时候,一旦你和目标之间出现障碍,你的视线就会被挡住。比如,我一开始的目标是做号,有人攻击我,我就退缩了,算了不做了吧。

一旦无法将目光集中于目标,怀疑和恐惧就会产生。为了避免被问题阻挡,甚至会寻找一个新目标。比如,我觉得被人攻击太痛苦了,我做业务也能赚到一样的钱甚至更多,为什么要承受这样的负面情绪呢?不如把心思放在经营业务上。

当你有一个大目标的时候,问题的出现无法阻挡你看见目标的动力。既然我要把公司做大做强,无论是哪种发展思路,做号都是必经之路。那在这个面前,“别人的话”权重就没那么高了,所有的困难和阻碍都可以为“做大做强公司”这个目标让路。

还有一个心态上的转变,也促成我看淡外界的看法:

我以前把攻击我的人当成和我一样的普通人,所以他们说的话我会在意,对我的攻击会往心里去;过了一段时间我的“自我”非常强大,把他们看做“低一等的人”,比如,认为骂我的人都是沙雕;现在我还是把他们看成和我一样的普通人,我们只是由于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人生阶段不同,见识也不同就像曾经的我也会质疑别人的经历,会有自我优越感,会不屑、会嫉妒,只是我当时只在心里有小九九并不会说出来。但是现在我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他们也只是在曾经我的那个阶段而已。

我爱自己,这件事不因为别人说我不好而改变;我不完美,但我在努力变好,不是因为别人说我不好而改变,而是我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3

告别“金钱焦虑”

我上个月花存款了。

你可能会奇怪,“这有什么特别的呢?”

但我真的非常非常开心,因为突破了自己过去三年的一个心理门槛。

因为原生家庭生活不算富足,我一直处于一种物质略微稀缺的状态,之前文章中写过的“睡桥洞”的梦境、刚“暴富”之后挥霍,都是金钱焦虑的表现。

同时我还有个大家可能觉得难以理解的奇怪理念,就是每个月到了1号,在我心中上个月的存款就会自动清零。我会一直不花钱,直到本月产生第一笔进账为止。并且,开销永远不会超过当月收入的一半。

“不花存款”是我的底线。即使是“买买买”时期,只是买的东西比较无用,并没有超过这个底线。

那么花存款有什么值得开心的呢?

说明我的安全感变充足了,内心更丰盈了。

这有什么用呢?

举个例子。上周末参加坤龙老师的私域流量课,其中讲到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大概是有个卖舞蹈网络课程的商家,和淘宝上卖舞蹈服装的商家合作,约定如果卖衣服的商家帮忙卖掉一份这个课程,当次收益可以100%归他自己。对于衣服卖家来说卖课只是顺手的事,反正收益归自己,也不亏。

这样乍看之下是衣服卖家赚到了,课程卖家亏了,对不对?

非也。

据统计,买了这个课程的客户,他们复购率是60%(数字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挺高的)。只要有一个客户买了这个网课觉得好,复购了,这个卖家就可以一次性回收第一单和第二单的成本,还能赚到钱。而且还有很多客户长期复购。

而如何获取到这个客户,才是最关键的。所以他宁可第一单不挣钱,也要去和衣服卖家谈合作。

但这里有个前提哦,课程卖家必须得“第一单舍得亏钱”,才能做成这个生意。

如果他的原则是“一单都不能亏,每一个客户都要赚到钱”,那他就没办法用这种方式来获取流量。他看起来一笔都没亏,但始终只有一个小盘子,总共也没多少钱。

我花存款是因为最近业务切换收入有限,买了一门高价课所以超支了,并不是乱花钱超支了。并且我规划清楚了未来业务,知道增长点在哪里,这几个月收入低也只是暂时的,所以不焦虑。

告别金钱焦虑,意味着我能比之前做更多的事了。比如,拿出一部分钱来做投入研发成本;比如沉下心来做一个当前没有收益,但未来预期回报好的产品;比如,招更厉害的人,付给他更高的薪酬,创造更多的价值。以前我只想赚眼下的钱,这些都做不了的。

所以我在文章一开始说,“我要开始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了”。

解决了内心的问题,其余的事情都会顺利很多了。

有时候我们一直在原地踏步,并不是因为缺少方法,而是因为有没打开的“心结”。

最后顺便说说我接下来的安排。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在视频号和b站(为什么是这两个平台,有人感兴趣我再解释),先把自己的号做起来,再带着一批小伙伴一起做号(是的我终于决定重新做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了)。争取今年可以把文字版块的业务迁移过来,成为未来公司的主营收入来源。

等我做出来第一个视频会在公众号说(现在还没没有)~

其次年底之前预计会开发两种社群产品,一个是重内容、轻度运营的课程,交付形式类似大家参加过的写作训练营,暂定选题是理财课(偏财务规划方向,不是投资买产品的那种);还有一个是想尝试一下轻内容、重链接的社群,重要的不是“我来教”,而是大家在群里结交朋友、玩的开心。第二种怎么交付我还没想好,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来和圈内做得好的取取经~

公众号不用担心停更~这里还是我的自留地,会在这里继续讲一些生活的碎碎念哒。

还有2年就要30岁啦。我和刘丞打算那一年要宝宝。希望在此之前可以先让自己的事业小有起色。

你问我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走向何方,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未来一定会比现在更好~希望大家都越来越好~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帮喵点个“在看”,可以动动小手让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我们下周四14:00见~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如果加过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


01 | 我做了一件小事,治愈了无处不在的疲惫感

02 | 分享两个这周的故事~

03 | 普通人要赚到更多钱,应该怎样做?分享一些落地的建议

04 | 过去几年,我最后悔的一件事

05 | 分享两个最近发生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