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如何高效率学习

 dawn的图书馆 2021-04-15

常常有学生抱怨: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题。就像生活中总有人喜欢吐槽做不完的事一样。这是因为我们对学习的本质缺乏认知。

学习=旧知识+新知识吗?

如果你认为学习是知识的简单相加,你会很累。学习是一个理解吸收——消化重构——输出呈现的过程,就像机器,不同零件组成一定结构就有了功能,学习者需要瓦解这个结构,进行重组,使其重新具备功能。就像笔画组成文字,文字构成文章一样,没有重构,认完所有的字也没有用。这是个宇宙法则,比如物种进化,宇宙演变:不同元素,连接组合,形成新的东西,这个东西是另一个系统的元素。

学习=(旧知识+新知识)X重构

吸收的信息越多,筛选的空间就越大,吸收足够的知识是前提。但只有死记硬背,而不进行分类重组,不是高效学习,只有进行连接和重构,才会有用。分类重组,就是将现在新增的经验,与已知知识进行逻辑上的融合,延伸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了,产生学习的乘法效应。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如何高效率学习

学习应该像达尔文研究生物一样,他将每一个生物当成物种,偌大的自然界,一张图而已。学生应该将每一个题目,都进行归类。平时的练习是分类:将大同小异的题目归为一类,将一个类别演变出不同的形态。考试也是分类:将不会做的,分出来,找到知识的盲点。从而做到既有体系,只剩下一个个可以弥补的知识点。

盲点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的盲点,哪里不会点哪里,比较容易解决。一种是思维盲点,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自己没有办法解决。需要团队讨论、学以致用来解决。很多人都停留在第一层: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事。

提高效率的第一步,确定目标

学习一门知识之前,你肯定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一定有一个具体的目标,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有目标,才能划定学习范围。有针对性的学习,才是高效学习。

问一问自己:你目前想要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呢?为什么想要学习?你要学习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是足够呢?

明确你的学习目标,找到你要学习的书籍或者渠道,接下来你才能够针对性地运用费曼学习法进行相关的学习。

因为我们学习,不外乎三个方向:

1,拓展视野,提升自己对事物的认知;

2,掌握一种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3,了解新知,满足自己好奇探索的心理。

每个方向,都可以构建出不同程度的知识学习。

重构是学习的保障

首先,“学习”应该是有目标的,有价值的,有真实问题情境的引导。学习不是被动的,是自己的愿望和动机。其次,学习是质疑、论证、接受的过程,是接纳新知,解构旧知,形成新知的过程,焦耳当(《学习的本质》作者)定义“学习”是体现意义炼制的过程。

一般来说,意义炼制会经历“发问→对质→表达→辩论→连接”几个步骤。最好的方式是与能力相当的人建立小组,共同学习。

1.发问。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迁移,也就是说,学习者知道何时运用知识,那就必须寻求现象背后的规律。如果学习者只是为看而看,为动而动,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只是记住了现象或结论。

2.对质。对质有两种,一种是与现实对质,检验自己的假设;另一种是与他人对质,弥补自己的认知缺陷。

3.表达。表达既是与他人,同时也是与自我的沟通方式,它是思维的工具。当我们表达时,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都在对思维进行整理。

4.辩论。辩论是一种表达的类型,也是促进思维的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普通的叙述只需要连贯的表达就可以,而论辩则需要严丝合缝的表达。一方面要让自己的论点无懈可击,需要对论点再三斟酌、反复推敲,而且要辅以强有力的论据;另一方面,也要对他人的观点进行预测,这过程也是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的过程。而在论辩的过程中,对峙、反驳、讨论也会不断引发我们的思考,既可能推进原有的论点,也有可能产生新的论点。

5.连接。这个世界是相互关联的,为了能更了解每一部分,我们采用了将整体分解为部分的思维方式,然而,我们不能忘了还是要把这些部分联结起来,把知识和现实连接起来,为未来的知识迁移做准备。

迁移和调用是目的

事实上,任何概念暗含着整体,也是部分。我们习惯了把整体分解成一个个部分来理解,所以新信息必须在被调用的整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有用。它可以在大体上依附于已经存在的神经元网络,或是对后者进行修改。新的网络由此诞生,另一些网络则失去活力或者被淘汰。知识一旦被储存,学习者就应该调用它。让学习到的知识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石,学习应该重视的是这个方面。

高效学习=[(旧知识+新知识)X重构] 的应用次方

焦尔当认为调用是学习的意义,他说:“学习者在一个与他的学习环境差别很大的环境上再次利用记忆中的知识,这就是记忆的调用。这个问题被其他教育学家命名为'迁移’,在我们看来,它是一个根本性问题。”然而,今天我们的学生却很难进行知识的迁移或调用,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

知识的调用实际上就是记忆的激活。焦尔当在这里首先给记忆正了名。我们常把记忆简单理解为单纯的录入,认为知识通过记忆会被孤立地存储在大脑的某处,并把记忆和其他高级认知活动相对立。而实际上,记忆就好比是全息摄影,“被摄物体的每个点都被全息图所记录,反过来,全息图上的每一个点都包含着关于被摄物体所有点的信息”。这个所谓的全息图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的概念架构。

焦尔当认为,当学习者没有建立起足够坚实的概念架构时,输入的新信息堆满了他的脑袋,很快就会被遗忘。学习者的概念架构越精密越灵活,就越能对新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无论是将新信息纳入概念架构还是用新信息来修正概念架构。而焦尔当认为“工具包”是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概念架构的,他提到了三种工具,认为这些工具可以让学习者跨越认知的难点。

第一种工具是图示。图示包括图像、图示和表格等,图示可以简化复杂情况,梳理逻辑,突出重点,让人们很快就能把握住要点。而且图示在现实世界中比比皆是,构成了人类自然的一种认知方式,图示的出现会让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感到亲切。因此,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通过图示来讲解,而且应该让学习者自己尝试绘图,因为这样能使学习者主动整理自己的概念架构。

第二种工具是类比。焦尔当认为类比可以成为学习者思维的中转器,因为他可以将不熟悉转化为熟悉,将抽象转化为具体。这里雅克德费纳在化学上的尝试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在他的《原子奇异世界》一书里将原子世界与人类世界进行类比,将负离子比作男性,正离子比作女性,稀有气体比作单身人士,用夫妇关系比喻化学反应,用婚姻规则来说明化学反应。

第三种工具是模型。模型实际是指比较复杂的图示。比如通过将水量与热量对应,将水位与温度对应,通过一系列实验让学生理解热量平衡原理。这些工具包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概念架构,但获得的知识必须被定期调用,只有在不同情境中不断出现,这个概念架构才能更趋精细化和复杂化。在调用过程中,关于知识的知识,也就是元认知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元认知是概念得以架构的关键,这意味着概念架构要在高位进行,或者说概念架构里一定要包含大概念,这里指的高位就是指体现专家思维。

学习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一个隐性到显性的过程,一个结构内化重构成新结构的过程。把一道道题目,一张张试卷就像一块块砖,并不都是马上有用的,需要把有用的那一块砖,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成为一个房间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来,你面对的就是一间间房,而不是一堆砖。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如何高效率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