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写过一首“口吃”诗,能一口气读通顺的人,普通话算过关

 喵妹畅谈 2021-04-15

众所周知,苏轼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才子,著名的诗人。他性格率真直爽,喜欢结交朋友,对美食、游山玩水这些事物有着很高的热情。苏轼打小就才华出众,当当地小有名气。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离开了家乡眉山,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另外一个小试官就是北宋诗人梅尧臣。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梅”,梅尧臣主张写诗要写实,被称为是“宋诗”的“开山祖师”。欧阳修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的文学史上,是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他们两人正好想要对诗文进行革新,这次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当时苏轼的答卷得到了“欧梅”二人的欣赏,觉得苏轼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并夸赞道:“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目前现存的诗词有4000首,诗的内容很广泛,风格多变,都是以豪放为主,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宋诗因此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苏联所作的诗词中大部分都朗朗上口,但唯独有一首是列外。读起来有一点“口吃”,普通话不好的人基本难以读完。这首诗就是经典的《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 :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荆笄供脍愧搅聒,干锅更戛甘瓜羹。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创作时间在1082年,苏轼正在黄州做官。

他的弟弟苏辙,来到黄州看望苏轼,两人在九曲亭游玩的时候,苏轼灵感一来就写出这一首诗,来纪念当时发生的事情。之前也说过,苏轼喜欢游山玩水,结交朋友。所以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与朋友们在美景前喝酒,品尝美食。当时有一位姓王的朋友,他有些口吃,说话比较困难。

这首诗能够创作出来,也跟这位王姓朋友有一些关系,大家都希望这位朋友能够多念念这首诗,矫正口吃。那为什么说这是一首“口吃”诗呢?因为这首诗属于吃语诗,也是绕口令的前身,诗中的每一句话,都需要用声母相同的字。

虽然古代的普通话、发音和现在的不太一样,但是要想念好这首苏轼的这首“口吃”诗,还是需要一定的普通话水平,如果能够一次就读得很通顺,那普通话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也能说是过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