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短视频播放量过千万,真没你想象中那么难

 医馆界 2021-04-15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 口述 | 庞震苗
撰稿 | 重楼

编者按:
2020年初,正逢疫情肆虐之时,中医药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并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然而,中医有如此好的疗效却得不到应有的宣传,也得不到患者群众的重视。

情急之下,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庞震苗博士发布了《我想说段心里话》这段视频,结果在社交网络中广为传播,引起了很多同行及中医药热爱人士的共鸣。为什么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中医,却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在医学界缺乏话语权呢?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庞震苗博士:

如何通过新媒体打造新中医品牌?我想突出的三个字——新中医

我本硕博都是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的,是非常纯正的中医。但是在我20多年的临床和教学生涯里头,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中医不纯正了。我经常对纯正这两个字感到非常的疑惑,我今天想跟大家讲讲我对新中医的理解。

1
中医舆论环境现状

历史上,严复,鲁迅,还有李敖等人都曾经发表过一些让人记忆非常深刻的关于反对中医的看法。一直以来,类似这样的声音也不少。

但是现在在互联网上,比如说有很多的流量非常高的帖子,他们开始给老百姓宣传一种观念——中医治病很简单,比如说“当归加益母大姨妈回来了”,“白醋加益母赶走阴道炎”,这些帖子的流量都是过千万甚至几千万。

但是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中医,我觉得这样的声音,比反对中医的声音更有杀伤力,越是夸大了中医,就越是让中医黑有机可乘

然后还有一些新媒体号,他们的粉丝非常多,他们的主角就是白发苍苍的所谓的老中医,但事实上他们很多都是不靠谱的,这种做法是在毁掉我们的中医,毁掉我们这个行业。

在疫情过后,大家可能觉得中医在重回舞台,我们中医人觉得中医在防控疫情里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特别是作为广州人,我们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在国医大师邓老的指导下,中医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是事实上对于外界来说却未必是这么认为的。

2020年11月,我在《江苏卫生系事业管理》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主题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西医新媒体科普宣传影响力的一个对比分析。

虽然我们觉得中医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发出了很多声音,但事实上在我们把所有的指标进行比较以后发现,中医跟西医完全就不是一个量级。西医不管是点赞量互动指数还是传播指数都是远高于我们的中医的,约为中医的两倍

2
中医要主动发声

在网络时代影响力如此巨大的时候,我时刻思考一个问题,我可以做什么?

作为一名中医,尤其是一名新中医,我们应该主动去发声,增加我们的话语权。如果我们都不发声,只是老老实实做好中医的本分工作,群众慢慢就会觉得中医默认自己是无效的,是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到最后我们就不敢发声,再也发不出声音了。

我很认同北京协和郎景和院士他讲过的一句话,“西医很强大,中医很伟大,中西医结合,厉害了!”这就是在向这个社会表达对中医的肯定。

中医需要发声,而且需要发出正确的声音,以防止我们现在社会最大的一个问题——劣币驱逐良币。如果我们不发声,那些伪劣中医就会把我们这些正统的中医驱逐出去,这一滩浑水就可能把我们的生存环境给搞砸了。

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关于中医中药都是安慰剂的说法,我觉得这非常过分,非常嚣张。事实上包括在疫情中,我们都可以证实到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是完全大于纯西医治疗的。


3
这个时代的医生需要IP

一、从社会需求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非常庞大而且非常现实的医疗需求和医学健康科普需求,社会医疗服务的需求量是在不断增大的,因为老龄化、少子化以及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需求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并且,健康科普的需求缺口也非常大。

二、从新媒体的可操作性来看

很多人会觉得搞新媒体一问三不知,太困难了。事实上,包括图文、微头条、中视频、短视频,现在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发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也不需要专业的团队来拍摄和制作,这就极大的降低了医生的创作难度,也让更多同行加入到为人民健康科普的行列。

三、从受惠群体的角度

做科普到底为了什么?我觉得做科普的终极意义是让我们的老百姓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个人医生,不用再杞人忧天,也不用再担心上当受骗。

比如说“宫颈糜烂,HPV病毒是性病”这些言论,包括什么私密护理都是大行其道,非常容易招揽生意,我们的女性患者很容易受骗。把这种情况纠正到正确的轨道上的责任人应该是医生,这个任务是不能够推脱的

另外,门诊能看的病人数量很太有限了,但是通过新媒体去科普很容易就能制造一两千万的流量,这样就可以帮助成千上万的群众,因此我觉得我们是有责任去做新媒体的。

很多人问我做自媒体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传递信息,建立服务层面的平台。信任感可以从弱关系开始,然后通过新媒体让认同你、喜欢你的人慢慢增加,有了知名度,有了信任感,治疗起来往往可以事倍功半,增加疗效。

4
你对自媒体有信心吗?

有同道也担心说,我是年轻的医生,不是专家,也不是大咖,我会有粉丝吗?答案是有的,只要你真诚,切切实实为他们着想。

消费者也是各种各样的,各花入各眼。我举两个例子,一位是“乔师兄”,其实他是刚刚从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的,现在却有500多万的粉丝,他就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年轻小伙子;

还有一位叫“邱医生”,他是一个年轻的主治医生,但他的粉丝有600多万;还有“刘佳勇医生”,他有超过1000万的粉丝,而他只做瘢痕修复咨询这么一个事情;

还有北京著名小儿皮肤专家张文鹤,关注他的粉丝有2000多万,他的粉丝量是巨大,门诊也是踏破门槛。

<<图片可左右滑动>>
5
我的新媒体科普之路

我的学生建议我一定要做新媒体。他们打了个比方,说现在做新媒体就好像30年前在广州的北京路买商铺一样,抓住流量就是抓住了机遇。他们说我根正苗红形象好,如果不做新媒体的话,就是放弃了一个广州北京路的商铺。

于是从2016年开始我就写文章,最开始单纯是写文章,到了6月份我参加了新浪的沙龙后,7月份我发布了第一条图文,到了2019年我开始发布短视频。再到后来我就要录制视频上镜了。

其实一开始我是非常拒绝录像的,因为我觉得很丢脸,于是就拒绝了很长的时间,我说我绝对不会发抖音的。

但是后来我的同学跟我说,庞老师你太傲娇了,你知道现在CCTV新闻联播的主持人都在抖音开号了吗?他们还给央视主持人的视频给我看,开头第一句就是“各位观众朋友没想到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见面了。”

最后我还是被说服了,我从今年2020年1月开始录制并发布视频。

2月份在疫情期间,我看到了我们中医人、中医药局为疫情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但是所有的媒体都不报道,我心里非常的着急。于是我就在抖音上上传了《我想说说心里话》这段视频。

虽然上传完只有一个小时就被抖音撤下来了(可能他们觉得很敏感),但是当天晚上这段视频就开始在微信上疯传,甚至推特等国外社交软件上都有。

很多同行给我发信息,说如果邓老还在世的话,看到我们中医界有人发声一定会很高兴。当时我听到这句话,心里头很触动,我也流下了眼泪。

我这两年做的新媒体,,主要在抖音快手APP上发表一些科普视频,我现在在经营一个IP——“庞教授说姨妈”

比如说《老公的小蝌蚪能不能跑完全马拉松》,也就是通俗地讲解人工受精的理念,还有《什么叫膏方?》《绝经了,是不是担心排毒就排不出来了?》《大姨妈期间能不能吃雪糕?》

《没有子宫对同房的影响》《女人比男人老得快怎么办?》都有不错的阅读量。这已经证明了我们做科普能让更多的群众受益,能学到健康知识。

6
不同类型的新媒体该怎么做

我觉得品牌打造的核心就是要持续突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和专业经验,这三部分加起来就等于你的人设

新媒体的不同平台有不同的操作技巧,例如说图文创作类,我主要是写每次我出诊时的门诊故事,比如说子宫脱垂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不孕症的患者,当读者看到这些患者的故事时,总会有很多人处于类似的处境,会产生共鸣。

于是我就会在评论区搜集留言,然后做一个《庞教授每日答疑》,去解决她们最关心的问题。

接着我会为大家展示我的业余爱好,以及我们医院的一些科室活动,还有我获得一些荣誉的图文等等,大家如果不知道写什么素材的话,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经验,我自己还是很喜欢写这些素材的,并且读者们也是很喜欢看这些内容,因为很多东西对她们来说都是充满新奇。

重点是视频创作类,不过我并没有在视频上花很多时间,进而影响我的工作和科研。因为我每个月大概只录一次,每次录两个小时,我们会提前写好文案,每次大概录制30段视频,那么也就是说一个月只需要两小时的录制,按照一天发布一段视频的频率,就足够发布一个月了,这其实也不会给我的工作带来多大的影响。

7
打造自媒体的6点经验

一、给IP命名

IP的命名不需要很高大上的,像大家看到的“乔师兄”、“邱医生说”这些IP都是很朴实的。我觉得命名一定要通俗易懂,但同时又要有个人特点,让人过目不忘,并且一定要将你的个人特点简单明了的表明出来

还有就是全平台要使用同一个IP,也就是说抖音、快手、头条、微博等不同平台的账号要同一个名称,这样子你的IP才统一,才不会分散流量,减小品牌效应。

二、短视频是重点

我觉得现在是短视频的时代。很多人都会和我之前一样,不太愿意露脸,不想录视频,怕丢人。但是我们要知道,原来像微博那样的纯图文类媒体已经被抖音快手等视频类的新媒体给取代了,他们的流量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所以我觉得图文要有,可以让一些铁杆粉丝深入地去了解你,但是短视频是重中之重,因为它的效率更高,传播面更广,它能以更高的流量为你吸引新粉丝,引起大家的关注,你的自媒体才能有后面的发展。

三、要持续更新

如果新媒体不持续更新内容,你的粉丝就不会继续关注你,慢慢的就会丧失兴趣。以我的经验,短视频要一天一更,图文类大概是三天更新一条。要通过持续更新去维持日常阅读量,维持关注热度,再时不时发布一些热点视频,热点文章,这样你的自媒体号就可以持续上升发展。

而且现在在自媒体发表文章和视频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以前写日记,只不过现在写日记更简单了,在手机电脑上敲几个字,或者用手机随手拍张照片,拍一段视频,稍微编辑一下就可以发布了。

四、IP的主体应为个人

譬如有很多医馆诊所的IP都是以医馆作为主体,也就是机构IP。

我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头探索,我发现对于个人来说,尤其是作为患者,他们更关注的是医生这个人本身,因为医生才是他们最后接触的对象。

因此个人IP更能实现我们的最终价值,并且只有个人的IP大家才愿意去更新内容,因为每一次更新内容都是与自己息息相关,就是在推广自己,都是为了自己获利,这就让我们有了积极性。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一家诊所机构有3到5个高流量的个人IP,这个机构的流量自然而然就能被带动起来,这对诊所机构来说是最好的广告,因为这是自下而上的。

所以我建议医院和诊所都应该帮每个专家去打造他们的个人IP,最后把个人的流量都汇集成集体的流量。

五、要有微信公众号

虽然现在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是最大的,但我还是建议各位中医师同仁千万不要忘了建立微信公众号,因为无论是头条还是抖音,这都是借助别人平台的流量,是随时都有可能被平台封号的。

而微信公众号是你自己的,就能更稳定更安全。并且就目前为止,微信是最普遍、最有用户黏性的通讯工具,维持微信公众号也能更稳定地维持粉丝之间的牢固性

六、IP形象

我们在设计IP的形象时,要有统一的风格。比如我们可以用穿白大褂的照片作为头像,再加上统一的视频封面,视频结尾有固定的话语,这样粉丝就会对你产生的固定印象,从而锁住你的人设。

实际上我在抖音上视频的封面就是固定的,然后我的图文“每天一篇科普门诊故事”,我都会放一个穿白大褂的照片,从而增加病人对我的信任感。我在每一条视频的最后都会说一句话:“关注庞教授的时候学点中医知识”。

于是当所有的图文和视频都按照这样的格式,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统一的品牌IP形象,这样就能让大家印象深刻,事实上在业界大家也是很认可这种做法的。

8
做自媒体的感悟

这几年做自媒体我领悟到四个字,就是“天道酬勤”。事实上在这条路上确实是付出了很多

大家说做一份工作不容易,如果是双肩挑就更难了,但实际上我现在是临床门诊教学上课加上做科研三肩挑虽然很忙碌,但是我觉得收获也是非常的丰厚的,让我感受到了做中医的魅力和中医的乐趣,我非常愿意坚持走这条路。

我认为到现在我也没有忘记我做新媒体的初心,作为一个妇科医生,我就是希望天下的女人都可以健康美丽,并且能够远离那些有意无意专骗女人钱的不法黑心商人。

另外,作为一个中医大夫,我想坚持分享中医的知识,分享中医的精神、哲学,推广我们真正的中医中药,以免被一些中医黑和一些江湖骗子毁了我们的中医。

中央在阐明了《健康中国战》和《健康中国行动2030》以后,今年又推出了《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法》,简称《健康促进法》。

里头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都要承担健康促进的职责,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医疗卫生人员还有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时候,都应该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这是明文确定医务人员今后要增加这么一项工作。

马云说过,“未来的30年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30年”,80后、70后、60后都要使用互联网,也就是说大家都有可能在新媒体上碰到我们的新中医。

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工具,为我们的人民群众进行卫生健康科普,去弘扬我们的中医文化,推广祖国医学。我们永远都不需要担心做新媒体可不可行,因为做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业永远不会缺乏市场。

庞震苗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中医妇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新南方优秀教师,主编及参与出版专著10部,澳大利亚墨尔本迪肯医学院、中山大学政务管理学院访问学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会办中医政策研究 “十三五”课题组专家。

2016年主编出版《社会资本办中医启示录》一书,是国内系统论述社会办中医的第一人。广东卫视多栏目特邀中医专家;近年来坚持健康科普,在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庞教授说姨妈”专栏拥有粉丝超400万,让超过8000万中国女性从庞医生健康科普中获益。


I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