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峰记忆】 赤峰“百年老厕”发现记

 捉光凑影 2021-04-15
赤峰“百年老厕”发现记
 
刘晓欣
 
在东横街“大楼后胡同”西口,曾有两座古建筑,一座是支栋楼,一座是更楼,笔者曾撰文在报纸呼吁保护。可惜的是,在火花路北通工程中,先后被拆扒了。2004年8月23日,记得是一个上午,笔者拍了几张头道街老庙院子照片,之后骑车去二东街,打算拍几张“大夫第”的片子。路过东横街,觉得“大楼后胡同”这片尚未被开发的地段应有点“老货”。“赤峰第一楼”支栋楼不见了,砖头石块未被清理,在它的东侧,笔者发现了一座青砖小瓦建筑。走近一看,是座老厕所。

图片


史料记载,支栋楼建于民国初年,约1912年。老厕的建筑样式与知情人给出的建筑年代吻合。百年老厕的发现让笔者兴奋不已。

此院落在兴业银行之前为何人拥有,笔者尚未考证。能延存至今,因为有大院后墙、支栋楼和银行家属楼的遮蔽与保护。民国6年(公元1917年),赤峰街破天荒建了10个公厕,伪满康德元年(公元1934年),重修了这10个公厕,又增加了两个,建筑样式升级换代。两次公厕的修建,对赤峰街公共卫生和厕所的建筑样式都带来了重要变化。从位置上看,这座老厕不在街路边,应不在两次建厕范围数量之内;样式一改简陋的茅厕,以砖瓦构筑,分“男厕”“女厕”,算是“洋厕”。赤峰街能建这样厕所的人,应是一位开明人士,让人浮想联翩!想到这,举起相机一阵猛拍。

图片


存在百年,为何“馊”(腐烂)了根而不倒?带着这个疑问,第二天,笔者又到了东横街。一看不要紧,又有一个惊人发现:厕所后坑墙体的根部,“馊”得厉害,掉了几块砖,露出一根粗约20公分的松木柱子。六根圆柱隐身于青砖中,厕所有了“坚不可摧”的支撑。老厕虽不是四梁八柱,但结构相同,它的出现,让赤峰增添了一座见证历史的建筑实物。记得英国唐宁街的一个百年老厕,被公布为古建筑,成为著名文化旅游景点。

图片


青色的小瓦上长了杂草。两天后,笔者与同事到呼市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汇报“红山遗址群”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情况,跟王大方处长讲了百年老厕的事,问能不能申报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大方非常重视,说在中国,古建很多,但百年老厕极为罕见,应当保护,让把材料报上来。回来后,请敖汉旗文管所刘海文画了厕所图样。不料,没等上报,笔者再去看这座老厕时,已被推平了,成了一片废墟。赤峰一座座古建筑相继离去,令人痛惜!当时拍的几张照片,成了这座百年老厕的最后影像。
图片

图片

刘晓欣,赤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赤峰街历史文化资深研究者。

图片 

 电子版同期发行于线图情(http://www.)

图片 

赤峰读书报微刊

图片

主管单位

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

赤峰市图书馆

地址

松山区锦山路南段赤峰文博中心A区中段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赤峰读书报微刊编委会

图片

主   任

丛  培  智

副主任

 吴立新     杨  光

编   委

薛   瑞   鞠红耘  乌云高娃  罗显伟  祁鹏莉  周明璇  

李卫东  陈玉玉  刘昊  白嘎力  李灵芝  

主  编

刘  淑  华

执行主编

卢瑞彬(默涵)

编辑制作

李 博  杨玉婷  刘罡宇

责任校对

晓  晗

文化的滋养沃土  读者的精神家园

赤峰读书报微刊

作家的原创平台  好书的阅读导航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