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后一首“唐诗”,出自元代不知名诗人之手,最后的千古绝唱

 文化点心铺 2019-08-21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唐诗的光芒穿越了千年夜空,时至今日依旧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关于唐诗,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诗,并非唐人首创,但却在唐人手里焕发出了最美丽的光芒,大气磅礴,肆意昂扬。

失意时,李白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忧郁时,杜甫低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孤独时,王维轻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以说,头顶的星空、 眼前的山水,远方的家园,背后的故国,脚下的土地,心中的梦想,都被唐人写进了诗歌里,刻成了两个字“意境”。

唐诗之后,宋诗也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空。然而在这片天空下,山川草木萧索清瘦,江河湖泊凄冷枯索,理趣有余意趣不足。此后,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雄霸文坛,“唐诗”便更加寂寞孤独了。然而,正如深谷幽兰,文人的浪漫和感性总会在不经意中创造出最美的风景。

一位元代不知名诗人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意境之绝美,后世学者赞其为最后一首“唐诗”,堪称中国古典诗歌最后的千古绝唱。如果把它放在唐人诗作中,几乎无人能辨真假。那么,此诗究竟如何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元末明初人,其父为南宋义士。除此以外,历史上便再无任何关于他的记录了。在此,容我做一些简单的猜测,以慰诗人。元灭宋,其父身为南宋义士,必定经历了无数争斗厮杀。唐温如耳濡目染,在宋亡以后又怎么可能会将自己的一腔才情献给异族?

如果不走入仕途,一个文人的一腔热血又该如何安放了?于是,唐温如索性将人生彻底释放在山川湖泊中,与天地为伴,和清风同眠。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温润如玉,将人生过成了一首首“唐诗”。

这首诗为何能被称为最后一首“唐诗”呢?一言以概之,“意境”。众所周知,唐诗几乎把意境写绝了也写完了。为了寻找一种新的途径,宋人就在“理趣”上做文章,也创作出了很多佳作。但从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上来说,唐诗外向,自由,青春,昂扬,更能体现文人的感性和浪漫。

这首诗是一首记游诗,极负艺术个性,意境唯美浪漫,笔调飘逸空灵,构思新颖独特,在唐人之后的诗作中极其少见。尤其是充溢在诗作中的浓郁的浪漫气息,真是让人恍惚间梦回大唐。

诗作首句“西风吹老洞庭波”,寓情于景,境界阔大,开篇就给人一片秋风肃杀之气。西风烈烈,劲吹湖面。洞庭湖一望无垠,在飒飒秋风吹拂之下,似乎像人一年没有了春日的活力,显得沉郁苍老。这样的景色,很容易让人兴起岁月流逝,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紧接着“一夜湘君白发多”,诗人顺势而下,借用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的传说故事来更进一步地描写秋日的萧索。秋风劲吹,吹老了洞庭湖,吹老了美丽的湘君。这样的洞庭秋色多么新奇,又多么令人惊心啊!而诗人的迟暮之感也油然而生!

诗作三四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堪为神来之笔,最为后人称道,足以比肩很多唐诗经典。秋风劲吹中,诗人饮酒自乐,不知不觉就醉了。不知何时,夜色深沉,满天繁星。而风也停了,洞庭湖也安静了,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一时间,诗人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泛舟,而是在银河之中荡漾,船舷周围一片星光灿烂。

多么美丽的意境啊,犹如童话一般的世界! 这样的梦即真实又虚幻:船在水上,星映水中,诗人半醉半醒,已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梦虽无痕,诗人感觉却那么真切,似乎可以装满小船,“压”住星河。唐诗中写梦的诗很多,但像这首诗如此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实在是不多见。

然而梦有多美,现实就有多么不堪。唐温如如此描写梦境,其实正是因为他在现实中有太多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唐温如才能够保持一颗纯净之心,徜徉在山水之间,悠游于诗词的平仄之中,写出了这样一首意境绝美的足以乱真的“唐诗”

对于唐温如的这首诗,您喜欢吗?您还知道哪些冷门却十分唯美的诗作?欢迎留言分享。传播中国古典诗词之美,需要你我的参与!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