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美清江,三百里画廊在长阳(叶平)

 叶老师YP 2021-04-15
向王天子吹牛角,吹出一条清江河。声音高,河水涨,声音低,河水落,吹出一条弯弯拐拐、拐拐弯弯的清江河。

——题记

清江,古称“夷水”,长江的一级支流,全程都在湖北境内。按古代《水经注》记载:清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砾。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

发源于湖北利川齐岳山的清江,流经恩施州辖的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五县市,以及宜昌市辖的长阳、宜都两县市,在宜都陆城汇入长江。洋洋洒洒八百里,穿山越峡,宛如一条蓝色飘带,号称“八百里清江”。其中,在宜昌境内的水域约三百里,因风景极其峻秀被称作“清江画廊”。

清江是我国800万土家人的母亲河。国人大都知道清江上游土家民风民俗浓郁的恩施大峡谷和恩施土司城,却不太清楚土家族其实发祥于清江下游的武落钟离山。19万年前,原始“长阳人”在这里点燃了长江流域人类文明的第一堆篝火;4000年前,向王天子廪君在这里吹响了巴人拓土开疆的第一声号角。考察土家族的发源地,是清江旅游最主要的人文目标。
我们的这一美篇,说的就是清江之宜昌段(含长阳和宜都)。请大家伴随我们的脚步,游览“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的山水画廊,感受武落钟离山的巴人家园,以及宜都巴楚文化交融的古潮音洞。

清江画廊:东方的多瑙河

清江画廊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就在城关镇龙舟坪附近,为国家5A级风景区。清江画廊被人赞颂有长江三峡之雄,桂林漓江之清,杭州西湖之秀,有东方多瑙河之誉。

穿过一道长长的隧道到达景区,眼前一亮:隧道出口上书“巴人源”,标志是一个手舞足蹈的白虎。传说巴人首领廪君死后化为白虎升天,巴人以及巴人后裔土家人尊白虎为其本族的图腾。

2006年在白虎标志下留影画廊。
2013年全家三代同游画廊。
以下的行程,分别用一幅图、一句诗的方式吟诵清江画廊的入口之秀。
青山万里一孤舟,
蜜桔青柑几欲熟。
野渡无人舟自横,
鼓乐齐鸣迎客游。
峭壁峻岩绿林幽,
清江画廊溯江流,
绝壁青峰天梯上,
雕梁画栋登龙舟。

倒影峡:清江画廊的扉页

乘坐龙舟游船,驶入清江画廊第一个景点——倒影峡。
倒影峡位于隔河岩大坝北侧,峡谷全长5公里。此处原名“倒鱼溪”,只因溪中有块巨石,形状酷似一条倒挂着的大鲢鱼,影倒水中栩栩如生,当地人便将这个地方改名为“倒影峡”。
倒影峡沿途山奇水秀,河静谷幽,山峰陡峭,处处皆画。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弥勒佛、孔雀开屏等景点。
如果说,把清江画廊比作一本画册,那倒影峡就是清江画廊的扉页。也有人说倒影峡的灵山秀水,是清江山水的点睛之笔。
这是鬼斧神工的孔雀开屏山,右边的山形极像一只昂首开屏的美丽孔雀。
借用一句唐诗“鱼游枝头鸟宿水”,比喻倒影峡的“倒影”奇景最合适不过。
清江大佛或称“巫灵大佛”。天然玉成,未经任何雕琢,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此大佛俗称罗汉峰,三面环水,高278米,底宽144米,为四川乐山大佛的三倍。清江的蓝色水面犹如大佛底座,大佛双臂半环于胸前,头部高耸入云,如天造地设,形象逼真。
2006年,独自摄影倒影峡,用的还是卡片机。
2013年,祖孙共摄倒影峡,已经有了单反佳能D40。
倒影峡中看清江:清江的水极其清澈,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颜色,似绿非绿,像极翡翠的绿。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温柔如缎、清澈如光的清江令人难舍难分。
龙舟游船之上看清江:清江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优美的歌,更是一幅迷人的画。

仙人寨:人文初祖和下里巴人

仙人寨建在一个半岛上,距离清江画廊风景区门楼处约一公里,与隔河岩水电站大坝隔江相望。
从清江上看,仙人寨的主体部分是一个被称为仙人洞的半开敞巨大山洞。
浮在清江上的仙人寨风光,堪称钟灵毓秀。
走上仙人寨,立即有一种仙风袭来的仙人感觉。
这里堪称动植物王国,有近200种珍稀植物,尤其以仙香草,四季杏、田三七、岩白菜、岩松、芦荟、鸽子树等最为迷人。
最引人注目的,是100多只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清江野生猕猴。
成群结队的弥猴陪着你玩耍,与你调情打趣。
有趣的是,仙人洞内天然地陈列着一系列珍贵的宝物,既有佛教的庙宇佛像,又有世俗的悬棺和人文初祖,各个相安无事,和谐共处。
迎面而来是一尊巨大的弥罗佛。
其上,一层一层排列着“神仙”与祖先的稀罕物事。
这里有古代巴人遗留的火药碾制场遗址。
释迦摩尼佛身后蘑菇状的钟乳石,被称为“人文初祖石神”,有碑刻为证。
一座巨型的玉石卧像平躺在仙人洞里,不知道是佛还是仙?
古代巴人的悬棺,放置在“仙人洞”高高的洞壁上。以悬棺方式埋葬是巴人的习俗。然而,数千年前在没有吊装设施条件下,巴人究竟是如何将这些棺木放置于悬崖峭壁,一直都是未解之迷。
这里也有个“首义纪念碑”: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的白莲教起义——清朝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首先就爆发在长阳县的这个仙人洞中。洞中的塑像是白莲教首领刘之协。
仙人洞回望碧绿的清江,更显江水的妩媚动人。

仙人洞右侧,是一条修建在陡峭山崖上的栈道,供人了解“巴人”的来源和远古巴人的形象。

有关资料介绍说,土家族的祖先就是巴人。而巴人的后裔不仅包括土家族,还有苗族和傣族等,广泛分布于湖北鄂西,湖南的湘西,四川东部,云贵高原的大山密林之中。
这里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古代巴人遗骸遗址。
以及复原的远古巴人头像。战国时期楚国宋玉《对楚王问》写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说的正是巴人。巴土文化以“土”为特色,反映俗人俗事,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至于巴人从何而来,我们需要再次登上清江游船,前往武落钟离山一探究竟。

武落钟离山:土家族发祥地

乘船逆江而上25公里,清江中浮起的状如富士山的那座山,海拔仅380米。它就是巴人的圣山武落钟离山,800万土家族的发源地。
武落钟离山是武落山与钟离山的合称。这个山的名字讲起来实在是够复杂:“落”是长阳俗语,指“堆”“叠”之意。武落山又名佷山,表示这里有五座山,或者是一座有五个山峰的山。因“五”与“武”同音,久而久之就讹称“武落山”。佷山东隔长杨溪有撞钟垴山,古传有鸣钟悬于其山,因其与佷山被长杨溪所隔离,故称“钟离山”。后来人们便把武落山(即佷山)与撞钟垴山(即钟离山)总称为“武落钟离山”。
武落钟离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四千多年前,巴人首领廪君就诞生在这里。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远古的时候,巴人先祖居住在武落钟离山,那里有巴、樊、晖、相、郑五姓人家。巴姓出生在赤穴,其余四姓出生黑穴。
巴氏一脉“故出巫诞”,其后人巴务相从小受巫文化影响,勤劳好学,青年时就学会了捕鱼、狩猎和占卜。
巴人文化广场和廪君吹号角
由于当年没有首领,人们信奉鬼神。各姓族人便一起约定掷剑于石穴,若有击中的人便可奉为君主。结果只有巴务相一人击中,族人皆叹服。然后又让五姓代表乘土船,如果有能浮起的人,最后立为君主。结果其他四姓的船都沉没,只有巴务相一人能浮起。所以大家共立他为五姓之首,名号廪君('廪'古代指虎)。用比武的方式推选首领,大概是史书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民主政治。
廪君肩负族人重任,开疆辟土,率众从武落钟离山出发,朔清江西迁徙至盐阳(今湖北恩施境内),征服了盐水女神,并结为夫妻(另一种说法是盐水女神为留住廪君,化作漫天蝗虫挡路。廪君爱江山不爱美人,弯弓搭箭射死了盐女),继而“君乎夷城”(在清江上游恩施境内高山之麓建造起一座夷城,自立为君王),这就是历史上存在了数百年之久的巴国前身。所以,清江古代亦称盐水或夷水。
极盛时期,巴国的疆域以今天重庆渝中为中心,控制川东、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直到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巴国消亡,但土家族则继续繁衍生存,从巴务相发展至今,遍及湖北恩施、湖南湘西、重庆黔江、贵州铜仁、湖北宜昌等五个市州、三十六个县市。
廪君巴务相为何又称“向王天子”呢?原来,巴人实际上很少使用“巴”为姓氏,“向”从“相”出,这位巴人最早的部落首领巴务相,是被后人追认的“向王天子”。清朝乾隆年间的土家族诗人彭秋潭写道:“土船夷水射盐神,巴姓君王有旧闻。向王何谓称天子,务相当年号廪君。”

至此,我们对廪君故里为何被称为“民族之源”才不至于一头雾水。

廪君殿前左右建有钟鼓楼。
廪君殿内供奉土家族迄今最大的廪君雕像和盐水女神雕像。
廪君雕像
盐水女神雕像
廪君殿前仰望武落钟离山最高处,山顶上有魁头岩、牛角岩、盐女岩、石神台、庙凸岩等五座石峰,向王庙、石神庙历历在目。
这座突兀的山峰就是武落钟离山的最高处——石神台一柱擎天,石顶平台建有石神庙。

石神台照片后面这块石头极像一个头戴土家族包头的女子头像,称盐水女神,是廪君的夫人。前面的石头被称作盔甲石,是巴王的盔甲化身而成。据介绍,这两块巨石组成了盐水女神深情凝视夫君盔甲,等待巴王凯旋归来的情形。

奋力攀上石神庙,俯瞰向王庙,美丽清江也一览无余。珠含玉蕴地,下里巴人音。大山大江孕育了一个出色的文明,巴人的身影并没有消失在峡江,而是化为热血,浸染着每个土家人。
向王庙祭奠的也是巴人首领廪君巴务相,这里就是'向王天子一支角,吹出一条清江河'的地点。
赤黑二穴。“黑穴”和“赤穴”,这两穴是部落生儿育女的地方,巴务相出生于“赤穴”。
白虎亭。白虎是土家族人的图腾,象征土家人英勇、强壮和威猛。相传巴人领袖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升天。
白虎亭处的这尊天然石虎,昂头向上,似乎在伸颈长啸,就要飞身而去。
德济亭。巴务相被尊奉为廪君后,率族人溯江而上向西发展,得到了盐水女神的相助,并结为夫妻,共创疆业,繁衍了巴人子孙。后世追思盐水女神的功德,尊其为德济娘娘,修亭以资怀念。
白虎堂。返回山下的清江畔,坐落江边的吊脚楼就是为纪念廪君而修建的白虎堂。
土家吉祥物——白虎图腾
土司服饰
农具与制作鞭炮的器械。
土家文物
向王桥

清江画廊:此景只有天上有

站立在向王宫观景平台,眺望清江画廊,吟诵诗情画意:
长阳有清江,山光接水光;
翠碧三百里,美名曰画廊。
正是江南好风景,
渌水荡漾清猿啼,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独叶。
桃花源里迎故客,
春来还发旧时情。
此景只有天上有,
人间哪能几回行。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
三百里画廊在长阳。

隔河岩大坝:高峡出平湖

龙舟游船返回长阳龙舟坪。雄伟的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拦水大坝矗立眼前,高峡出平湖的景色格外养眼。
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是上世纪我国水电建设的“五朵金花”之一,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于1987年开工,1993年首台机发电,1996年全部建成。
工程主要建筑物为重力拱坝,最大坝高151M,坝顶长653M;水库总容积为34.54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年发电量30.4万千瓦时。
隔河岩电站的水库和拦河大坝,对清江风景区也发生了重大作用,清江水位抬高,风景更为秀丽。水库大坝本身也成了一个著名的景点。
2006年,我们抵达隔河岩电站拦河大坝的时候,恰逢云遮雾绕,甚为壮观。

宜都古潮音洞:巴楚第一奇洞

清江流过隔河岩电站,流经宜昌市的第二个县市宜都,并在宜都陆城汇于长江。宜都境内最著名的自然文化风景,是位于该市聂家河镇的古潮音洞,被人称为“巴楚第一奇洞”。
宜都市,东汉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取“宜于建都”之意。巴风楚韵,文化交融,底蕴深厚。
清江长江,两江交汇,泾渭分明。八百里清江至此完成了它清澈见底的流程。
聂家河镇的古潮音洞景区大门外,耸立着一座高7.8米、宽12.8米的仿古牌楼,由变形的两组虎座飞鸟和一组虎座鸟架构成三门。古代巴人崇虎,楚人仰凤,这一图腾反映了古潮音洞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

两尊汉白玉雕刻的高达2米的石虎蹲伏其下,虎背上及左右各亭亭玉立一只五彩凤,中间的两只背向而立,颈项间牵联着形若满月的鼓面。虎为巴,凤即楚,其创意源自代表巴楚文化交融的珍贵文物“虎座凤架鼓”。

景区左侧山边建有四栋土家吊脚楼,外观样式精美,风格各异,登上吊脚楼,可放眼起伏间苍翠的群山,鸟瞰阳光下彩色的渔洋河,观赏飞流直下的云瀑,听涛声阵阵的潮音。
古潮音洞又名谢家洞。相传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部队作战受挫,向西南转移,途经聂家河时,当地豪门大户谢嘉应带领地方武装与义军抗衡,寡不敌众而带领人马逃到潮音洞困守。义军追到筐山山麓,只见悬崖峭壁之上有一石洞,易守难攻,只好收兵而去。
崎岖登山小道,一路上古树紫藤缠绕,怪石林立。
途径多处瀑布。观飞流直下的小瀑,听涛声阵阵的潮音,真的令人心旷神贻。

潮音洞就在半山腰,临进洞前,放眼苍翠的群山,鸟瞰阳光下的清江支流渔洋河。

古潮音洞为大型石灰岩溶洞,成洞于寒武系时代,距今约5亿3000万年,洞叠洞,洞连洞,洞洞相通。
洞口有五幅清光绪年间摩崖石刻,行文优美,雕刻细腻,是宜都境内罕见的近代文化研究史料。
潮音洞分旱洞和水洞上下两层。据说,每逢夏秋季节,洞内雾气腾腾,从洞口内向外飘出,如村户人家的袅袅炊烟。洞口一块巨石挡道,恰似一天然“保龄球”。
当你步入旱洞十余步回望洞口,活脱脱一只护门神犬映入眼帘。相传真武帝返回武当山途中,被此洞秀美景色所吸引,便在洞中讲经布道,为防妖魔侵扰,特派神犬在洞口守候。
入洞后,首先入眼的是一擎天巨柱。高39米,围径37.8米,堪称“中华第一巨柱”——据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考证,该柱为目前国内发现的岩溶洞穴中最粗的石柱。
旱洞中,一步一景,周围钟乳石,似山水,似花卉,似老鹰,似磨盘,似人形,似百兽,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老鹰钟乳奇石,形象逼真。
从旱洞踏铁梯而下数45米,可进入奇幻水洞。从旱洞下水洞,在灯光照耀和雾气缭绕中,我们穿越了据说是三峡地区最大的地下钢铁走廊。
这里一年四季潮音萦绕不绝,时而像千军万马在奔腾,时而像有人拨弄琴弦。听上去像水流声,似风声或气流声。忽然间,又响起了轰鸣般的潮声,这就是“潮音洞”名的由来——两洞上下水流相通,因水势湍急,落差高达50米,故水声如潮。
在雾气萦绕中,登上小木船,横穿水洞。水洞高18米,宽6米,最宽处20余米,全长125米。水质清澈透明。
据说,洞中的透明鱼为世所罕见,被命名为水晶鱼,通身晶莹透明,体内五脏清晰可见。可惜我们没有发现这种奇鱼。乘船荡舟,沿途所见依然是石笋石柱……
出水洞后,风景依然秀丽。有僧人在悬崖下布置了一处道场,又为古潮音洞增添了一处景观。
离别古潮音洞之前,观赏门前的群山与翠竹。
在古潮音洞前留影,为我们的清江之水宜昌行划上完美的句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