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声飘在春风里

 东营微文化_ 2021-04-16

歌声飘在春风里

一夜春雨过后,天地之间被滋润得焕然一新。一辆崭新的大巴车缓缓启动,迎着初升的太阳,向着目的地出发。车子驶过,从车窗里传出阵阵歌声,“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不错,车上是一群快乐的老年人,他们是利津老年大学的学员们。
大巴车从凤凰城出发,转眼就上了利津黄河大桥。看着雄伟壮观的大桥和滚滚东去的黄河水,年轻漂亮的导游拿起话筒,向大家介绍起大桥的情况:利津黄河大桥始建于1999年,2001年建成通车。是全市第一家利用BOT方式融资兴建的大型建筑物。大桥建成前,凤凰城偏居一隅,交通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当时的县领导下定决心建设大桥,组成专门班子筹划大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拿到了建桥批复手续,使建桥的期盼与梦想变为现实。导游指着大桥左侧介绍说,在建的东津黄河大桥,一二年内即可通车,又一条贯穿县境内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从县城穿越。大桥右侧不远处,是从县城内经过的天津至潍坊的高铁,将于年内全线开工,凤凰城从偏居一隅,将会迎来公路和铁路网的覆盖。
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公路两侧高大整齐的树木,向车后倒去。迎春盛开的鲜花,有的长在高大的乔木上,有的挂在丛林的树枝上,树底下是一方方郁金香和二月兰,俨如一方方的花地毯。沿途风光之美,非我秃笔拙思能描述,还是借朱自清《春》里的语来描绘吧:“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生活的那个年代,大概还没有引进樱花和郁金香这些洋花吧,不然的话,他定会把这些洋花的名字也写进《春》里去。有一句广告词叫做“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心情。”我想,这就是车上这些老年人此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吧。
大巴车缓缓转弯,导游说:“黄河文化馆到了。”话音未落,“黄河文化馆”五个大字赫然入目。进入大厅,一幅大型的九曲黄河的国画,挂在正面墙上,国画的下面是一道红色的匾牌,上面写着“东营市党性教育实践中心。”习环顾大厅给人一种庄重、威严的神圣感。
展厅内一幅幅生动的文字和鲜活的画面,展示着黄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的历史传奇故事。特别是红色音乐家冼星海豪情万丈,指挥黄河儿女引吭高歌《黄河大合唱》的生动画面,给人以强烈震撼,让人们顿感热血沸腾。此情此景不仅让人们想起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圣地延安,指挥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那些峥嵘岁月。
进入最后一个展厅,是一组动画视频,所展示的是至2035年全市远景目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高铁、机场、码头,将形成完善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合理的学校布局,丰厚的教育资源,配套的教育设施,将推动全市基础教育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突出黄河三角洲湿地特色的城市建设,将以依河临海为背景,建成一座环境优美、高智能化的现代化城市。
座落在黄河口镇的知青小镇,近年来名声鹊起。慕名而来的老年大学的学员们,终于实现一睹小镇风采的夙愿。保留最完整,见证当年那段历史的建筑物,当属孤岛汽车站。门口两侧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上联写着:“听毛主席话”,下联是“跟共产党走”。候车室内那些当年的排椅等老物件保存完整,这些物件见证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知青们刚到小镇时住过的草窝棚和半上半下的地窝子,佐证着人们创业初期那些艰苦的岁月;一排排的白杨树,还有那些大柳树、老榆树,已经在这里生长了几十个春秋;成方连片的庄稼地,还有纵横交错的灌渠排沟,无不凝聚着当年那些热血青年的心血和汗水。
走进当年知青们的住房小区,那些当年的标语口号,在砖墙上依稀可辨。“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好儿女志在四方。”“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进入到知青宿舍,当年留在墙壁上的那些文字和漫画,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心酸。有一幅知青探亲归来的漫画,并配有一首打油诗,诗曰:“探家归来行囊多,还为战友捎包裹,大包小包提不动,父母关爱暖心窝。”
当年那一代热血沸腾、意气风发来自城市的青年人,现在已是年愈古稀的老人了。他们回首这段往事的时候,定会百感交集。好在他们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已被列为红色教育基地,那段激情岁月,会让人们从中得到深深地启迪和感悟。
看完黄河文化馆,大巴车一路北行,跨过黄河,到了盐窝镇南岭村的老街长巷。洪武二年即1369年起,一批批山西移民陆续迁至大青河东一溜高土岭上安家,因村庄在高土岭的最南端,故取村名南岭子。依次向北,与薄家庄、北岭子等村相连,形成蜿蜒十里的一条南北向长巷,贯穿9个行政村,1661户,6021人。
黄河大坝的坝口,正对着老街长巷的南大门。大门的一侧是停车场,左近是修缮过的老戏台。走进大门向北望去,看不到长巷的尽头,老街长巷果真是名符其实。长巷两侧的大门都向巷子敞开着,高大整齐的房舍,显示着村民们的富足。其间,也夹杂着一些土坯建造的老屋旧舍。虽经修缮,但依然保持了老屋的原貌,它们是古村老街的见证。
老街长巷的街坊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繁衍。手工业、地方名吃和大小不等的商铺门店滋养了一代代农家人。最负盛名的是豆腐和猪肉丸子,在当地久负盛名,历经数百年,依然久盛不衰。
学员们对农家老屋内外所展示的老物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亲身体验那种怀旧的滋味。女学员们分别坐进了大花轿,四个劳力勉强抬起来,音乐班的孟班长哼起了抬花轿的曲子,抬轿者跟着旋律扭扭摆摆,还真像是那么回事。在一个农家院里摆放着一辆独轮小推车,上去两名学员寻味一下当年坐小推车的感觉。我驾起小推车在院子里走了一圈,大家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大声喊着加油。其实,推两个人对我来说那是驾轻就熟,小菜一碟。上高中时,那年我18岁,跟着大人们去临朐换地瓜干,那可是整整580斤的载重啊。走进对面的一个农家小院,大炕上一位年愈八旬的老人正在纺线,炕面上摆放着各种花色的鞋垫。大娘姓薄,有位女学员靠近大娘身边问大娘,“大娘你这么大岁数纺线不累吗?”大娘微微一笑说:“年轻时纺线是生活逼的,现在是图个快乐,干着玩,玩着干。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咱老百姓的富裕是国家富强给咱带来的啊。”老人的一番话,大家点头称是。一位学员喃喃自语道:“真是金杯金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呀。”
在村里看到最多的是老年人,脸上都挂着惬意的笑容,自然地向我们打着招呼。一棵大桐树下,几名老者围坐在一起下象棋;老屋旧舍里街坊老友在聊天品茶;偶尔看到一两位老者在摆弄着自己的菜园。他们在安宁、祥和、温馨中品味着自己惬意的日子。目睹此景,不仅让人想起《桃花源记》里的名句:“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夕阳映红了西边的天际,大家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向老街长巷的街坊们挥手道别。大巴车在行至一所学校门口时,正赶上放学,大喇叭里传出铿锵有力地歌唱祖国的歌曲,车上的人们随着旋律大声唱了起来,尽情抒发着参观归来的情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声穿过车窗,在春风里久久飘荡......

向上滑动阅览

作者简介:崔吉明,退休干部,先后从事基层教育、文化、党政部门工作。长期以来,喜爱新闻写作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饱含热情,笔耕不辍,在市、省级报刊、电台发表文章百余篇。喜欢挑灯夜战,遨游知识的海洋;在方格阵里疾书,痴醉于缤纷多彩的文字世界。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从二月二打囤想到囤粮

母亲的石榴树

空中的邻居

军马场秋收记事

我爱凤凰城

烧 秋

春风又绿黄河岸

大柳树作证

年 画

我的广播站情缘

姐啊姐

北洼记事

艺不少学过时悔

沙漠之旅

滑动查看投稿要求及其他信息

东微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晓娣   娟娟   茶醉   文姐

投稿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