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原文及译文

 古润易象 2021-04-16

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译文】——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

必须效法五龙。

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脏的精气,

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

心是精神的依托之所。

只有道德才能使精神伟大,

所以养神的方法归结为道。

道是天地的开始,

道产生一,一是万物的开端。

万物的创造,天的产生,

都是道的作用。

道包容着无形的化育之气,

在天地产生前便形成了。

没有谁能看到它,

没有谁能叫出它的名称,

只好叫它做'神灵'。

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根源,

一是变化的开端。

因此,人们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

心里能守住一,才能掌握住道术。

道术是根据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

是心气按规律活动的结果。

精神是道术的使者。

人体的九窍、人体的器官,

都是气进进出出的门户,

都由心所总管。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译文】——

直接从上天获得本性的人,

叫做真人。

真人是与上天结成一体而掌握道的人。

通过专心学习磨炼而掌握道的人,

叫做圣人;

圣人是触类旁通而掌握道的。

人类的肉体与性命,

都是出于天地的造化。

人类了解各类事物,

都是通过九窍。

如果有疑惑不解的地方.

要通过心的思考而运用道术判断;

如果没有道术,一定不会通达。

通达之后,五脏精气得到培养,

这时要努力使精神保持镇静专一。

这便叫做'化',即合符造化的精妙境界。

五脏精气达到了化的境界,

便产生志向、思想、精神、道德,

精神是统一管理这四者的。

宁静平和便可以养气,

养气便可以使得志向、思想、

精神、道德四者获得和谐,

永不衰败,向四方散发威势。

什么事都可以办到,

长存不散,

这便叫做一身达到了神化的境界,

这种人便叫真人。

真人,是跟天与道合一的,

他能够坚守'一',

而且产生并养育万物.

怀着上天之心.施行道德.

他是用无为之道指导思想而发出威势的人。

游说之士通晓了这一点,

精神旺盛充沛,

才能培养志向。

本经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识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译文】——

心培养志向要效法灵龟。

之所以需要培养志向,

是因为如果不培养志向,

心的思想活动便不会畅达。

如果有了某种欲望,

老是放在心里考虑,

那么,

志向便被欲望所役使。

欲望多了,

心便分散;

心分散了,

志向便衰弱;

志向衰弱了,

思想活动便不畅达。

心的思想活动专一,

欲望便无隙可乘;

欲望无隙可乘,

志向意愿便不会衰弱;

志向意愿不衰弱,

思路便会畅达。

思路畅达,和气便流通;

和气流通,乱气便不会在胸中烦乱。

所以,对内要培养志气,

对外要了解人。

培养志气就会心思畅通,

了解别人就会职责明确。

如果要把培养志气之术用于对人,

就一定先要考察他是如何培养志气的。

了解别人的志气的盛衰状况,

就可以培养他的志气:

观察别人的志趣爱好,

就可以了解他的才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译文】——

如果不培养志气,

心气就不稳固;

心气不稳固,

思路便不通畅;

思路不通畅,

意志便不坚实;

意志不坚实,

应对便不理直气壮;

应对不理直气壮,

就是丧失志向和心气衰弱的表现。

丧失志向和心气衰弱,

说明他的精神颓丧了。

精神颓丧,

便会恍惚不清;

神志恍惚不清,

就不可能专一地探求、领会事理。

由此可见,

培养志向的重要。

如何培养志向呢?

首先要从使自己镇定开始;

自己镇定了,

志向意愿便会充实坚定;

志向意愿充实坚定,

威势就不会分散。

精神明畅,

经常固守,

就能够震慑对方。

本经阴符七术·实意法腾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神策生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 ,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固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会,听之候也。寄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寄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寄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

——【译文】——

要使思想充实,

必须效法螣蛇。

思想充实,

产生于气的思考活动。

心要求安静,

思考要求深远。

心一安静,

精神便会爽朗充沛;

思考一深远,

谋划事情便能周详。

精神爽朗充沛,

志向就不可能扰乱;

谋划周详,

事业的成功便没有隰隔。

思想坚定,心里便顺畅;

心里安静,

他所作的一切便不会有差错。

精神便自得其所,

便会专一集中。

如果思想活动不安定而游离在外,

奸邪之徒便可凭借这种状况干坏事,

欺诈阴谋便可乘机迷惑自己,

于是说出话来便不会经过心的仔细思考。

所以,要使心术真诚。

必须坚守专一之道而不改变,

等待别人开诚相见。

彼此交流。

认真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

计谋是关系国家成败的关键。

如果思想不交融,

听到的情况便不周详;

接受的东西不恰当,

计谋就会发生失误。

那么,

思想上便没有真诚可信的东西,

变得空虚而不实在。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 ,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译文】——

要自然无为,

使得五脏和谐,

六腑通畅,

精、神、魂、魄都能固守不动。

这样便可以精神内敛

来洞察一切、听取一切.

便可以志向坚定,

使头脑达到毫无杂念的空灵境界。

等待神妙的灵感活动往来。

从而可以观察天地的开辟,

了解造化万物的规律。

发现阴阳二气周而复始的变化,

探讨出人世间治国方法的原理。

这便叫做:

不出门户便可了解天下的万事万物.

不把头探出窗外

便可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没有见到事物便可叫出它的名称.

不走动便可以达到目的地。

这便叫做'道知',

即凭借道来了解一切。

凭道来了解一切,

可以通达神明,

可以应接万事万物而精神安如泰山。

本经阴符七术·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也。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知形势。

——【译文】——

发挥威力,

要效法伏在地上准备出击的熊。

只有在旺盛的精神笼罩之下,

威力才能充分发挥。

所以,要使志向坚定,

思想安静,精神集中,

威力才能盛大。

威力发挥要盛大,

凭着内部的充实坚定;

内部充实坚定,

威力发出便没有谁能抵挡。

没有谁能抵挡.

就能以发出的威力震动别人,

那威势像天一样无不覆盖。

这便是用坚实去对付虚弱,

用有威力去对付无威力。

这就好像'镒'和'铢'比较一样,

相差悬殊。

所以,

只要一动便一定有人跟从,

一唱便一定有人附和。

只要弯动一个指头,

便可看到其他指头的变化。

威势一发出,

就可使情况发生变化,

没有谁能够阻挡。

对唱和的状况进行周详考察.

可以发现对方的任何间隙.

明了活动变化的情况,

于是威力就可以发挥出来。

自己要活动变化,

一定先要培养志向、隐蔽意图,

从而观察对方的间隙,

把握住时机。

使自己思想意志充实坚定,

是养护自己的方法;

自己讲求退让,

便是使别人驯服的方法。

所以,能够'神存兵亡',

即精神专注而进击之势毫不表现出来,

那便是大有可为的形势。

本经阴符七术·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可神肃察也。

——【译文】——

散发威势。

即利用权威和有利形势采取行动,

要效法鸷鸟。

散发威势,

是由精神主宰的。

要散发威势,

一定要抓住间隙(时机)采取行动。

威力收敛集中,

内部精神旺盛,

善于利用对方的间隙采取行动,

那么,威势便可以发散出去。

散发威势时,要思想虚静,

从而考虑周详;

要意志充沛,

从而能够决断。

如果意志衰微,

便会丧失威势,

加上精神不专一,

那么。说起话来便会不中肯,

而且前后矛盾,

变化不定。

所以,

要观察对方的思想意志和办事标准,

运用揣摩之术游说他,

有时圆转灵活,有时方正直率。

如果缺少间隙或意志等主客观条件,

就不能发散威势。

因为散势必须等待间隙而采取行动,

一行动便要发出威势。

所以,那些善于发现间隙(时机)的人,

一定是内部蓄积着五脏精气,

对外能观察形势的虚实。

他一旦行动.

便不会失去散发威势的实效,

便会紧紧抓住对方的思想意志。

及时了解对方的计谋。

总之,形势是决定利害的,

也是能够权变并发挥威力的条件。

威势衰败,

往往是因为不能够

集中精神去审察事物结果。

本经阴符七术·转圆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意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译文】——

要像圆珠那样运转自如,

就使用猛兽功法。

所谓要像圆珠那样运转自如,

便是指计谋没有穷尽。

要能使计谋无穷运转,

必须要有圣人的胸怀,

从而探究不可估量的智慧,

自然之道是神妙莫测的,

处于一种混沌的统一状态。

用变化的观点来讨论万事万物,

所阐明的道理是无穷无尽的。

智慧谋略,各有各的形态。

有的灵活圆转,

有的方正直率,

有的公开,有的隐秘,

有的顺利,有的凶险,

这是为了应付不同的事类。

所以,

圣人根据这种情况以运用智谋,

像圆珠运转,

以求计谋与事物状况相吻合。

他发扬自然造化之道,

谋略开始后的一切举动

无不包容自然造化之道,

从而能观察研究神妙莫测的领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译文】——

天地是没有终极的,

人事是变化无穷的,

各自按照自然之道而形成类别。

观察一个人的计谋,

便可预测他的吉凶、成败的结局。

计谋像圆珠一样运转变化,

有的转化为吉,

有的转化为祸。

圣人凭借自然之道,

能够预先了解事物的成败,

因此能够灵活运转而确立某种方正的策略,

抓住事物成败的关键。

圆转灵活,

是为了使彼此意见融洽;

方正直率,

是为了正确地处理事务。

是为了观察计谋的得失;

是为了观察别人进退的意图。

只有了解事物的关键,

把握对方的主要想法,

才能跟对方紧密联合,

使彼此的主张一致。

本经阴符七术·损悦法灵蓍

损悦者,几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 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悦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悦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悦者,誓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译文】——

减损杂念、心神专一是判断事物隐微征兆的方法。

事件有偶然巧合,

万物都有成有败。

隐微的变化,

不可不仔细观察。

所以,

观察言辞要与事功相结合。

心神专一,是为了了解事物;

减少杂念,是为了坚决行动。

行动了,解说了,

外界还是不赞同,

所以,

因而能够做到语言扼要而不繁琐,

心里虚静而不乱想,

志向坚定而不被扰乱,

意念正当而不偏邪。

顺应自然之道来作实际努力。

如果能够使对方圆转灵活的策略不能实现,

那就叫做“大功”。

谋略的增减变化,

发现对方的用心,

了解隐微的征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