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罗马君王谱】东罗马帝国(十四):查士丁尼一世3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4-16

东罗马帝国(十四):查士丁尼一世3

⑤哥特战争

在亚平宁半岛对付东哥特人的战事比预先想象的要困难。东罗马帝国与东哥特人作战的原因是狄奥多里克大帝之死和此后东哥德人内部的继承人的斗争。狄奥多利克的女儿阿玛拉逊莎比较亲东罗马帝国,而狄奥多利克的侄子西奥达则打他自己的主意。阿玛拉逊莎年轻的儿子死后西奥达登上王位。535年两人之间的不和演化为战争。东罗马帝国首先进攻达尔马提亚,但没有成功。贝利萨留则率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他很快就占领那不勒斯。西奥达大败,维提格斯取代西奥达。维提格斯比较成功地抵抗了贝利萨留,但536年贝利萨留占领罗马。维提格斯未能重新占领罗马。双方之间激烈的战斗对亚平宁半岛的人民带来巨大的摧残。538年东罗马军队占领米兰,但东哥特人经过残酷的战斗又把东罗马军驱逐出米兰。不停的战斗还带来饥荒。

5405月贝利萨留攻克拉韦纳。东哥特贵族表示假如贝利萨留愿意接受西罗马帝国皇帝的位置的话他们就停止抵抗,贝利萨留表示同意。维提格斯被俘,542年他逝世。不清楚的是贝利萨留是不是假意同意领西罗马帝位的,但这很可能。虽然如此查士丁尼一世早就对贝利萨留持疑心了,这样就更加重了查士丁尼一世的疑心。

由于重税的压迫很快在意大利就有爆发了起义。542多迪拉帕维亚被推举为新的哥特王。多迪拉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战略家,他使用宣传战和建立一支舰队。544年贝利萨留再次获得意大利战场的指挥权,但由于查士丁尼一世对贝利萨留有疑心,他只给贝利萨留一支很小的军队。这场所谓的第二次哥特人战争从541年/542年一直持续到552年,它比第一次战争更残酷。546年底多迪拉占领罗马,但他无法防守罗马。整个意大利陷入战火之中,双方都使用非常残暴的手段。549年贝利萨留受多项指控后被召回君士坦丁堡,他的竞争者纳尔塞斯被指令为东哥特战争指挥官。550年多迪拉再次占领罗马,但又守不住该城。这场战争完全摧毁罗马富有的元老院贵族。到6世纪末这个阶层就完全从历史纪录中消失。

5526月初纳尔塞斯再次占领拉韦纳,不久多迪拉阵亡,这样哥特人就丧失他们最好的军事家。10月哥特人在维苏威火山再次战败。此后虽然还有一些哥特人的军队还顽强抵抗,但总地来说他们战败。亚平宁半岛被战争严重摧残。查士丁尼一世死后的第三年(568年)不久伦巴第人入侵亚平宁半岛占领其大部分地区。

哥特战争(意大利语Guerra gotica拉丁语Bellum Gothicum、英语:Gothic War)发生在公元535554年,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和东哥特王国意大利达尔马提亚萨丁岛西西里岛科西嘉岛发生的战争。

这场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535-540年),东罗马帝国的贝利萨留进攻并占领了意大利。而第二阶段(540/541–553年),东哥特军在托提拉率领下东山再起,与东罗马帝国长期交战后,最后被纳尔塞斯平定。纳尔塞斯在554年击退了法兰克人阿拉曼人的入侵。同年,查士丁尼颁布《国事诏书》,指定意大利的新政府。许多城市在意大利北部继续抵抗,一直到560年代初。

战争起因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欲收回昔日西罗马帝国领土的雄心,自上个世纪的欧洲民族大迁徙后这些领土就落入蛮族的手中。经过这场战争的蹂躏后,意大利的人口大幅减少。最后拜占庭虽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却没有能力抵抗伦巴第人568年的入侵,因此最后仍失去了在意大利大部分的土地。

a.背景

476西罗马帝国灭亡,奥多亚塞废黜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并宣布自己为意大利王(rexItaliae)。由于奥多亚塞地位尚未稳固,所以他向东罗马皇帝芝诺请求patricius(一为纯粹的荣誉职位,又可解释为宰相或代理官,奥多亚塞要求的为后者。),然而芝诺也才刚在476年从国内政争中复辟,正值政治敏感期,所以并没有同意。奥多亚塞之后宣布自己为意大利王。

狄奥多里克是东哥特的族长,且与东罗马帝国有着同盟部族的协定。因为帮助芝诺复辟有功,芝诺皇帝甚至赐予其"长老"的称号。不过一山不容二虎,随着狄奥多里克的领地逐渐扩张,芝诺也渐渐感到不安。因此,当狄奥多里克提议进军意大利攻打奥多亚塞时,芝诺立刻答应。

493年,狄奥多里克击败奥多亚克。497年的协议确立东哥特王国的地位与意大利的归属。意大利仍属于东罗马帝国的领土,然而实质上处于近乎独立的状态。为了避免与东罗马产生冲突,狄奥多里克严格遵守协议里的限制。例如:除非东罗马皇帝同意否则不行使造币权。使用罗马帝国的法律,但自己发布"敕令"edicta),高级官员亦可发布"告示"edictum)作为权宜。(仅仅是名称上的不同,意义上与法律无异。)统治上,狄奥多里克效法前统治者奥多亚塞的统治方式。意大利执政官与以前一样存在,当普罗旺斯被拿下后,高卢执政官的职位也被重新起用。许多基层官职仍继续由罗马人担任。不过狄奥多里克并没有试图打破哥特人和罗马人两个民族之间的隔阂。信仰方面:罗马人信仰迦克墩教派,哥特人信仰阿里乌教派。然而不像汪达尔人或早期西哥特人,此时拥有相当的宗教宽容。

随着查士丁尼一世登基以及阿凯西乌分裂484–519年东西基督教会的一次分裂)的结束,意大利元老院的一些贵族成员开始和君士坦丁堡维持密切的关系以制衡哥特人。大裁判官波艾提乌斯和其继父在524的罢免与处决就是其中一个征兆。

狄奥多里克于526830日逝世,并由其外孙阿塔拉里继位。由于他还是婴儿,政权由他的母亲阿玛拉逊莎摄政。 阿玛拉逊莎深受古罗马文化的影响,在对儿子的教育或个人感情上,均偏重东罗马而非哥特。这些行为让哥特人很不悦,开始谋划要对抗她。阿玛拉逊莎意识到这些威胁,所以她将三个她认为最危险的谋反者以军事为由送往北方的边界,然而阿玛拉逊莎发现三人仍继续谋反。阿玛拉逊莎因此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她写信向新登基的查士丁尼大帝寻求庇护,以期在必要时能逃离意大利。查士丁尼同意了她的要求,甚至准备了旅程途中的招待所(此时东罗马帝国可能还不太了解意大利的情势)。阿玛拉逊莎接着派出刺客刺杀上述提到的三个谋反者。最后刺杀行动成功完成,阿玛拉逊莎继续留在拉文纳。534年,阿玛拉逊莎的儿子死亡,她选择了她的表弟狄奥达哈德 (Theodahad)继承王位,意图自己继续垂帘听政。不幸的是,狄奥达哈德软禁了她。查士丁尼得知这个消息后表态支持身陷囹圄的阿玛拉逊莎,然而阿玛拉逊莎仍在535年年初遇刺身亡,于沐浴时遭刺客勒毙于浴缸里。这成了东罗马向东哥特王国开战的导火线。

533年,趁著汪达尔王朝内部的不和,查士丁尼派遣他最具才干的大将贝利萨留前往收复北非的行省。这场汪达尔战争出乎意料的迅速且顺利,也很可能提升了查士丁尼收复其他西方行省的决心。

贝利萨留被任命为总司令(stratēgosautokratōr)率领7,500名士兵攻打意大利。蒙杜斯被命为伊利里亚的军司令官(magister militum per Illyricum),前去占领哥特的行省达尔马提亚。值得一提的是,贝利萨留所带领的军队数量比他在北非对抗汪尔达时少的多,而且还须面对实力更强的东哥特人。此外,查士丁尼暗中与法兰克进行交涉,赠与黄金以换取其中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