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抟不屑孔子注释的《周易》,没去证明是错的,而是创立先天易学

 灌醉八仙 2021-04-16

《周易》中有一个重要的疑问,也是困扰自古至今还时有争议的疑问:《周易》里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为何要按照这个次序来解释《易经》?一般的解释是“两两相偶,非反即覆”。

一千四百年后的陈抟认为这种排序有误,指出小畜与履顺序颠倒了。最终陈抟没有出示明确的资料证明这个顺序是有误的。不过神奇的是,陈抟另辟蹊径,提出先天的概念,开辟出了易学的一个新领域。

陈抟不屑孔子注释的《周易》,没去证明是错的,而是创立先天易学

陈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

陈抟,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早年就熟读经史百家之言,中年曾应考进士时已经颇有名望,无奈遇上乱世,最终放弃仕途,转向了修行养性。资料显示,陈抟的生卒年份是公元871年——公元989年,整118岁。如果宋史的记载属实,那么陈抟应该是一个天赋异禀,学富五车的人。

陈抟的著作很多,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很深远。从宋朝开始,至少有三大著名流派的学说与陈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宋代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周敦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奠基性人物,他的理论明显有陈抟的痕迹,著名的太极图就是源自陈抟。可见,陈抟对理学的开始是有非常的启蒙之功。

●邵康节的先天思想也是来自于陈抟。可以说,从陈抟创立先天易学,开始了一个新的易学研究模式。并且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易学规模和传统的建立。也为今人研究古代的易学思想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第三个方面对道家的影响,他的内丹修炼的理论,为后来道家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陈抟在道家有不可撼动的地位,被信徒们尊称为“陈抟老祖”。

陈抟不屑孔子注释的《周易》,没去证明是错的,而是创立先天易学

陈抟在世时就已经声名远扬,有很多的跟从者。归隐华山的时候,民间就有了许多关于陈抟的神奇事迹传说。他的四大爱好也为人们津津乐道。

读书写书,陈抟遍览古籍,而且喜欢著书。内容涉及也广泛,养身,修炼,易学,寓言,诗集,著述颇丰。这些作品当时流传广泛,也直接影响了很多的学者。可奇怪的是,现存的陈抟作品屈指可数。其中最为关键的《易龙图》只存有陈抟写的序言《易龙图序》,没有正文内容,只有一篇短短的序言,也让后人猜疑不定,至今还没弄清楚陈抟的二十一个图到底是什么。

睡觉,而且一睡可能几天甚至更长。经常闭门睡卧,累月不醒。他对睡觉也有自己的看法:“吾之睡也,先睡心,后睡目”,对于醒这样说的:“吾之醒也,先醒心,后醒目”。这与后来人们知道的道家修炼相似,可能他的睡觉是一种闭关修炼吧。

●陈抟爱喝酒也是出了名的。陈抟与另一个民间传说中的大咖吕洞宾是好朋友,这些性情中人会在一起饮酒吟诗。当时民间盛传,这些人中数陈抟酒量最大,诗词写得最好最多。

登山是陈抟另一个习惯。这个爱好从他的诗里体现了出来,很多诗是在登山后所做,一些陈抟喜欢的山,还不止一首。

后世的一些离奇的传说,从某种程度上掩盖了陈抟的真实情况,陈抟长期被归入了神话类的行列,关于他的学问和影响是被忽略了的。当然,后世人们对陈抟个人的政治抱负也是忽略的。

他在《隐武当山诗》这样抒发胸臆:

“万事若在手,百年聊称情。他时南面去,记得此岩名。”

这首诗明显有不凡的政治抱负。他也曾对着镜子察看自己的长相,说“非仙而即帝,其自任如此”。可以看出曾经的一段时期,陈抟是想在仕途施展自己的理想。随着对社会和政治斗争看得越来越透彻,最终决定做一个隐士,专门修行养性。他潜心精神领域的探索,钻研易学玄机,思考宇宙真理,最终开启了宋代的学术新风。

鉴于陈抟的盛名,当时的皇帝召见过陈抟,其用意是忌惮陈抟的影响,还是希望从陈抟那里得到治国之策,或者求得养身之术,就不得而知了。

史料记载,后唐的唐明宗,后周的周世宗,北宋的宋太祖,北宋的宋太宗这四位皇帝都召见过陈抟。当然历史背景不一样。周世宗赐名“白云先生”,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陈抟自号“扶摇子”。

陈抟不屑孔子注释的《周易》,没去证明是错的,而是创立先天易学

陈抟对孔子注释的《周易》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舍弃了《易经》的精髓。

陈抟在注释《正易心法》的时候,表达了对孔子注释《周易》的不认同,但是在他的生涯前期,还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上古卦画明,易道行。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传。圣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辞。学者识浅,一著其辞,便为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画微旨,只做八字说,此谓买椟还珠。由汉以来皆然,易道胡为而不晦也”。

意译:古代用图显明了易的道理,世人看不懂,导致易道的无法让大家熟悉。圣人不得不借助言语来说明,以便常人理解。但是学习易的人只重视这些言辞,而忽略了最宝贵的图,反而使真正的易道不能传下来,这是周文王和孔子一意孤行的结果。所以就错失画所显示的玄机,只在八个卦的名称上立意注说,所谓买椟还珠,得不偿失。

这是陈抟总体对孔子注释《周易》的观点,认为孔子的注释,只采用周易里利于自家理论的一些内容,虽然不一定是错误的,但是却对后来的易学起了误导作用。导致大家以为,古人就是这么解释易。实际上,古人是以图为主要表达方式,言辞倒是次要,核心的内容也是通过图来显示。

陈抟不屑孔子注释的《周易》,没去证明是错的,而是创立先天易学

早期的陈抟是儒家的追随者,儒家的思想对他影响也是显而易见。

陈抟是如此论述“真人地位”:“事来之时,不要错了先机一着,则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养静在动处养,方见平日操存;养气在卧时定,方见平日澄清;待人在无事时接,方见平日寅恭,守此便是真人地位”。明显反映出儒家的理论对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后来的生涯里,陈抟把儒家的传统易学加以改造,融入《周易》里的宇宙生成学说,创立了阐述宇宙生成和道家内丹修炼统一的先天易学。

陈抟称自己的易学是源自伏羲,是最初也是最全面的易学,以图为主要沟通方式,是属于“先天”,也就是原始的状态,是体。所有“后天”的用都是来自于“先天”,因此首先要认识“先天”,然后才能用好“后天”。这个理论一直被道家炼丹之人沿用至今,他们把“先天”引申为生来固有,“后天”引申为人为修炼,他们更重视“先天”。

正是因为陈抟的先天易学如此契合道家修炼,后世的很多人认为,陈抟是为了丹道修炼而创立的先天易学。后世的很多人并不接受先天的这个理论。

陈抟不屑孔子注释的《周易》,没去证明是错的,而是创立先天易学

陈抟所说的图到底是什么样式?这是一个谜

陈抟自己所说的图已经失传,只剩文字和名称。后来一些追随陈抟的学者,也陆续公布了一些的图式。最著名的应该是周敦颐的太极图和邵雍的《先天方圆图》。

史书上记载陈抟的《龙图序》是解释《易龙图》的文字说明。但是《易龙图》一书的佚失,导致《易龙图》的图式成为千古之谜。现今传世的易图如:先天图,中天图,后天图,河图,洛书,无极图,先天太极图,都与陈抟有关。

有人说陈抟的《易龙图》有图二十一幅,其中的“龙图离合变通图”为本图。陈抟著《易龙图》的目的估计是为了弄明白一张神秘的图,这张图可能是古代传下来的,如果该图没有文字说明,陈抟易以图解图而成书。至于这本书到底是失传了,还是陈抟自己密而不宣,就不得而知了。毕竟陈抟有那么多弟子和追随者。如果真写了这本书,应该会传授给可靠的弟子。

研究易学是陈抟一生的爱好。正是这个爱好促成陈抟成为一代宗师。

易学确实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孔子晚年才开始研究《易经》,虽然来不及把易学的思想全部融进自己的理论中。但是孔子注释的《周易》流传至今。

陈抟一生研易不绝,感悟颇多,这些感悟影响了很多的人,启发了他们的灵感,在各自的理论领域里大放异彩。也是这些感悟让陈抟创立了自己的体系。

难怪陈抟豪气万丈,挥毫而书: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陈抟不屑孔子注释的《周易》,没去证明是错的,而是创立先天易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