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里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艺术,在每个人眼里都有不同的解读 -A·R·T·I·S·T- 20世纪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而生活如艺术一样,无论时代与场景如何变换,都在生命的过程中彰显着属于它的奇妙意义。 把艺术融入生活,将生活变为艺术,想必是很多朋友梦想中的状态。我们已经来到艺术边界越来越模糊的时代。 今天介绍的插画师@龙荻,一个艺术生活家。艺术于她是“随性创作,随意生活”,一起走进她的不设限生活。 插画师【龙荻】 1984 年生于重庆 插画师、撰稿人 美国历史硕士(曾为纽约插画师协会一员) 国内多家杂志插画设计师:《三联生活周刊》《GQ实验室》《风尚志 T Magazine》《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卷宗 Wallpaper》《时尚先生》等 01 艺术生活家,不止是画画 作为插画师,“龙荻”这个名字时常活跃在各种杂志、展览的报道中;作为撰稿人,微博、豆瓣、知乎、instagram等社交网络上也随处可见她的身影。 很难用单一的职业来定义龙荻的身份,她是一名艺术家、撰稿人、译者,是一名历史学者,也曾担任餐厅创意总监和电台主播。 英商务时装·纽约秀场(龙荻插画作品) 说回“绘画创作”,与大部分艺术家不同,喜好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的她,与普通人别无两样,只是她那些曝光率更高的插画作品,轻易的映衬出龙荻灵魂和身份上的与众不同。 ![]() ![]() ![]() 02 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 龙荻在画展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这句老话如今很少再被人提起,甚至被当成了一种过时的标签,不过这句话用来描述龙荻的作品却恰到好处。 ![]() ![]() ![]() ![]() 她的画里没有伟大的政治抱负、光怪陆离的故事,也没有强烈的爱恨情仇。 画笔在龙荻的手中更像是一部拍立得相机,捕捉着她生活中的真实点滴。 ![]() ![]() ![]() ![]() 龙荻的插画并没有固定的主题。咖啡馆、街道和菜市场的日常都是她画画的主要灵感来源,她用画笔记录了那些或奇妙或美好的市井场景。 ![]() ![]() 喜欢生活,享受生活。她喜欢画和吃喝相关的作品,喜欢画好看、好吃或奇怪的食物,红丝绒蛋糕、蛋筒冰淇淋、某天咖啡馆的早餐桌都是她描绘的对象。 ![]() ![]() 正是源于生活,龙荻画中展示的日常很容易引起看画人的共鸣,让人觉得挺有意思。 ![]() ![]() ![]() 不用刻意琢磨有什么意味,这可能也是龙荻画画的初心,“随性、让自己开心、舒服”。 ![]() ![]() ![]() 03 画画 她不是专业的 ![]() 龙荻为餐厅创作的插画 龙荻其实并不是一个职业的插画家,她笔下的作品没有严谨的构图,也没有讲究的配色,有的只是一份轻松和有趣。 “我觉得这样挺好看,我自己很喜欢。” 艺术与生活在龙荻的身上没有界限,一切都融合得那么自然。 ![]() 随性创作是龙荻的日常 ![]() 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绘画训练,但龙荻出生在一个三代为画的艺术世家。两三岁时便开始自己画画,这对她来说是一件自然就会做的事情。 ![]() 龙荻(左)和姥姥,在龙荻5岁画展开幕现场 在旁人看来,长大后学画画似乎是已被预设的人生轨迹。不过龙荻的父母从来不对女儿画画的事情进行所谓的专业指导,只是任由其发展,龙荻也因此大胆地尝试了一切她所喜欢的事情。 ![]() 她在大学和研究生时期选择的专业都和画画没有关系。在纽约留学时,她主修了美国性别史,这一专业也影响了她的绘画风格。 课余时间,龙荻都会“动手记录”她的日常生活,在当一个学霸的同时,顺便就把画画了。 ![]() ![]() ![]() 04 艺术生活 终其一生 ![]() 从商学院到美国历史硕士,从创意总监到电台主播,她干着看似与艺术绘画毫不垂直的事,却从中获取了比职业艺术家更丰富的经历和感触。 从中国的重庆、北京和天津,到美国的亚特兰大和纽约,然后又回到北京……之前辗转多座城市的生活经历,也让龙荻的创作灵感更加多面。 ![]() ![]() ![]() ![]() ![]() 对于艺术,龙荻始终都保持着一个局外人的身份。 “不设限生活,就是不定义自己的职业,我可以画插画、办展览,也可以写专栏、翻译图书……所有的创作都可以互相提供灵感,这样才更好玩。” ![]() ![]() ![]() 或许是看厌了大师无与伦比的技法, 龙荻的生活随笔 恰恰成了大家迫切想要品尝的下午茶。 ![]() 龙荻酒店随笔 把艺术融入生活,将生活变为艺术 你心中理想的艺术生活是什么样? - end 公众号搜索【大车队工艺创意豪斯】 了解更多宝藏插画家&艺术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