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语乐坛第一神专《之乎者也》赏析 I

 JohnnyZhu官方 2021-04-16

一句话总结,1982年出版的罗大佑的《之乎者也》是华语乐坛最伟大的专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好比英语乐坛的1965年出版的Bob Dylan的《Highway 61 Revisted》,在当年的政治社会环境下犹如黎明破晓前的黑暗中一道厉闪,开启了民智,推动了社会进程。曲风跨越民谣、摇滚、蓝调、雷鬼、流行几个音乐流派,直接刺激激发了华语乐坛的无数后辈。

如何评价《之乎者也》? 我还没有资格去评价。要写介绍《之乎者也》的文章,恐怕要写一本书。这里只能简单地谈谈自己听歌的观感,更加深入的东西要静下心来研究才行。

先说说这张专辑的时代大背景。1980年代初,世界在持续的冷战中正在酝酿一股巨大的力量,为结束旧时代开始蓄积力量。直到1980年代末,全世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段历史中,出现了大批改变旧世界,决定了我们的新世界的伟人和标志性事件。过了几年也刮到了其他地区,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效应,影响到了东欧和苏联。柏林墙应声倒下,旧世界结束,新的世界诞生了,并延续到今天。 邓小平、蒋经国、卢泰愚、戈尔巴乔夫、撒切尔夫人、里根,这些名字牢牢地刻在历史上。


《之乎者也》诞生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罗大佑作为当年的青年知识分子,为这场大变革的到来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再说说这张专辑的个人小背景。1974年,20岁的医学生罗大佑尝试创作第一首歌 ,为徐志摩翻译的英国诗人Christina Rossetti的作品《歌》谱曲。同年张震岳出生,在纵贯线的演唱会上,张震岳和罗大佑一同演唱了这首和他一样年纪的作品。

之后罗大佑一边学医从医一边创作歌曲,后来在圈内小有名气,被邀请为当时的明星刘文正、张艾嘉等人创作歌曲。后来罗大佑决定发表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把积累了8年的作品精中选精,在各个唱片公司投稿,无奈皆被拒。只有刚成立的滚石唱片愿意冒风险做一些不同的音乐,签约了罗大佑。后来滚石唱片公司一直走文艺、摇滚、革命的路线,为华语乐坛做出了最巨大的贡献。


罗大佑向父亲借了一笔钱,跑去日本做编曲和录音。为了不被他平时医院里的患者认出来,他烫了爆炸头,带上大墨镜,一袭黑衣,出现在唱片封面。很多人认为他在向他的偶像Bob Dylan致敬,因为迪伦当年也是这一形象。相隔20年,这两位墨镜爆炸头都开启了他们所在乐坛的新篇章。


1982年4月21日,这张历经曲折的专辑终于发表,在台湾社会挂起一阵黑色旋风,当年狂卖15万张。后来评选的台湾唱片200强居第一位,也是我心中最伟大的华语唱片。


下面逐首介绍这张专辑的十首歌曲。


1. 鹿港小镇


作词 罗大佑  作曲 罗大佑 编曲 山崎稔

一曲激荡人心的摇滚,开启了这张专辑。据蔡康永回忆,在2009年纵贯线出发演唱会上,罗大佑的第一首歌曲《鹿港小镇》响起的时候,他们一排的人都开始飙眼泪。在第一轮歌曲串烧的时候,张震岳唱了《分手吧》,李宗盛唱了《我终于失去了你》,周华健唱了《爱相随》都是情歌。只有罗大佑执拗地用这样得一首歌开唱。后来在归来演唱会得串烧里,张震岳唱了《思念是一种病》,李宗盛唱了《爱如潮水》,周华健唱了《你现在还好吗》。只有罗大佑唱的是《爱人同志》。他总是这样。

由一些日本乐手演奏了这首歌曲的伴奏,《鹿港小镇》是一首标准的摇滚。其中的吉他riff,也是标志性的旋律。他用苍凉的吟唱和愤怒的嘶吼,完成了人声部分,是这首歌成为了华语乐坛最伟大的单曲之一。

和汪峰的《北京北京》一样,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台北和鹿港换成我们最熟悉的地名,会发现80年代的台湾社会和我们当今的社会如此的相似。多少人离开家乡,向着被人们传说成天堂的地方奔去,包括那些国内的一线大城市,也包括那些西方国家。北京是黄金天堂吗?美国是黄金天堂吗?只有闯过哭过的人们,在夜晚的天桥上,俯身看着模糊的车灯闪烁,才能明白。离家之前觉得外边的世界好,到了外边花花绿绿的世界有觉得家乡好。

这首歌也表现了城市化速度过快,使人们迷失,祖宗的传统消失殆尽,大规模的拆迁改建清除了老屋。当然由于这首歌,罗大佑被印上了保守派、反城市化的标签。但是哪些是需要保留的,哪些是需要引进的,是要高速公路,还是留胡同,建哪些高楼大厦,留哪些四合院,才是我们应该问的问题,而不是一概接收或是否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