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音”三位音乐家吴梦非、邱望湘、陈啸空研究(六)

 阿里山图书馆 2021-04-16

作者:杨和平

内容提要

上海音乐学院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所专业音乐学府,90年前由蔡元培、萧友梅两位先生在上海为她创生,后经萧友梅、黄自、陈洪、贺绿汀等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在这里汇聚了一批优秀的中外音乐师资;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音乐家;产生了一批影响世界的音乐作品……通过90年的建设和发展,无论从成就上说,还是从贡献上论,上海音乐学院业已成为中国当下最具影响的音乐学府之一,也是与世界顶尖音乐学府相媲美的中国代表。作者认为,上海音乐学院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和贡献,除了萧友梅、黄自、陈洪、贺绿汀等代表性的领导人和著名音乐家的贡献外,还不应该忘记那些在上海音乐学院发展历史上默默耕耘、创作育人的一批音乐家。通过对几个版本的上海音乐学院院志、院史以及相关研究的学习,发现对三位浙江籍的、曾经在上海音乐学院工作的音乐家吴梦非、邱望湘、陈啸空一笔带过、篇幅甚少、重视不够、论述略简等问题。基于此,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三位音乐家的历史贡献和成就作些补充介绍,一是弥补上海音乐学院院史的一点不足,二是为上海音乐学院90华诞贡献一点力量。

关键词

上海音乐学院;吴梦非;邱望湘;陈啸空

刊登于《音乐艺术》2018年第1期,第153~164页;2018年第3期,第104~124页

(续)

图片

二、音乐创作的多样体裁

图片

陈啸空与“春蜂乐会”成员钱君匋、邱望湘等,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们通过音乐创作及相关文化事业来传播新文化、新思想。陈啸空的音乐创作集中体现在抒情歌曲、儿童歌曲方面,他的抒情歌曲提倡以白话文、新诗词作歌词,儿童歌曲歌词口语化、旋律活泼生动。邱望湘的音乐创作,不论是抒情歌曲还是儿童歌曲,多数都被编入音乐教材,很受欢迎、影响广泛。

(一)提倡以新诗作歌

陈啸空与邱望湘、钱君匋等“春蜂乐会”成员一样,早年都曾依据古诗词谱曲。也都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向以新诗词作歌词的创作方式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可以说,用新诗词谱曲不仅仅是“春蜂乐会”等人的创作追求,而且是20世纪三十年代音乐创作的主要类型。提倡白话文、用新诗词作歌词进行创作代表着那个时代的诉求,这完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产物。陈啸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根据郭沫若的诗作创作的同名歌曲《湘累》。《湘累》取材于上古湘妃与舜帝的爱情故事,歌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诗意化的语言表达,叙述出湘妃对舜帝的倾心爱恋之情。

歌曲《湘累》创作于1924年,歌词选自郭沫若的同名诗剧。陈啸空之所以选此诗作曲,不仅因为郭沫若是他敬仰的文化名士,而且《湘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新文化、新思想,以及“以新诗作歌”的创作追求十分吻合。在陈啸空的精心创作下,歌曲《湘累》以“娥皇女英的哀歌”贯穿,将剧种人物细腻的情感变化刻画得栩栩如生。《湘累》为4/4拍,羽调式,可分三个部分,结构如下:

图片

该曲为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其中,第一乐段A(第1~16小节),由双主题不对称的三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a乐句(第1~4小节)为第一主题的首次呈现,起音、落音均在A羽调式。旋律起伏不大、曲调婉转哀怨,为其后音乐的发展变化奠定了情感基调;b乐句(第5~9小节)是第二主题的首次出现,与a乐句第一主题相比,旋律起伏明显增强,情绪波动较大,带有强烈的期盼情绪;b1乐句(第10~16小节)是第二主题材料的变化发展,与b乐句是同头换尾的关系。旋律进行中出现变化音fa,后又回到主音上,与a乐句首尾呼应。

第二乐段A乐段(第17~35小节)由重复变奏的两个乐句构成乐段结构。c乐句(第17~25小节)可分两个乐节,第一乐节(第17~22小节)由3小节乐汇3次重复构成歌曲的第三主题,出现经过音si,音域变宽;第二乐节(第22~25小节)是第一乐节的补充发展,终止在羽调式属音上。整个乐段情绪波动较大,情感变化强烈,极不稳定。d乐句(第25~35小节),可分3个乐节。第一乐节(第25~28小节)为第二主题材料和c乐句材料的变体发展;第二乐节(第29~33小节)为c乐句的变奏形式,与c乐句形成呼应;第三乐节(第34~35小节)为第一主题的变化呈现。可见d乐句基本上是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材料的变奏。

第三乐段A’(第36~46小节),为第一乐段A的变化再现。由两个乐句构成,其中,第一乐句b2乐句(第36~41小节)为第二小节材料的重复,旋律婉转迂回,起伏不大,情绪较之第二乐段B乐段趋于平稳;第二乐句a1乐句(第42~46小节)为调式主音的反复,节奏缓慢,力度渐弱,最后终止于主音。整个乐段给人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愁苦情绪。

全曲由“爱人啊,你还不回来呀” 核心音调贯穿,3个乐段首尾呼应,联系紧密。体现出以下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品质。其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受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文学界率先发生了白话文运动。音乐界也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景象。反映在歌曲创作领域,一批作曲家开始运用新诗词、白话文为此进行音乐创作。以这种方式创作的新诗词歌曲,与传统的古诗词创作歌曲相比,其形式、韵律都较为自由。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也突出地体现在陈啸空创作的歌曲《湘累》中。陈啸空在创作该曲时,以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尤其是戏曲音调为素材,又借鉴西方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塑造出既有西方浪漫主义色彩,又具有浓厚民族个性的综合形象,同时又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倡导的新思想融入其中,赋予了歌曲以充分的自由表达,流露出“五四”时期的艺术追求。其二,歌曲《湘累》的创作体现着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我们清楚,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的引入,西方音乐理论、创作技法等也被国人积极借鉴和吸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陈啸空的音乐创作无疑也受到了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歌曲《湘累》就采用了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体裁,在结构上又运用欧洲古典时期三段式传统结构,而在音乐旋律音调方面却又从中国传统戏曲中吸收养料,通过核心音调的贯穿发展,将他们圆融地统合为一体,成功地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形成细腻的情感变化。其三,歌曲《湘累》词曲结合紧密,多采用一字对一音的结合方式,旋律蜿蜒起伏,进行较为平稳,具有鲜明的宣叙调风格特征。尽管没有钢琴伴奏,但也不能减弱歌曲《湘累》的艺术表现。其四,歌曲《湘累》是陈啸空在“五四”新文化、新思想影响下创作的作品,必定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特质。采用新诗词、白话文创作歌曲,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自由品格和时代诉求相吻合,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加之,白话文、新诗词歌曲创作深受德奥艺术歌曲创作传统的影响,陈啸空创作的歌曲《湘累》综合运用中西方技法,将“五四”以来人们追求的自由精神得以深刻刻画,充分表现为一种人性的解放。体现出 “为艺术而艺术”美学追求。

此外,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内忧外患,救国救民一度成为一批先进艺术家、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共同追求。作为音乐教育家的陈啸空,也自觉地承担起这一重任,只不过他是以音乐为载体而已。歌曲《湘累》借“娥皇女英”对“爱人”的呼唤,反映出知识分子对为难国情的担忧,以及他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也反映生活。接近生活、表征时代也是陈啸空歌曲《湘累》的一大显著特点。唯其如此,歌曲《湘累》在现实主义的时空中生存、发展,以至于入选20世纪中国华人音乐经典排行榜。

(二)爱情主题歌曲创作

陈啸空是“春蜂乐会”的提出者,该组织在建立之初就明确了主要宗旨,即用旋律唱出他们对封建婚姻的憎恨,以及对恋爱自由婚姻生活的向往。“春蜂乐会成员”钱君匋、邱望湘、陈啸空、沈秉廉等相互帮助、相互提携,作词作曲,创作了许多倡导自由婚姻为主题的抒情歌曲,迎合了青年朋友的追求,广为传唱。陈啸空创作的爱情题材抒情歌曲主要发表在《新女性》杂志上,后来又选入《摘花》《金梦》《深巷中》等歌集,代表作品如下表:

表1

图片

其中,《深巷中》(钱君匋词,陈啸空曲)G大调,4/3拍,是不带再现的二段式结构。全曲由8个乐句构成,乐句之间对仗工整,可分为4+4两个乐段,

图片

第一乐段A采用柱式和弦伴奏织体,营造出寂静辽阔的气氛,与较为平稳的旋律进行相互映衬。第二乐段B运用分解和弦织体,与旋律声部相配合,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整个作品歌词通俗易懂,采用拟人化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并运用丰富的语言和声织体,与流畅迂回的旋律进行,共同衬托出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流露出主人公对命运的悲叹,对情感生活的追求。

《你是离我而去了》(钱君匋词,陈啸空曲),8/6拍,速度适中,带有舞曲的气质。歌曲结构短小精悍、节奏紧凑,采用不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原则。

歌曲第一乐段旋律平稳,气息悠长,第二乐段旋律下行,有叹息音调的意味。整个作品钢琴伴奏织体,除去前奏外,基本采用八度音程和分解和弦音型,第一乐段多以单音配和弦外音或音程为主,音型较为简单,第二乐段多用分解和弦和柱式和弦交替,音乐流动性增强。并且第二乐段还出现了从B大调到g旋律小调的暂时离调现象,以及小二度音程的运用,营造出惴惴不安的心境。

《夜曲》(钱君匋词,陈啸空曲),8/6拍,是舒缓和深情的中板,旋律紧凑、篇幅短小,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其中,第一乐段是5小节构成的乐句,奠定了该曲旋律发展的基本材料;第二乐段B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A的材料,使用模进的发展手法形成6+6两个对称乐句;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在第一乐段材料的基础上扩充了5小节,最后再现A乐段材料,首尾呼应,结束全曲。

陈啸空以爱情为题材的抒情歌曲创作,与歌曲《湘累》一样,都采用新诗词谱曲,表达了青年朋友们向往自由恋爱,追求新思想的需求,反映着“五四”以来科学、民族的影响,还流露出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心情。陈啸空的这些抒情歌曲相对于古诗词歌曲的韵律更加自由,以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为主题,歌词通俗、曲调优美,迎合了青年的精神需求,为青年朋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提供了舆论支持,深受喜爱,传唱广泛。

(三)儿童歌曲(剧)创作

清末民初,中华民族“闭关锁国”的局面在列强的炮火中被彻底改变,“废科举,办学堂,办实业”成为当时社会的追求。一批新式学堂纷纷建立,并将音乐教育引入学校课堂,开启了伟大的“学堂乐歌”时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充分意识到儿童教育的重要性,纷纷投入到儿童教育领域,致力于在儿童中传播科学、民主的思想。反映在音乐教育领域,一部分先觉的音乐家们开始转向创作儿童歌曲,即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学堂乐歌时期,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为代表的一批音乐家,纷纷借鉴国外音乐曲调从事乐歌创作,为中国新式学堂乐歌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学堂乐歌的产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伟大开端,而且还标志着20世纪中国儿童歌曲创作的萌生。“五四”新文化时期,受民主、科学的影响,儿童歌曲创作逐渐超越学堂乐歌时期“选曲填词”的主要创作方式,逐步转向词曲共同创作的时期。与学堂乐歌时期的儿童歌曲创作想比,这时的儿童歌曲创作歌词简单易记、通俗易懂,旋律明快,活泼流畅,深受儿童的喜爱。并且这些儿童歌曲担负着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提倡科学,奋发图强的各种积极品格”的重任,充满着自由民主的精神追求,也暗含着对封建思想的突破。

“五四”时期的儿童歌曲创作,以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和儿童歌曲表演曲最具影响。如《麻雀与小孩》《可怜的秋香》《小小画家》《葡萄仙子》等都是代表。黎锦晖创作的这类作品语言生动活泼、曲调悠扬欢快,抓住了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充满着“爱”与“美”的元素,在培养儿童审美情趣,陶冶儿童情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与黎锦晖同一时期创作儿童歌舞剧的还有赵元任、萧友梅等,他们创作的这些儿童音乐作品,大多都被当作教材使用,很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他们不仅专著儿童歌曲创作,而且还致力于编撰音乐教材供教学之需。萧友梅、沈心工、黄自、青主等人组成“音乐教育委员会”,与民国政府教育部“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合作,编辑出版了《中学音乐教材初集》《中小学音乐教材初集》等,这些教材主要以歌曲为主要内容,为儿童歌曲传播和音乐教育发展产生了有力的推动。

陈啸空也是20世纪30年代积极从事歌曲创作和编撰音乐教材的音乐家。他也有长期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当时学校音乐教材匮乏深有感触,并且也非常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审美追求。故而他也创作了许多广受儿童欢迎的作品,也编辑出版了许多广受学校欢迎的音乐教材。与那个时代编辑的多数音乐教材一样,陈啸空编撰的音乐教材也以歌曲为主要内容,兼音乐理论知识传授。陈啸空的代表性教材如:他与钱君匋合编的《小学校音乐集》(开明书店,1927)和《小学生唱歌集》(北新书局,1930)等,都很受欢迎。陈啸空早年创作的儿童歌曲主要发表于《小学生》杂志,如:

表2

图片

陈啸空创作的儿童歌曲还有很多。多数都被收入歌集或教材。如1958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歌曲集《和平花》收录有陈啸空的儿童歌曲:

表3

图片

从题材的视角看,陈啸空的上述儿童歌曲以反映儿童生活为主,如描绘校园生活的《早操》(阳光词,陈啸空曲)、《上学》(阳光词,陈啸空曲)、《铃声响》(陈啸空词曲)、《书和笔》(小学语文词,陈啸空曲)、《再会再会》(陈啸空词曲)等;有借景抒情的《爱月亮》(李洛词)、《天晴了》(王鸿词)等;有描写动植物的《老母鸡》(陈啸空词曲)、《我的小竹竿》(柯岩词,陈啸空曲)等。描绘校园生活的儿童歌曲结构短小,歌词口语化,旋律易唱。意在鼓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借景抒情的儿童歌曲歌词幽默诙谐,旋律活泼,充满童真童趣,反映出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描写动植物的儿童歌曲篇幅较长,歌词拟人化,旋律流畅,意在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甚至一些儿童歌曲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隐喻,如歌曲《我的小竹竿》把“小竹竿”比喻为“机关枪”,“我的竹竿实在强,我当解放军它当枪,长枪短枪机关枪,乒乒乒,乓乓乓!把侵略我们的强盗消灭光!”间接地表达儿童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和爱国情怀;再有歌曲《老母鸡》借儿童送鸡蛋给解放军的描写,表达出儿童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说,陈啸空的儿童歌曲不仅充满着儿童的纯真,而且还有“寓教于乐”的教育意义。

从创作手法的视角看,陈啸空的儿童歌曲创作,以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手法为基础,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方音乐创作手法,使歌曲不仅具有西方音乐的色彩,而且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征。如歌曲《铃声响》就是此类创作手法的代表,该曲以中国传统音乐五声调式为基础,运用西方大小调手法创作而成。

该曲为C大调,但旋律以1、2、3、5、6五个音为基本骨架,流露出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特征。像这样采用西方大小调手法创作的儿童歌曲,还有他创作的《书和笔》为C大调、《再会,再会》为F大调,而《早操》为G大调等等。陈啸空创作的儿童歌曲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比如口语化的歌词符合儿童的语言特征,旋律气息不长更是儿童生理的体现,并且简洁明了的节奏、活泼欢快的曲调,以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更是其儿童歌曲深受广大儿童接受的显著魅力。比如歌曲二部合唱《天晴了》以欢快的曲调和生动的歌词,将儿童在雨后晴天里游戏玩耍的愉悦展现得活灵活现;而歌曲《快打防疫针》则以劝慰的口吻告诉儿童养成良好的疾病预防习惯等等,乐于被儿童接受。

此外,深受“五四”新文化思想影响的陈啸空还编创有《猫家三弟兄》(中华书局,1934)、《鹅大胖子》(中华书局,1934)、《牧童》(开明书店,1936),以及与许静子合著《玲儿的生日》(艺术书店),与顾均正合著《三只熊》(开明书店),与钱君匋合编《孩子们的甜歌》等广受儿童喜爱的歌舞剧,这些儿童歌舞剧和他创作的儿童歌曲一样,歌词简洁生动,旋律活泼流畅,充满童真童趣,通常被作为中小学教材使用,也常被作为中小学或师范附属小学表演的节目,为儿童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未完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